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等级化、伦理化、刑法化、和谐化的特征,对中华法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一个包孕丰富、内容驳杂多变的概念,不能用今天的价值标准去简单地确定它是好是坏。“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有其深厚的现实根据、文化基础和心理依据。它的产生与古代人类生产力低下、生存的艰难有关。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原始人的神秘思维方式为它提供了心理基础。“天人合一”观念有其反科学性的一面,但也有其潜科学性、准科学性和超科学性的一面。“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均有反映。对它简单地认同和排拒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3.
生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反观人类自身、认识自然、构建宇宙图式的逻辑起点,道家、杂家的生殖宇宙观和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是古代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之凝结,也是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两条主线,尤其是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演变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4.
生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反观人类自身、认识自然、构建宇宙图式的逻辑起点,道家、杂家的生殖宇宙观和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是古代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之凝结,也是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两条主线,尤其是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演变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之魂,它彰显了华夏民族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和对人生的态度。“天人合一”对儒、道、禅影响深远,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始终。审美境界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哲学精髓的渗透,离开“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无法解释华夏民族最高的境界是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社会的发展。孟庙是纪念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与传承者-孟子的重要场所,其建造过程自然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以孟子及儒学地位变迁为主线,以孟庙建设过程与现状布局为切入点,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探究孟庙所反映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美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文化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生态文化范式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通过论述老子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与“无为而治”的生态文化内涵,说明其作为构建生态文化范式的哲学基础与有效途径是值得当下人类借鉴与学习的,以便更好地构建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医产生并发展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之中,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看,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医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文化哲学几个方面。深谙中国古代文化是做好中医翻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内涵、"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价值等生态智慧。深人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它无处不在,无事不合,和顺、和平、和谐等词汇构成了“和”文化的标记。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之和)、“致中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和)为内容的“和”文化,是一种境界与精神。“和”文化全面、成熟的发展成果中涵盖了大量宗教思想。“和”文化所具有的这种宗教性,一方面“替代”了大量宗教活动任务,另一方面又抑制了本土宗教的发展,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系统属性及景观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中国传统园林景观是指人工营造的"第二自然",依照权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其它园林等。园林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相应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主要表现为:独立发展的完整系统、多重因素带动的创新系统、早熟的景观观念系统。中国园林景观文化极早便开始了向外传播的进程,范围涉及亚洲和欧洲,甚至美洲。传统园林景观映射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创造能力,是我们从事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然而,中国人与讲英语的本族语的人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文化迁移,妨碍了跨文化的正常交流。本文旨在从迁移的原因以及中英文化中的迁移现象对汉英交际中的文化迁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钧瓷文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钧瓷的诸多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鲜明突出。钧瓷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并在钧瓷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天人合一天人知识”学说——数学哲学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挖掘国学精萃“天人合一”学说的内涵,运用“类比一相等性原理”导出“天人知识”学说(N+H=K),提出与N+H=K公式密切相关的“知识—非知识”和“科学—非科学”的新划界标准。从本体论角度、以具体的新事例证明“天人合一天人知识”认知理论体系与现代数学基础理论之间必然的密切关系。得出“天人合一天人知识”学说是人类所有知识与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数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国的古都资源体现了自己独特的特征。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都文化的展示和利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要求我们及时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健康社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其次是心灵、精神健康;再次是社会中个体和群体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所具有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双重特性,所承载、传递的随曲就伸、舍己从人、不丢不顶、蓄而后发等哲学理念在健康社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空间上的先进和优势。由于较早接触西方文明,近代闽都文化努力促进中西方交流,引进西方文明,输出中国文化,为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杰出人物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人更直接参与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福建船政作为近代“闽都文化”的代表,从多个层面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体系,推动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此外,“闽都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中发挥了作用。闽都文化的历史总结对当代福州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人类学、哲学及文艺评论等众多学科都会涉及的概念,本文对英文"culture"和中文中的"文化"的词义演化进行把握,并对文化这一范内涵进行了梳理,将文化视为一种由人际间公共的符号、知识和意义所构成的观念体系,即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知体系,这种认知体系影响了人们的信念,而人们持有的信念决定了他们所做出的选择,这些选择建构了人类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