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36年2月红军的东征,是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打通抗日路线矽,发展抗日根据地和壮大红军力量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东征战略方向的确定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除了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  相似文献   

2.
<正>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四年十月被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红军艰苦转战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把革命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整整一年时间里,党中央审时度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研究资料。在长征的原因、准备及落脚点的选择、长征中的重要战役、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长征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和红军主要人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贡献等方面,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拓展红军长征研究。  相似文献   

4.
红军南下行动是长征过程之中的一次重大曲折,它同红四方面等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南下行动在根本性质上属于党内矛盾范畴,南下红军仍然是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南下行动对于党中央选择落脚陕北和长征的胜利完成,对于党中央创建西北革命大本营的开拓性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长征落脚点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革命根据地之所以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它在政治、军事、干部、地理等方面具备了红军落脚的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对全国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在认知阻滞处巧妙穿插阅读《长征》《卢沟桥烽火》等课文,为了拉近学乍与课文的距离,适时穿插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资料是不可缺少的。我教《长征》时,就准备了课件红军长征路线图和歌曲《长征》,让学生在生动的描述和雄壮的歌声中跟随红军越过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相似文献   

7.
70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赣南出发,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创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神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形象地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红军鏖战于赣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铸就了红色的丰碑,孕育了彪炳史册的长征精神,滋润着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赣南这块红色的土地,是那样的神奇。红都瑞金有红军长征第一山——云石山,红军长征第…  相似文献   

8.
苏区研究     
<正>主持人语: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苏区反"围剿"失败后作出的被动回应。长征作为一次战略大转移,中共中央在出发前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比如中央红军长征前,中央派出了红六军团前往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探路,开始了红六军团突围西征。井冈山大学陈钢教授的《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的历史定位》研究了红六军团西征所遭遇到的困难和从中体现出来的红军革命精神。红军长征由红一、二、四方面军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重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对其他红军长征研究不够。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董振平教授的《红  相似文献   

9.
情报工作大体上分为两种,即:人工情报和科技情报。人工情报是以人为主体进行刺探敌对方的军事情报(包括敌对方的军事策略、行动、组织、时间、地点等),这种方式在古今中外被广泛运用;科技情报是利用无线电进行侦听、破译敌对方军事机密,这种方式在二战前后成为窃取敌方情报的重要手段。红军长征时期,由于飘忽不定的行军路线,加上沿途的情报站和情报人员被敌人破坏,无法得到准确、迅速的人工情报,只能通过收发报机来监听敌军情报并及时破译出来,军事指挥员们根据这些情报,制定出避其锋芒、出其不意的行动方案,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企图消灭红军的梦想,取得了最终到达陕北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诗则是歌颂完成二万五千里征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丽史诗。长征途中,红军历尽千难万险,越过万水千山。当红军来到陕北时,长征已胜利在望。作为长征的率领者,毛泽东同志此时此刻回顾经军走过的艰难曲折的路程,怎能不心潮澎湃?便欣然运笔用律诗的形式,写下了这首永恒的诗篇。长征的年代,长征历史的苦难,对于当代的小学生是遥远而陌生的。教好这首诗,首先需要很好地把握教材。诗歌开头,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句,点明全诗的主题。一个"难"字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远征虽"难",红军却"不怕"只等闲,热情地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三、四句写山。五岭重峦叠嶂,"逶迤"一词,写出山势蜿  相似文献   

11.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长征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毛泽东为这一壮举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其胜利的组织基础、政治基础、军事基础和思想基础。探讨毛泽东与红军长征胜利的关系,对于弘扬长征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爬梳红军长征期间特别是在贵州的文献资料及现存的革命遗迹,并借鉴吸收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考证。分析了红军长征中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结合各种形式的标语、歌谣、布告以及大量实际行动的证明指出了红军宣传工作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同时分析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客观上宣传和扩大了红军,振奋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扭转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三位美国记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以自己的作品,真实、客观地报道了这一伟大事件。继斯诺的《西行漫记》首次报道红军长征,刻画了中共革命领导人之后;史沫特莱通过朱德传的写作,再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与胜利。1983年,索尔兹伯里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以恢宏的场面,悲壮的诗情,描写了长征的雄伟与瑰丽。这几部报告文学,树立了长征的历史丰碑,成为中国青年一代学习长征精神的珍贵教材。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严重危害和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围剿”,使各个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根据地,被迫实行长征。其中从鄂豫皖根据地走出的红二十五军在众多的红军长征队伍中,不仅是最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的部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而且还因其与众不同的历史特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回忆录和党史论著中,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一些具体史实说法不一。根据有关史料的查证和考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具体地点应是于都;长征出发时的首脑机关应在军委第一纵队;巧渡金沙江的渡船数目应为6只.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长征,最主要的是学史明智,以史为鉴,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途中,一边行军打仗,一边通过战争缴获、打土豪筹粮款、生产自救、艰苦自筹、购买借贷、群众支持等方式来解决物资供给问题,并反映出当时物资供应十分困难、红军物质生活极端艰苦和官兵同甘共苦、部队互相支援等物资保障工作的特点,也告诉我们当时能够做好长征后勤工作是与我们党和军队重视军民工作、注重发动全军积极性和发扬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时历史背景的阐述来进一步认识这首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