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瞽史新探     
"瞽史"一词在《国语》等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千百年来,历代学者对其有着见仁见智的诠释。或以为"瞽史"是"瞽"与"史",或以为"瞽史"为独立的史职,或以为其为文字产生前的盲人史官,或以为其为文字产生后的记事史官。如果深入探寻瞽史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对瞽史的来龙去脉及瞽史之《纪》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则有种种迹象表明,瞽史并非盲人史官,而是在文字产生以后主要负责追记口传史事的史官。  相似文献   

2.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瞽矇”,精通各种音乐,熟知各种祭祀礼仪,他们在上古礼乐文明诸多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礼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古代音乐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可以发现瞽矇与音乐的渊源:他们是古代乐官的一类,地位很高,在礼乐活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政治教化、历史传承、音乐教育等多方面承担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3.
盲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生理上的障碍使得他们不能够直接观察到周围的世界,然而有些盲人对音乐却有着较强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如著名民族音乐家、二胡演奏家华彦钧;意大利著名歌唱家、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等,他们对音乐的领悟敏锐非凡.本文就盲人的声乐教学提出几点思考,意旨能够引起音乐教育者、特殊教育者及各方人士对盲人声乐教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瞽”是中国古代盲乐师,由于眼睛失明和他们对音乐的专擅,“瞽”在某种意义上营造了西周至近现代的中国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氛围。 “相”,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说唱艺术形式,也有人说“相”只不过是一种“辅乐”的打击乐器,而正是这集两种内涵于一身的特点,使“相”典型地说明了音乐由说到唱的形式发展脉络。 研究这两个概念,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古代音乐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5.
我们过马路可以看红绿灯,可是盲人过马路,看不见红绿灯,就很危险。我想发明一种盲人音乐红绿灯,红灯亮起,就播放比较刺耳的音乐;绿灯亮起,就播放舒缓的音乐。这样的话,盲人过马路,就会很安全。(指导老师任建洪)盲人音乐红绿灯$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小马驹文学社@林如意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盲人钢琴演奏家金元辉与盲人歌唱家杨海涛的精彩演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索,使我们更加认识到重视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今日教育》2009,(10):19-19
重庆盲校音乐教师张治平,被誉为“山城阿炳”。35岁那年,双目失明的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全国各种音乐比赛中获奖共计80余次。1985年,他应邀到重庆盲人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后,结合盲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提出了著名的“张氏四结合教学法”,在全国特殊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辅导的学校合唱队、器乐队共获得50多次奖。  相似文献   

8.
中国盲人从事音乐的时间几乎与音乐起源的时间同时,到周朝形成了一套任用盲人为乐官的制度,这保证了盲人在先秦的文化地位。盲人因其身体残疾而从物质生产部门析出,但却有幸成了较早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人。在政府任职的盲人以乐与诗为主要的文化资本,以其特殊的耳朵成为乐师和“知天者”,以其满腹的诗歌而成为谏臣和教师,他们为政府的各种典礼提供实用性的文化服务,为孔子之前的中国古代文化的收集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荀子《成相》的形式和内容上,还可以看到盲人之歌的痕迹。先秦的盲人与古希腊的荷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的政府职员身份,使他们与荷马式史诗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9.
《儿童音乐》2010,(11):6-7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由于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三十岁时完全失明。1988年,他在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开始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人类出现必有残疾人伴生,盲人是残疾类别中尤为痛苦的弱势社群,却因听音辨乐的自然优势,能得天独厚地融入大千世界。中国最早的残疾人专业教育正从盲人音乐教育发轫,“上三代”是“官办”盲人音乐的发达时期。先秦以降,礼崩乐坏,官方瞽目乐师体制停废,官办盲人音乐教育机构无存。延至晚清,盲乐人更多转入并存续于民间,他们是华夏古乐文化一脉相传的承继光大者。但,中国古代的盲人音乐教育与近代特殊教育仍有时代差别,它只是制度化特殊教育的前奏曲目和古典形态。古代盲人音乐教育的近代转型,是古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带来中国特殊音乐教育与时俱进的丰沛内容和无限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当代新兴学科的视角出发,结合音乐传播领域的研究情况,提出并阐述了当代"历史还原"工作的三个层面——传统意义上的但又有所发展的"历史还原"、对当下的"历史还原"以及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历史还原",并指出每种"历史还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作者提出,"历史还原"的目的是创新,从而完成"求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明亮音符、照透生活里程──安徽盲人音乐家尹明山的竹笛艺术洪安宁在中国音乐史上,瞎子阿炳的名字及艺术的成就,家喻户晓,他那优美动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给人们带来了美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像阿炳这样的民间盲人音乐家,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也不乏其人,只是人们...  相似文献   

13.
盲人阅览室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满足盲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在媒体上做公益广告、制作盲人文献、举办各种培训及休闲活动、建立汽车图书馆、借助社会力量等方式对盲人阅览室进行宣传,以期吸引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和更多的盲人向往、使用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祁太秧歌是山西省优秀的民间音乐剧种,由于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传承主体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祁太秧歌传承主体的发展历史,并对当下传承主体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当下环境中祁太秧歌传承主体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历史考证、田野调查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梳理了明清俗曲曲牌[寄生草]的历史文献记载、考证了历史上与凤阳花鼓有关的[寄生草]、挖掘了当下凤阳民间艺人演唱曲目中的[寄生草]遗音。这些研究既可以证实明清俗曲曲牌[寄生草]传播的强大生命力,也反映了凤阳花鼓曲目音乐的深厚文化底蕴,为凤阳花鼓与明清俗曲的保护传承提供学理和依据。同时,以凤阳花鼓中的[寄生草]曲牌研究为起步,对淮河音乐文化中明清俗曲遗存研究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还愿是为答谢神祇的佑护,偿还对神祇的许愿而进行的民俗活动。仪式乃民间信仰和礼俗下的文化体现,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标记。功能性的用乐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始终。要理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与当下的面貌和传承,除了运用历史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外,还要从音乐的功能性方面加以考察和认知。  相似文献   

17.
倪璐 《陕西教育》2020,(6):79-80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相比于以前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世界已经掀起了多元文化的大风暴,而当下的音乐文化也受到了来自这场文化盛宴的影响。音乐文化是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从世界悠久的历史中我们就可以发现音乐文化是随处不在的,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往往能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发展程度,以及那个时代所能代表的文明。当下的音乐文化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紧密的结合音乐教育这一重要手段,特别是高校的音乐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本文对民族文化在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并为其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音乐审美趣味,表达了当下本民族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音乐艺术历史与现实的集合体。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民歌类型,一方面与长阳土家族山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长阳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底蕴。通过对该地区山歌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的探析,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声乐教学及演唱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社会环境已然铸就了娱乐至上的风气,而《国乐大典》作为当下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仍然保持深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初心,并为此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国乐大典》打造出了一场赋予新时代内涵的民乐盛宴,在音乐呈现上以中西融合、古今糅合的形式,基于不改变中国传统音乐原有的韵味上对其进行创新,与当下大众的审美相契合,促使在群众间更为广阔的传播;在模式上突破综艺节目的传统赛制,引入全球化的革新理念,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壁垒,走向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在文化内涵的阐述上,对叙事元素进行了改进,从多个角度来对节目进行刻画,促进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在展现层面上引进新兴的科技技术,以追求更全面的节目效果.因此《国乐大典》实现了在内容中推动国乐现代化发展、弘扬了国乐经典的意义建构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美国盲人融合高等教育的技术支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高等学校专门招收盲人,也没有盲人特殊的专业。从社区学院到正规大学,大多数高校、大多数专业都有盲人接受高等教育。信息技术对盲人在不同的专业随班就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大陆只有少数几所高等学校向盲人开放,专业领域狭窄。理想上,所有的高校、所有的专业都应当向盲人敞开平等竞争的大门,创造性地使用技术设备。高等特殊教育也应当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院为骨干”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