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和运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一是了解太阳周日视运动图上的基本信息,二是知道如何画某地某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三是灵活运用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据图判读观测者的位置、观测时间、太阳方位及影子朝向,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不同天球坐标系的关系分析太阳周日运动与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联系,设计太阳视运动仪,由天半球与夜半球、时间节气观测地纬度度量球、地球、光电控制系统、地平面与地平圈、观测地方向指示器等构成,直观、准确演示全球任何地方、任何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读出日出、日落方位角与时间、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所以,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且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成为难点,也是重点。但只要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透彻,并有效整合,真正掌握其规律与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学习策略1.要掌握太阳视运动知识,需要树立空间想像能力,并且  相似文献   

4.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除这两天外,极地都有极昼或极夜现象出现,且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太阳视运动的情况也不同。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那么极昼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是怎样的呢?下面分三种情况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5.
王永民 《新高考》2008,(7):104-106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各种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现象。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轨迹都是平行于地球赤道平面的圆圈。对于地球来说,太阳却是一颗十分特殊的天体,由于太阳运行的黄道面与地球的赤道面并不平行,这就导致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运动,造成了太阳周日视运动因地理纬度和时间而不相同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在地球运动这一章节中,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以及日影问题往往成为教学难点,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引用地平坐标系,结合太阳在不同时期的周日视运动轨迹来解决,定量分析还要用到球面三角知识,这些内容对中学生而言无疑较难。通过教学摸索,如果用学生熟悉的日照图,以日出日落方位为突破点,进一步确定日影,学生就较易理解接受了。  相似文献   

7.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通过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任一地点任意一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以及它们随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两切点之外地区(极昼出现地区)的视太阳运动 这里的两个切点指的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之处.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不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极夜地区太阳在地平圈以下,这里考虑极昼出现地区太阳周日运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具是中学地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 具,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还能够活跃课堂,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描述了“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模型的制 作’展示了极昼与极夜、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太阳升落方向的 变化情况,以及制作及使用的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只要活用课本插图 ,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循序进行空间思维 ,即可使学生轻松高效地准确理解和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的原因及规律。教学过程及步骤 :1 做图观察 ,归纳地球公转特点(1)学生做图并思考 :在课本插图“地球的公转图”上画出二分二至时的地球地轴。想一想 :①地球在二分二至时地轴间的彼此关系如何 ?②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是否垂直 ?(2 )教师归纳 :地球公转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其…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点拨 1.所谓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W→E自转产生的太阳视运动; 2.所谓太阳的"东升"和"西落",是在晨线和昏线附近看到的自然景观; 3.在一年内,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秋分→次年春分)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并没有出现关于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相关内容,然而该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却每每有相关考题出现,说明了该内容在高考中占据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3.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14.
图7ABGCFHDE0°0°180°180°日照图历来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往往以此作为切入点考查有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与之联系紧密的气候、水文、季风、洋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从而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日照图的判读及训练。一、日照图的类型1.地球侧视图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居中,地轴或垂直或倾斜,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见图1);夏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相似文献   

15.
太阳视运动规律分极昼地区和非极昼极夜地区进行分析:极昼地区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是一个倾斜的圆;极夜没有太阳视运动;非极昼极夜地区抓住三个特殊位置:日出、日落、正午时太阳所处方位,然后这三点相连就构成了太阳视运动路线。  相似文献   

16.
一、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如图2所示:若黄赤交角增大a度,回归线度数变为23°26′+a,太阳直射范围向南、北各扩展a度;极圈度数变为66°34′-a,极昼(夜)区域各向较低纬推进a度;热带范围增大2a度,南、北寒带各扩大a度,南、北温带各减小2a度。[例1]若其它条件不变,地轴与黄道的夹角增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平均速度加快B.我国温带地域扩大2°C.极昼、极夜区域向较低纬推进1°D.热带范围缩小2°[解析]地轴与黄道面夹角增大1°,黄赤交角减小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减小但周期不变,因此,太阳直…  相似文献   

17.
以太阳直射点及太阳视运动为切入“点”,强调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的同时,利用移动、变化等规律,由点到线,由线带面,将太阳视运动知识与地球运动知识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理学习中,不少立体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无所适从,成为他们学习的瓶颈,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其实,这些知识点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呈现这些知识难点,地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以下笔者以"地球运动"一节为例作几点探讨。一、太阳直射点问题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66毅34忆,导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书来 《地理教育》2014,(10):39-40
正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节"地球运动"中太阳高度角相关知识的内容十分抽象,学生普遍反映是高中地理学习阶段难度最大的知识点之一。能否化难为易或另僻佳径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整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选取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较有探讨性、实用性的课程,并能有效激活知识,应是教师教学中必须努力的方向。一、太阳高度角在时间上的变化首先从"地球公转二分二至图"(图1)探讨,明确地球公转到A(夏至日)、B(秋分日)、C(冬至日)、D(春分日)这四个地点(或说四个日期)时,因地球本存在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所以每天太阳也是东升西落。  相似文献   

20.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公转形成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形成赤道平面,两者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交角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