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当前国家、社会及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问题的有效回应。文章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问题。结果表明,在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共生系统中,外部环境由国家宏观环境和政策、中观的区域经济发展、学校院系微观环境激励措施等构成,系统内个体或组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媒介即共生界面,选取不同的共生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形成不同的均衡状态。文章从整体、全面、动态的角度思考,认为高校可通过确立合理的系统目标、提升系统自组织能力、开放系统补充所需能量等路径,重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的具体模式,并提出了二者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樊冲 《机械职业教育》2021,(5):40-43,48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应从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搭建教育平台、完善评价制度等方面开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提供可操作、有效率的经验策略.  相似文献   

4.
赵亮 《江苏高教》2020,(6):83-8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外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经验,按照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融合渗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统一、多元延伸课程协同共进的思路,尝试重构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要实现所有课程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并完善创新创业专题课程,实践课程中要整合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实战训练,延伸课程中要专设创业辅修课程。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校较为注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创新精神成为二者融合的切入点.文章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高师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产业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对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为培养创造大国强国提供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时代课题.通过专业的精准助力,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深入和专业化,提高专业创新创业门槛,减少同质化竞争.为了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提出"阶梯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国教育长期注重理论的灌输,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思维和技能极为匮乏,究其原因是过于重视专业理论教育,而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让专业具有"变现能力"。因此,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兼备的优秀毕业生的关键,就是更好地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的融合。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的侧重点,和其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方案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明显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追根溯源是由于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如何构建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互衔接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质量毕业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并进一步寻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高职院校应立足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以优势专业为试点,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实践、师资队伍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倡导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正确理解创业教育专业化的内涵与客观评价其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开展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工作并不能完全体现创业教育专业化运动的内涵,创业教育现有的专业化程度仍然处在比较低的层次。因此,创业教育专业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定义问题,从创业教育专业化运动方向分析,概念的泛化模糊了创业教育的社会角色定位,限制了创业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诸多问题.福建农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对此进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实践,构建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三个融合”的教学培养体系、课程内容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实习实践训练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系,以此促进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效补充,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文件明确要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内涵、意义和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者有效融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会计专业是社会认可度较高、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但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要在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实现顺利就业和创业。这就需要重新树立创业教育的新观念,并形成高职会计专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专业师资教学与企业创业人士教学有机融合的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创新质量和层次。在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访谈数据和资料,从学生、教师、高校教学行政人员三个视角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的现状,总结、梳理被调研高校的融合特色,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企业—高校—社会"四位一体的"1+4"融合圈,通过构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13,(4):97-100
在高等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提出促进重庆高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主要有:融合教育观念,树立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观;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队伍,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应用型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立足"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明确应用型高校融合教育目的,分析当前融合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构建提供思路,真正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区别,又互为补充,两者相融合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学生成长周期视角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究,阐释了学生不同发展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具体特征,从选种期、培育期、收获期、传播期四个阶段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拟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对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健全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以为应用型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国外高校在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师资团队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方面都十分注重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研究成果。相较于国外高校,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水平较低,因而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步伐,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结合力度不足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进行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简要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论基础及融合现状,继而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体途径。通过研究及分析,旨在促进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与专业课程更有效地结合,为社会的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