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华 《现代语文》2006,(1):77-77
《病梅馆记》一改正面歌颂梅花的先例,以“病梅”为题,借梅喻人,托梅议政,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人才的专制淫威,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改革时政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2.
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  相似文献   

3.
马志伦 《学周刊C版》2014,(2):231-231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即文学意义层面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病梅馆记》(高中语文第二册)是清代进步思想家和杰出文学家龚自珍的一篇托梅议政的散文。作者在文中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禁锢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作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字字句句明梅暗人,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5.
近代首开风气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在高中教材中已选用多年。该文最显著的特点是象征,关于象征的内涵,学术界的认识基本一致。例如,现行中学课本就认为,“作者谴责摧残梅花的举动,实际上抒发了对清朝统治者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表达  相似文献   

6.
《病梅馆记》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年)于1839年写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这篇散文,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者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反对传统思想的压迫和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精神和强烈愿望。在文章中,作者记叙了江浙一带的梅树遭受人的摧残迫害而皆病的情况。本来,傲霜斗雪、迎风怒放的梅花是大家都喜爱的。人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具有不畏严寒的品  相似文献   

7.
晚清杰出思想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文章借梅喻人,借梅议政,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表达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8.
《病梅馆记》算得上是一篇托物言志、耐人寻味的“政治小论文”。不足三百字的“短章”,其气充沛,其情强烈,其味浓厚,其意深远,无“不过如此”之感,有常读常新之美。一、关于作者“态度”学习《病梅馆记》,一种惯性的理解似乎左右着我们的思维,那就是:本文既是借梅议政,作者对“病梅”之现象深恶痛之,并决心“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  相似文献   

9.
《病梅馆记》是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的一篇政治小品。文章篇幅短小,但容量很大。它借江南梅树的被斫、被删、被锄正、受棕缚而弄得歪斜曲折,毫无生气,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生机的罪行。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精巧的暗喻方法,表面上句句写梅,没有一句题外话,而实际上却是在写人,是在议政,含义虽隐而实显,言简而意深。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课文的这种特色,就必须充分揭示作者所喻之“物”的特征及其含义。对“物”分析得愈具体、愈细致,学生对作者所喻之“人”,所议之“政”的理解就愈清晰。  相似文献   

10.
解读《病梅馆记》的主题,当然绕不开“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教师用书》),但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联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学生便能迅速并且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1.
《病梅馆记》是一篇文艺性杂文。文章在立意和笔法上颇具特色,堪称上乘之作. 首先,文章在立意上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古人借梅寓意之作多不胜数,大凡离不开对梅的赞美和称颂,都是通过对梅斗霜冒雪的赞扬来表达对人的高尚气节和顽强精神的歌颂。而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却断非步人后尘,拾人涕唾,他独运匠心,“道人心中所无”,通过描绘梅树被束缚、被摧残的受害者形象来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反动的专制统治,表达作者坚持改革时政、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和思想主张。显然,《病梅馆记》在立意上是别出心裁、不入窠臼的。它不是立足于对梅的赞美和欣赏,而是着意于对梅的同情和疗救.因  相似文献   

12.
《病梅馆记》(以下简称“记”)和《己亥杂诗》(以下简称“诗”) ,一文一诗 ,都是龚自珍在己亥年 (清道光十九年 )创作的。两作主旨相近 ,又绝不雷同。试比较如下。首先看两篇作品的共同点。“诗”和“记”谈论的是共同的话题———人才问题。“诗”以马喻人 ,以“万马”表现人才众多 ,“万马齐喑”隐喻人才受压抑 ,社会一片死寂的现实。“记”则以梅喻人 ,以“江宁之龙蟠 ,苏州之邓尉 ,杭州之西溪 ,皆产梅”暗喻人才之多 ,以“三百盆 ,皆病者 ,无一完者” ,甚至“江浙之梅皆病” ,暗喻广大人才受到压抑、摧残。两篇作品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史。该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全面地阐述了梅的病况和致病原因,含蓄地揭露了清代统治者束缚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本文通过从教育规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浅谈新课改视域下的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旨在致力于拉近教学实践活动中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一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政治小品文。这篇短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摧残、扼杀人材的罪行,表现了作者渴求广开才路,培植人材的进步思想。教学本文前,让学生先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和写作时代背景,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一篇影射时弊的文章。一般认为此文反对文人画士偏爱梅花的病态,所托之意不难辨明。但是也该看到,在龚自珍的托意之外,梅花的美仍然有她的特点。龚自珍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话,没有下“谬矣”的结论,而认为是“固也”,就是固然不错的意思。教学中,对这两个字不可忽略。梅  相似文献   

16.
《病梅馆记》是龚自珍的散文名篇,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病梅馆记》明写梅,实写人。梅即是人,人即是梅。这一点,是解读本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是我国封建社会急剧解体、近代历史初启帷幕这一转折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和著名文学家。他留给后世的文学作品是丰富的,其中最能体现他思想情感、最有战斗力的是他的诗歌和讽刺性小品,即他自称的“寓言”。(《又忏心一首》) 《病梅馆记》就是他“寓言”小品中的力作。文章通过梅的遭遇,揭露和控诉清王朝压抑和摧残人材的罪恶行径。 龚自珍反对思想束缚,反对摧残人材的思想是一贯的。早在二十二岁那年,血气方刚的  相似文献   

18.
我和我的梅     
小时候读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颇为委屈了的梅伤心。我祖母家,漫山遍野都是莹莹的梅,带雨的、含露的、凝着霜雪的。淘气的我,最是爱爬那高高的树,摘下一朵来,使劲地嗅一嗅。闻够了,便折一枝滑下树带回家插花瓶。或是抓下一把塞入口袋,把自己也惹香了。那时,农人把梅花摘下、晾干,出卖给收购的人,所得的收入足够一家子过好上半年的生活。 大一点时,游览了公园,观赏过盆景:老根虬枝,斑驳的树干上零星地点缀着几朵红梅,颇让人觉得艳丽凄怆。再看看那仅有的一钵泥土,我想像得出它的根系已经如何地委屈求全了。刹时,《病梅馆记》又浮现在脑海。当然,见得多了也就不以为奇,而且这样屈着自己的梅,是识时务的。它们可以卖高价,享受人们的啧啧称赞,受到无微不致  相似文献   

19.
对《病梅馆记》文中“固也”一语,新、旧高二册《语文》课本均注曰:“本来是这样。”笔者认为,此注殊不可解。兹质疑如下: 原文是这样:“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注释表明,作者是赞同“或曰”之见的。照此,对下文作者的相关言行则有诸多不可解之点:1.作者既已赞同“或曰”之  相似文献   

20.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是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听抨击的某些文人画士(隐指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对这个标准中的“以”字,不少高等院校和省市教育部门编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都把它解作“认为”、“以为”或“把”、“拿”。上述两种解释,都是“以”的常用义。不仅在古代汉语中屡见不鲜,而且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