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赵执信论诗诗的体裁包括绝句和古体诗。他的论诗绝句集中概括了其诗歌理论主旨,语言简练而含义丰富、深刻,与《谈龙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的论诗古诗篇幅浩大,内容丰富,指摘诗坛流弊、评点作家作品精当而又深刻。赵执信的论诗诗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繁荣,在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产生了论诗诗,开创了以诗论诗的独特体式。试从论诗诗的源头谈起,探讨自杜甫《论诗六绝句》开创绝句论诗以降的论诗诗,并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例,探讨论诗诗的创作、影响和局限。  相似文献   

3.
近代宋诗派中坚人物何绍基的诗学理论独树一帜,这也体现在他的论诗诗中.其论诗诗主要涉及诗学的本源论、功能论、灵感论、风格论、批评论.何氏认为忧悯之情是最为根本的诗情,醉酒、饥饿等生理状态更容易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状态,这些都是新意迭出之见.其论诗诗的写作虽然体现出一种宽容圆通的思维特点,但也难免一定程度的保守和片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寒山的论诗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朱筱园《论诗绝句五十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筱园《论诗绝句五十首》,“论”与“诗’并重,开端有总论,末尾有总结,篇幅宏伟,结构严密,论述精辟。处处不乏真知的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地位当在王士祯、袁枚仿元遗山的论诗诗之上,可与元遗山《论诗三十首》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史月梅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4):44-44,45,46,51
以诗论诗,正式开始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后逐渐多起来,发展至北宋中后期方兴未艾。苏轼、黄庭坚都有论诗诗,和苏、黄长期唱和的李之仪也不乏论诗之作,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即以李之仪的三首论诗诗为主线,阐释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及对历代诗歌的评价,借以反映宋诗议论化、哲理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诗学批评史来看,金代诗学的几种批评形式出现了一些重要新变。诗话相对冷落,却体现出远离宋人诗话、独立发展的倾向;论诗诗逐渐兴盛,以七绝为主流形式,元好问、王若虚的论诗绝句是论诗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影响深远;《中州集》等选本及其相关的诗人传记,完善了选本这一批评方式,发展了评传这一新型方式。金代诗学批评形式的这些新变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语史上,以诗论诗这一形式为李白、杜甫所首创。李、杜的论诗诗虽然传世不多,但却不仅以其特殊的形式,也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所反映出的诸多独特的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李、杜论诗诗中蕴涵着的文学观、文学批评观、创作观等,并比较其异同,进而追寻其形成异同的原因,以认识李、杜论诗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代论诗诗承前代发展而趋成熟。杜甫组诗《戏为六绝句》,开创了论诗绝句组诗体的先河,这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由此确定而盛行于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与发扬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反映现实的精神,直接以诗来发表对当时诗歌创作实际的观点、立场和主张。其思想倾向与艺术手法,或褒或贬,或破或立,或扬或弃,及时有效地引领唐代诗歌创作步入光耀风骚传统而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从而使唐代论诗诗呈现出一种承传风骚、反映时政的现实主义诗学精神,这对后世反对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诗风起到了典范作用。杜甫论诗绝句的组诗样式,开启了后世论诗绝句组诗体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论诗诗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形式特点,说明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吴世常《论诗绝句二十种辑注》,取唐代至近代“七言绝句中影响较大者”二十人之诗注释和会评。钱谦益一组十六首是其中之一,钱诗上承杜甫、元好问等,下开清人论诗诗的基调,影响甚大。由于受体裁和韵语所限,以及吴书的著述体例,对钱诗“辑注”产生诸如漏释、“谬误”和未明作意等问题,本文或补笺,或质疑,愿与吴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3.
格调论是明代诗学的主流与正宗,在清代具有深入广泛的影响,与神韵论、性灵论成三足鼎立之势.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盟主和集大成者,建构了比较完善的格调论诗学体系.故沈德潜的格调论影响有清一代,薛雪则深受其影响,作为沈德潜的同调,随后继起,与之桴鼓相应,声气相通.沈德潜与薛雪的格调论学理体系有许多共性:沈德潜和薛雪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强调诗歌的经世精神,认为诗歌是用来"经风化、厚人伦"的,这是两人对儒家诗歌传统的共同传承;在人格与诗格二者的关系上,他们都强调人格重于诗格,这是两人对格调论诗学的丰富与发展;在诗歌拟议与变化关系上,他们都强调在宗古尊古的前提下,应注重创作实践中的神明变化;而在"格调"的具体界划上,沈德潜和薛雪则有所不同:沈德潜的划分是潜隐的,薛雪的划分则非常明确.可以说,沈德潜与薛雪的格调论诗学观既是中国传统儒家诗学的结晶,也是格调论诗学在清代的深入发展.他们一方面显现了趋于一致的内在本质,即熔铸传统诗学的成功经验,摆脱坚守六朝、强分唐宋的偏执,强调在学古的基础上别裁创获,建构新的诗学范式;另一方面沈德潜的诗论代表了格调论诗学的集大成性,是格调论诗学传统在清代的再继承与再发展,而薛雪的格调论诗学则代表了清代格调论向个性化的转变发展,并揭示了清代格调论诗学的独特性与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初闺秀诗评的批评实绩是在男性批评家和女性批评家合力协作中完成的,它在承继中富有开创性,梁章钜的《闽川闺秀诗话》开地方性闺秀诗评的先河,陈芸的《小黛轩论诗诗》专力用论诗诗的形式来点评众多的闺秀诗作,淮山棣华园主人的《闺秀诗评》展现开放性的批评空间,现代传媒对闺秀诗评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晚清民初闺秀诗评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5.
李希圣(1861一1905年),字亦元,湖南湘乡人,光绪进士.义和团运动期间,官刑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在当时的士大夫中,李希圣属于倾向维新的一派,其同乡王先谦曾因此而讥讽他“学问可惜,而不足以乡评,殆亦好新之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李希圣曾联系当时在京的清廷官员于式枚、黄石孙等人,往见美国传教士李佳白和丁韪良,并拜会了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谋划以外人之力营救光绪皇帝,后得知光绪皇帝已随慈禧太后出京才作罢.反映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历史著作《庚子国变记》,即是  相似文献   

16.
杜甫作为盛唐伟大诗人,虽没有完整的文学批评专著传世,但纵观整部杜诗,其精深的诗学思想都集中反映在他的诗歌之中。本文通过系统的搜集整理杜甫诗集中的论诗断句并将之纳入到杜甫论诗诗的体系之中,从而完善杜甫的诗学思想,并试图从杜甫对同时代其他诗人诗歌创作及评论中探讨杜甫诗歌的文学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祁见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1):44-47,59
田同之论诗"笃信谨守乃在新城王公"《沈德潜语》.他的论诗专著《西圃诗说》明确表述了心折神韵的美学祈尚,对兴会、根柢等创作论命题深入阐释,对含蓄蕴藉的审美标准集中解读,对宗唐、宗宋的核心问题反复辨析,成为王士祯神韵说的热情鼓扬者.  相似文献   

18.
自殷璠始明确用“兴象”一词来论诗,后人即一直将其作为论诗的重要理论之一;明清时期“神韵”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其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和阐释,强调了诗歌创作中“兴象”的超感官真实性特征;纠正了严羽兴象论中的“唯天才论”,指出要构建诗歌兴象意境,“悟”(天才)和“学问”(法)是相互相承的关系;但神韵派同时又犯了将兴象论导向“以禅论诗”的神秘性方向的垢病。  相似文献   

19.
廖鼎声《拙学斋论诗绝句》,以诗荐人地评骘了自唐至清粤西的地方诗人。其特点是知人论世,它反映了作者对粤西诗歌文化遗产的清理和认识,整组诗带有浓厚的史学色彩。廖民论诗,标举“风雅”,但不“惟风雅”,他所主的是风格的多样化。他对“三唐”均予应有的重视,这与只知尊“盛”而一味抑“晚”的论家迥异其趣。  相似文献   

20.
论宋濂的诗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开国文臣、文坛领袖。本文对宋濂的诗学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析,认为其诗论本乎《文心雕龙》。文章探讨了宋濂的论诗总纲、诗学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风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