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末新军是新政时期中国传统军事体制向近代军事体制转型的产物,而清末新军编练则是传统军事训练教育制度向近代军事训练教育制度转型的体现.在清末新军编练热潮中,云南也进行了编练新军的活动,并先后拟具和实施了三个"教育计划",使云南新军的编练与军事教育比西南乃至全国其他省区更有成效.然而,迄今为止,史学界少有人对清末新军的编练与教育进行深入探讨,更无人对云南新军编练与教育计划进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云南新军编练与教育计划的解读,为清末新军编练与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2.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1,26(6):120-123
清末新军是中国传统军事制度向近代军事制度转型的产物,而新军的编练则是清末军制改革这场自上而下波及全国的军事近代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虽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编练三十六镇的宏大计划,但计划的‘实施基本上由地方政府分头负责。只有对清末新军的编练进行具体入微的个案研究,才能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场军事近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3.
新政时期军事改革,是清代军事史上的最后一次改革,编练新军,赋予军事武装力量体制的近代化,但新军与清政府相背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相似文献   

4.
清末大规模编练新军,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军官队伍,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学堂,培养和轮训各级新军军官,就成为清末新军编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样一所培养和轮训新军军官的军事学堂.不仅如此,该学堂还是一所存在时间较长(1909年9月28日至1928年)、规模较大、成效显著、影响远播海内外的军事学堂,不仅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他出卖维新派、镇压义和团运动、屠杀革命党人、恢复帝制,是“一个不择手段的野心政客”。但是,袁世凯在编练新军、创办新式军事学堂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袁世凯从清末编练新军创办随营学堂到民国初年兴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借鉴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事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军队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军事教育的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探讨这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清廷为扭转战局,采纳了北洋德员汉纳根编练新军的计划,命汉纳根与驻津办理粮台的广西臬司胡燏棻共同办理编练新军事宜,揭开了晚清新军编练的序幕。由于军权归属、资金、人事关系及中枢内部分歧等问题,汉纳根编练新军计划不得不终止。但新军编练工作并未就此结束,由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袁世凯编练的新建陆军均取得了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及《辛丑条约》签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主要内容有:一、改革军制,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废除武科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在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军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军事学堂,以培养新军军官;派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从1895年受命编练新式陆军,历时七年,所需军费来源广泛,主要有清政府划拨的专项练兵经费;裁减旧式军队以补新军资费;抽取的苛捐杂税;内举国债外借洋款筹集资金;袁世凯在山东就地筹款等等。编练新军是清末军事改革的一个缩影,军费的筹集途径对清末财政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军是晚清政府"新政"期间仿照西方近代军制编练的新式陆军.周馥认为,改变清朝武装力量积弊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新军.在任山东巡抚期间,周馥采取了许多措施,将山东军队训练成"大枝劲旅";踏上两江总督的仕途以后,十分重视军备建设,设立训练新军的管理机构--督练公所,理顺江苏军事管理体制,训练了10000多人的新式军队.但是包括周馥编练新军在内的清末新政的诸多举措,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兵站"一词源于日语,是日本军事后勤近代化的产物。日本在引进近代欧洲后勤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陆军战时后勤体制——兵站体制,这一体制在袁世凯编练新军的过程中传入中国,并在"民国"军队中得以继承,在概念及相应的职能上打上日本兵站的烙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建立了兵站,并结合自身需要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交通运输保障组织。现代以来,中外兵站的职能趋于一致,均重视平战结合、综合保障和联勤保障。  相似文献   

11.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2.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