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新一轮课改中新增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为推进贵阳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十五"到"十二五"期间,贵阳市以"贵阳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然而,对于课程的实施者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源于"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3.
彭建国 《生活教育》2014,(13):49-50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从普通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课程却形同虚设、难以开展。为此,本文从"学科主导"这一角度对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实施策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邓玲 《文教资料》2007,(28):75-77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课程结构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目标以及内容和原则作一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形态和初等职业教育理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的课程,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  相似文献   

6.
徐润基 《中学教育》2007,(12):28-29
综合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综合活动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近年来探索出了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同时在教师功能发挥、学生活动方式、活动基地使用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通过与学科课程的结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设置,通过学生对社区环境和学校生活的反思探究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化"实施,通过学校课程规划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化"推进,通过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本化"目标,以优化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8.
刘云峰 《山东教育》2012,(13):54-5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显著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倡导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关注的核  相似文献   

9.
如何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了课程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也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生活取向。鉴于此,本文对如何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感受,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教学中,将综合实践活动和生活德育合理整合,无疑为生活德育教育搭建了实践平台,既能解决"生活德育"教育遇到的问题,又能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征。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不符合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学生理科素养的基础必修课。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新的教学理念,并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对如何开展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实施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收获和思考,同时提供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案例,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教师高效开展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目前该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多数中学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也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呢?本文以中学为例,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早就指出:“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热门话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新举措,也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开放式、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搭建了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葛国清 《教师》2013,(19):31-31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每周课时均为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爱你没商量",这是近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者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许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足以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发挥地区、学校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设置具有地方特色、又不乏时代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姚月红 《生活教育》2013,(10):82-83
本文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整合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让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零距离,促进学生"生活化"成长。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与学科课程相比,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教材,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地方性特点。要采取有行政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管理措施和评价体系配套的"弹性课时制"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时间来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将数学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较好地运用是现在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将数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整合,较大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