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六朝骈赋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渐趋成熟,使它在传统的抒情功能之外,更增加了叙事的便利。沈炯的《归魂赋》将家国之事融为一体付诸骈文,突破了骈文难以叙事的缺憾。《归魂赋》叙事结构、叙事文体和叙事语言的成功运用不仅推动了骈文叙事的发展,而且代表了六朝骈文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2.
对骈文在六朝的抒情问题作一总体的描述,对传统所说的骈文抒情性差的问题作一反思,指出六朝骈文在情感抒发的发展中有一个从叙事抒情到代人抒情,再到以景抒情,最后发展到典故抒情的完美运用的过程,从而完成了六朝骈文抒情方式的程式化过程.这种抒情其实也是一种抒情,说骈文只重形式忽略内容是不准确的.骈文更多的是注重文章的形式完美.  相似文献   

3.
方履篯的骈文创作,汲取楚骚、汉赋而外,不但效仿洪亮吉并经由洪亮吉上溯魏晋六朝,而且师承杨芳灿并经由扬芳灿推溯初唐诸家,从而形成了一种华丽而刚健雄肆的总体风格.其骈文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以情长意挚擅胜与以气势壮迈擅胜.在常州骈文作家群落中,在整个清代骈文史上,方履筏之文都是卓然自立、可名一家的.  相似文献   

4.
对建国以来的 11本骈文选本作一全面地回顾 ,评析其在选文、骈文概念等方面的得失 ,指出建国以来的骈文选本在普及性和研究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为骈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重新的评价。同时 ,就骈文选本的发展提出了普及性、资料性和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是古代骈文中的精品,达到了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滕王阁序》谋篇布局,文思缜密。文章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只略叙数笔带过,写登阁所见之景,再因境生情。叙事简练,摹写景物,笔法多变,述志,言简义丰,用典抒情。纵观全文集叙事、写景、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全文共分七段:第一段叙事;第二、三段写景(情景交融);第四、五、六段写景抒情(抒情为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骈文复兴的时代,常州骈文作家群的创作实绩在有清一代不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也极具典型意义。本文以此为中心,透过骈文自身体制横向漫衍特点而造成的认识难度,力图在纵深情感向度上对骈文作细致的考辨和勾勒,在对骈文的文体特征有着更准确把握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清代骈文的文学史意义有更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自清代以来,明代就被认为是骈文的衰微期。其实,晚明骈文已从明、暗两线振起。明线主要表现为四六表启走向繁荣,特别是启文盛行;暗线则主要表现为不以“四六”为名,但具有骈文之实的六朝文流行,序跋、辞赋等都可使用骈体。清初骈文延续这一态势,但偏重于学习六朝骈文而不是宋元明四六,从偏于应用性转向更重文学性。这种演进不仅实现了骈文对“四六”的超越,完成了体裁、题材和风格新变;同时又追认六朝之文为骈体,区分骈文为六朝体、唐体、宋体,批评宋元明四六局限于馆阁公牍等,从而确定了“大骈文”范畴,进一步彰显了骈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特征,推动了清代骈文的复兴,促进了中国骈文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由彭兆荪辑选、徐达源参校的《南北朝文钞》,体现出了选者以六朝骈文为尊尚的编纂旨趣和反对俳俗、推崇渊雅的骈文主张。在文学史价值上,该选本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骈文正名的效果,同时对后世骈文选本编纂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堪称清代以六朝为主要收录对象的骈文选本中重要的一部总集。此外该选本也有不小的文献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代中期以来,批评界与创作界对骈文的逐渐重视,奠定了骈文与古文同等的地位.同时,由于骈文与古文都是文言文,许多人也意识到两者不乏可以互相借鉴之处,因此在创作中融通骈散的主张应运而生.持此主张的批评家因心中不存骈散相争的芥蒂,便能在比较开阔的视野内看待骈文,所以对其体制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的批评观点又能前后相承,且随时代的推移而不断演进.所以至清末朱一新终于提出一套沟通骈散的较完整的骈文批评理论,它涉及骈文史、骈文特征、骈文创作等方面,对后人都有直接影响.本文不仅关注朱一新的理论建树,也追溯了前人为它所作的铺垫.  相似文献   

10.
从骈文的基本修辞形态对仗、典事、声韵和藻饰出发,探讨骈文的审美基础,认为骈文的审美基础是建立在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和谐、平稳、质实和华美等方面的追求的传统心态上。同时,这也是骈文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乾嘉时期是清代骈文理论和创作的高峰期。在和古文对举的话语建构中,乾嘉骈文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促使了自身文体的独立。不管是与古文求对等地位、争文章正宗,还是主张骈散交融、奇偶不拘等,都反映了此时骈文理论的繁荣。之所以求对等,是因为骈文不是齐梁道弊文衰的产物,经史典籍中俪辞已经肇兴,先秦两汉文章中也多对偶,韩愈对骈文的批判根本不能成立;自然事物多为奇偶相生,甚至非偶不成,文章体制自然可以骈散并立,并驾齐驱。而争正统则是在乾嘉骈文繁荣的背景下,有些文士不满足于仅仅和古文求对等,而是彻底颠覆古文文统,将骈文视为文章正统,古文根本不是"文",是子部杂家之"语"。这就大大冲击了唐宋以来的古文文统,颠覆了唐宋以来普遍认同的文章正宗的地位。而主张骈散交融,以文意和文气为旨归,则是嘉庆末以来,随着汉宋学术的交融和对骈文、古文特征的全面认识后,文士文学思想成熟的结果。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将会对深化清代骈文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骈文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因循与突破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和拓展与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两个阶段。总体来看,因循与突破期的古代骈文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如对于骈文的形式要素、对待骈文的态度、风格特点、骈体作法、骈文发展史等问题多有所论,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拓展与繁荣期的研究成果质量颇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对骈文的评价、骈文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关于骈文理论批评著作、骈体作家作品、骈文史研究等,角度不一,方法灵活,论述透彻,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期的骈散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论述骈散文并存的必然性,其次是强调骈散文“道通为一”,第三是主张骈句与散句“相杂迭用”。这三方面内容,较清初均有明显的深化。影响有二:一是下开晚清标举效法魏、晋文的风气,二是在骈散合一的探讨中,发展了骈文文气理论,在骈文文论中“气”的概念从辞章之论发展为气韵之说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骈散文均开始兴盛且相互对立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清初骈散合一思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骈文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二是骈散相间,在文章创作中骈句与散句交替使用;三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统摄骈文与散文,淡化二者形式上的区别.尽管清初骈散合一思想仍表现出骈文对散文的攀附,但为骈文在乾嘉时期的全面复兴做了理论上的支撑,也为乾嘉时期骈散合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骈体文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形态,是汉民族依照汉字的特点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根据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是民族审美意识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反映.本文试结合汉语特点进行分析之.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的骈文并不是六朝骈文的简单回复,其中包含着自中唐古文运动以来文章变化的特点。其文章的特点是"骈中运散",首先是有意识地区分骈散,有意识地将骈散加以对立;其次是注重抒情性,改变过去骈文矫情的特点,继承了六朝时期徐庾骈文和韩柳古文的抒情传统,抒发真情,注重"写心"。李商隐文章对晚唐文章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三十六体骈文继中唐骈文散化之后,重新回归六朝风调.集六朝骈文和唐骈之所长,在华美的形式之下,多了几分自然圆融、灵动之气.精工典丽、情韵并美,行文流畅,富于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8.
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辞赋家、散文家,其散文体裁多样,颇重文采,抒情真挚而深刻。其中,骈体作品更加讲究藻绘、对仗、用事等技巧,体现出成熟骈文的特征。散体作品则多表现对逝者的哀悼及对自身遭遇的悲悯。  相似文献   

19.
骈文三题     
骈文的对仗在字的意义、词性甚至声调上都有讲究,它不同于散文的对仗和修辞意义上的排比。骈赋同时具备骈文和赋的文体特征,除押韵外,具备骈文的一切要素。曹魏时期,追求骈偶已成为普遍的审美追求,应视为骈文的初起时代。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闲适性散文,长期以来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这类散文的逐步兴起,一方面打破了“十七年”散文创作的僵化模式,另一方面以其自身文体的变革孕育了九十年代散文闲适思潮兴盛的契机。文章拟通过对八十年代闲适性散文的研究,试图解析其特征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其与九十年代闲适散文的关联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