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以来,学术界就生产力标准本身的科学涵义、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的关系、生产力标准的性质和归属、生产力标准提出的根据、生产力标准的意义、生产力标准是永恒的还是历史的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现就研究概况摘其要者简述于后,以期讨论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评价一种所有制经济孰优孰劣,固然要用生产力标准即实践标准,但不能把生产力标准绝对化,更不能曲解以至泛化生产力标准.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地位、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功绩是不可否认的.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充分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在我国的厚重价值.评价所有制优劣的生产力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评价所有制优劣的标准也不是孤立的,还有由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标准派生出来的价值标准和逻辑标准.在评价所有制优劣时,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一切以时间、条件和地点为转移.  相似文献   

3.
实践标准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标准的观点、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深化,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一党的十三大提出时生产力标准,作为社会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价值标准,是一个新命题,它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理论的核心。理论界很重视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和阐述,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是认识标准还是价值标准?它与“实践标准”的关系如何?以及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从认识领域到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展开和深化。列宁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会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现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们的知识变成绝对;伺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作为这个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的生产力标准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历史活动中,凡涉及对主观认识的检验,都必须坚持实践标准。一切检验是非的具体的客观标准,都从属于实践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正是许多具体标准,构成实践标准的系列,形成实践标准的完整系统。实践标准系列的形成,是由实践形式的多样性所决定的。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的直接结果,造成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这种结果和状况,成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大贡献在于恢复了实践标准的权威,并且把它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在进一步阐明生产力标准的同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实践标准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以此为历史起点,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随着实践标准深化为生产力标准而形成和确立,并随着进一步深化为“三个有利于”标准而形成理论体系并不断地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从唯物史观的层面,从价值论的角度和从系统性的角度,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内涵,使实践标准从抽象走向具体,开辟了一条深入研究实践标准和具体运用实践标准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由于把生产力标准泛化,有人片面曲解生产力标准,简单地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道德评价标准,引用生产力标准直接进行道德评价。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生产力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生产力标准是评判道德历史进步性的标准,即道德评价的历史标准。把生产力标准直接作为道德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主要是混同了道德评价的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实践标准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并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而重新确立。从实践标准的重新确立,到生产力标准的确立,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是实践标准理论的两次重大发展。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两个层级不同的具体化形态,后者高于前者。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它们都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它们分别从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上体现了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我们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坚持内涵生产力标准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历史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三个基本原则,即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而“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这个新的原则,现在已经成为历史学科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并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包括  相似文献   

13.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演进过程。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文革”结束后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还很笼统、抽象,仅限于理论上的认定。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逻辑发展,二者辨证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细化,其实质虽然仍是生产力标准,但更全面,实现了认识论、价值观和主体利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对话形式论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哲学中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关系问题 ,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唯物史观之外讲实践 ,忽视生产劳动实践观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邓小平用生产力标准深化了实践标准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生产力标准哲学。文章还从主、客体尺度上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出发,论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实践(认识)论的统一,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融合,阐述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并指出斯大林在上述问题上的忽略和毛泽东在晚年不再强调实践和生产力标准的失误,也是一些理论工作者把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割裂、对立起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改革发展的历史纵向,揭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的根本之点是要勇于实践;探讨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的推动力功能,使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实现了手段与目的的辩证统一;认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及江泽民中央党校“5·29”讲话和党的十五大召开,这些决非是一种个人行为的偶然巧合,而是人民群众勇于实践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17.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重温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论述,深刻理解和掌握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思想,对于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关于生产力标准,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8.
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雍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认真回顾和总结20年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及其以后的历史发展,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深入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高考历史,越来越偏重于对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在“潜能”发挥。如何科学地认识和阐释历史呢?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两个标准(生产力标准和社会实践标准)和一个观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历史学科的“潜能”挖掘离不开四条:第一,历史概念的准确性;第二,因果关系的理解;第三,比较能力的应用;第四,阅读能力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对话形式论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哲学中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关系问题,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唯物史观之外讲实践,忽视生产劳动实践观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邓小平用生产力标准深化了实践标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生产力标准哲学。文章还从主、客体尺度上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