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它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应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厨房用品进行实验,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空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标准理念。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实验"生活化"的内涵 科学实验生活化,就是指围绕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某一个主题,以身边熟悉事物为载体设计的科学实验.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提倡学生把科学实验带回家,包括以生活物品为材料的实验;课堂上无法完成、延伸到学生家中的实验;在家开展实验,提倡学生将课本、作业本、课外书籍中的实验在家能够动手做做.另一方面寓科学原理于生活现象、情景的课堂再现活动等方面内容.提倡在课堂上将实验生活化,尽可能选用生活中的材料、物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能够探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相似文献   

3.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杯就可以做很多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科学学科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思维。那么如何借助实验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呢?创新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很多老师可能觉得实验创新遥不可及,非常难,但实际上,实验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是实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也可以是实验展示形式上的创新,当然还可以是实验教具的创新。创新实验的器材可以来自实验室,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我们身边。从科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以及初中学生科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通过实例着重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徐阳 《江西教育》2023,(11):84-85
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观察身边事物,并通过实验验证科学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对此,教师要提升科学活动与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比重,强化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的小学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6.
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科学实验,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杯就可以做很多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1.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凌洁  丁燕萍 《科学教育》2004,10(5):44-45
“生活科学实验”是通过用一些常用的材料进行实验,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在科学教育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设计生活实验在遵循合乎科学、安全易控、简洁直观、目的明确的前提下,为了实验的实用性,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9.
生活——物理——社会——谈物理有效教学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笔从“善用学生生活体验”、“借用身边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要坚持联系生活和联系社会,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尤其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启迪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而"微生物学实验"在生命科学的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多年来,我们在实验内容、实验组织方式、实验成绩评价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和师专教育特点做了很多探讨和偿试,形成了紧密联系中学教学要求,体现师专教育特点的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科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展示了生命科学各个学科形成的历史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揭示了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以及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论争,展示了成功的实验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之间密切相关,呈现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生命科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探究性学习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物学实验"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该文通过论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引进综合性实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14.
植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新增课外开放实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使用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表明,通过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化实验内容的选取既要与基础理论课内容相协调,也要不断发展,将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其中。目前生化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涵盖了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部分内容,但是对于糖类知识模块较少涉及。糖类不仅是组成生命的三大类物质之一,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更是当前生命科学热点前沿之一。因此,借着当前教学革新的契机,有必要合理地选取一些成熟的糖生物学研究成果,将其运用到生化实验教学中去。通过探讨将唾液中抗流感相关糖链的检测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去的可行性,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糖链生物学功能的认识,更能使他们接触到科学前沿,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文章主要介绍以MOOC教育资源为媒体、以课堂教学为引导、以实验课堂为平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新时代生物方面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对微生物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具体介绍了微生物学教改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还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快速变化,未能充分发挥科学课的素质养成作用。网络背景下的科学课教学,应该由传统单向、封闭的知识教学为主转向文化教学、平等会话性教学、开放性教学为主,以实施"科学生活化"的文化价值熏陶,促进"网络模拟实验"、"平等—互动"等教学策略的实施,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具有交叉、多层次研究特点的综合学科,也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之一,在神经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技能十分重要。神经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等的专业必修课,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实验教学进行规范和改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该文提出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以及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等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建设成一门系统化、模块化、柔性化的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使之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形成环环相扣、相互交错的互动式新型实验课。课程用一条“系统链”主线贯穿全程,以多个含丰富内容的“实验模块”为基础,采用“柔性组合”的方法,达到用一门课程培养高分子学科所有相关专业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