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为主要科研产出指标,对中、德、日三组一流大学1998-2007年期间科研产出规模与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我国7所一流大学科研论文产出规模已经超过德国的7所一流大学,赶上了日本的7所一流大学,科研论文质量总体上在显著提升,与德国和日本的差距在缩小,但重大原创性成果严重缺乏,与德国和日本差距巨大.对我国少数以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的大学来说,其未来科研基点应是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1年1月最新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对我国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文中特别对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科研产出质量与数量的不均衡及其影响作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出版:科学出版社《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不仅是一本统计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各个学科科研产出及其影响力的数据工具书,更是一本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进行评价分析和对策研究的专门著作。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自2003年到2015年,"985工程"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的数量成倍增加,一批大学的国际排名明显提高。在科研产出规模指标上,有十多所"985工程"大学已经进入世界百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部分学校的SCI和SSCI论文数已经超过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位居世界前列;在重大原创性成果指标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表现已经接近世界百强大学的中值,基本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在高水平师资指标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百强大学的门槛水平,能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人力、物力、财力为投入变量,专著与论文、成果与获奖和技术成果转让为产出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对这些高校10年间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高校应该综合考虑科研投入和产出,应该重视科研人力资源的投入,并且应该注意适度原则,科研投入上要注意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6.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且公、私立大学间表现出了较大差异,私立大学科研投入与产出相关系数高达0.9。研究结果说明各排名选取科研经费、产出等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诺贝尔科学奖为标志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主要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无缘诺贝尔科学奖原因很多,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科研、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切切实实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亲吻”诺贝尔科学奖,否则,就不会筑起通往诺贝尔科学奖的“通天塔”。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2014年评价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科研产出评价,完善大学分类评价机制,注重大学社会声誉影响。在对全国2 427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其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缩小地区差异需循序渐进;一流大学竞争激烈,重点大学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理工类高校优势明显,民族类、艺术类和体育类高校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统计1990年-2009年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学术论文的数量、篇均引用次数和零引用论文数,从规模、质量、低质科研、活跃程度、学科结构等五方面对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的产出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水平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结果显示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规模经过大幅扩张,从2006年开始进入成熟期.质量相对于世界和AAU实现阶梯式上升,与AAU的质量差距明显缩小;但工学各学科间发展不平衡,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工程学和材料科学驱动,计算机科学贡献较小.虽然学科活跃程度远高于世界一流大学,但科研低质率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差距仍相当明显;学科结构与世界一流大学呈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英国高等教育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与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绩效评价政策密切相关。文章系统研究了英国高等教育中针对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出台的绩效评价的政策演变历程。研究发现,英国高等教育中针对科学研究的绩效评价政策逐步从单纯科研成果的量化等级评价转变为重视科研产出的原创性、重要性、精确性,科研影响的范围与价值和科研环境的活力与可持续性评价;针对教育教学的绩效评价政策则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从学科基准和专业规范拓展到了院校和学科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学习环境、学业成果与收获,扭转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扩大了资助院校和学科数量。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2015-2016)》中将科研竞争力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列为世界顶尖大学,101-300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前100名中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在前101-200名选择南京大学和卡迪夫大学,在前201-300名中选择武汉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进行国内外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高校的科研竞争力优势主要在于科研生产力水平较高,即发表的论文总数较多;劣势在于科研创新力和影响力不足,即科研创新性和质量还有待提高。选择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进行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研竞争力等方面,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一流的管理模式。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是师资、学生、科研成果、管理模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提高科研竞争力水平应该从多方面入手。科研竞争力是反映世界一流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但也不是唯一的内容;优良的师资、优秀的生源、一流的科研水平以及创新的管理模式能促进科研竞争力水平的提高。从提升科研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强交流与合作。虽然当前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等名校相比,中国高校还有显著差距,但是,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中国大学的科研竞争力有了切实提高,且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如果能抓住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契机,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高校的科研质量和成果转化,将会有一批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2.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是美国高端人才的摇篮,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顶尖文理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跨学科研究素养,注重科研内容的原创性,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近距离指导,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的机会,逐渐形成了科研促教学的制度和文化,对我国一流大学本科生科研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的学科规范化的论文影响力(FWCI)和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学科规范化的论文影响力(CNCI)是衡量基础研究质量的较好指标。与全球一流大学群体的美国大学协会(AAU)、澳洲八校联盟(Go8)、罗素集团(RG)相比,代表中国大学最高水平的C9高校,在论文规范化影响力上差距较大。虽然与世界一流大学群体的论文产出差距在快速缩小,但面对"跟班式科研"的质疑,我国一流大学应该着力提升基础研究质量,并在实质性国际合作、质量评价导向、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分数分别呈“先降后升”“先平后降”与“持续下降”趋势,校均总工资绝对规模逐年增长,占校均总支出50%左右,师均工资呈增长趋势,校均工资结构多元且稳定。工资规模、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工资规模上,增加大学总工资支出、提高全职教师师均工资均可显著提升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但总工资规模对科研产出数量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师均工资则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突出;在工资结构上,增加工资结构中的研究工资、支持类与服务类工资规模亦可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其中,研究工资对科研产出数量和综合表现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而支持类和服务类工资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教学工资的增加能够提升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但全职教师工资规模的增加却仅有助于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对科研产出影响力和综合表现有明显抑制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需要继续优化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大幅提高教师的总工资和研究工资规模;变革工资制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大学科研体制特征及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大学的科研在国家科研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形成了大学系统和科学院系统并列的科研体制。大学的科研体制具有自己的特点,可分为管理体制、拨款体制以及评价激励机制和成果产出与转化机制等。当前,大学的科研体制存在着管理缺乏统筹安排;政府主导的科研经费投入使大学科研过于依赖政府的战略选择;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甚合理;科研成果与产业界相脱离,转化率低等问题。应注重大学和科学院系统的合作与分工,调整大学内部科研管理体制;加大对大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科研经费投入渠道的多元化;建立科研“全面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大学科研应更多地关注社会的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基于AHP/DEA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的评价应该同时考虑影响科研效率的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AHP/DEA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运用AHP充分考虑定性因素,确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产出效益,然后将评价结果作为DEA的输出项,并结合其它定量因素进行DEA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大学的创新力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以“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分析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创新力的差距,提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我国大学创新力不足的外在表现。大学理念与制度是大学创新力的根源,只有从这些隐性因素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大学的创新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的出台,我国理论研究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我国建设一流大学的探索和尝试。作为一个重大而又全新的问题,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理论研究取得许多重大的、有意义的成果,本文概述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9.
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到底如何体现本科的地位与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必须妥善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科研与学科、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专业与就业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应有之义,一流大学应该是一流学者、一流学术和一流学生的有机集成。  相似文献   

20.
美国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叉学科研究是产生新学科的沃土和源泉,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重大技术、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很多重大的研究成就往往都是交叉学科合作研究的成果。美国为了确保其国际竞争力,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不但有明确的战略布局、政策导向,而且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具体举措。这对我国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更好促进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一、美国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路与举措为了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美国科研领导机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