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缓解流动性过剩,抑制经济过热,央行自07年以来至今共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6次,猛烈慎用的政策工具成为常态调整工具,且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这与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相悖。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大背景,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款准备金政策自身等方面,试图解释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并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近5年调整频繁,特别是2011年1至6月每月调整一次。文章从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近5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抗通胀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从货币主义视角对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的效能进行了评析,认为货币政策对抗通胀的效能非常有限,同时揭示了货币政策效能低下背后的实质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国家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思考徐锴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藉以改变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实现其政府目标的一种措施。在不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已成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对其在我国的运用问题,众说不一,这里笔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信贷计划管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我国中央银行在稳定币值方面的主要手段的应用情况、作用机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央银行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担负着怎样的角色,是理解中央银行制度的前提,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更是如此.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并非本土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通过制度移植的方式引进和借鉴先发国家的经验.谈到中国人民银行,我们往往会想到要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要加强它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等等相关话题;从200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这个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还担负着注资国有金融机构、协调经济运行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之一,对宏观经济的良好、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涵、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作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7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调高至17.5%的历史新高。这是央行2007年以来第十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分析了出台这一政策的宏观背景,从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着重研究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抑制流动性过剩是否有效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部分失效的原因,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招商安达保本拟任基金经理张国强指出,在央行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排序依次为,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性调控。张国强认为,采取汇率作为货币调控政策,有利于债券市场的进一步企稳向好,汇率政策的采用,使得存款准备金政  相似文献   

10.
对同一事物,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一情况在央行的《201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公布后的市场反应里也有充分体现。不错,《报告》提及要"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准备金率及利率工具的使用并没有过多的强调,二是,利率明显摆在准备金率后面。令人费解的是,各大媒体却纷纷以"央行将加息"等作标题,大搞眼球大战。笔者以为,《报告》里最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分明明确了一、二季度的工作重点,其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0—2011年,为调控宏观经济,中央银行连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次数很频繁,调整的幅度也很大。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直接影响着虚拟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针对1998—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期间的上证指数变动幅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走势的影响在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但中长期内被证明是正确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存在滞后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的敏感时期,中国经济在企稳回升中出现物价上涨过快、外汇储备量过大、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理论科学、客观地分析了货币政策环境,解释了货币自由流动、货币政策有效和汇率稳定这三项政策目标无法兼顾的根本原因,从这一模型出发,中国货币当局必须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弹性、逐步开放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分析,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的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将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及宏观政策的巨大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金融调控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现存的不合理的汇率生成机制,货币政策的双向"溢出效应",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增强,以及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存在的各种违规行为.提高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应该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发展货币市场,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控货币供应,推进公开市场操作与外币市场操作的协调;坚决制止各种违反外汇管制的不法行为,提高外汇管制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3~2012年共40期季度数据,通过在货币供应量(M2)、货币市场利率(CHIBOR)、贷款利率(LR)和产出水平(GDP)之间构造VAR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数量调控为主,利率传导机制只在货币供应量向货币市场利率传导环节通畅,货币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存贷利率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府通过制定贷款利率来直接干预经济的渠道也不畅通.完善货币政策调控需要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确立金融机构完全市场主体地位,促进民间金融发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宏观调控从偏重运用数量型工具向更多运用价格型工具转变。借助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的可行性及路径做一系统分析。得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绩效总体上要优于数量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应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透明度,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选取能反映房地产行业特征的相关数据,构建房地产增长率指数,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长期的影响,而利率影响的持效期较短。从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轨迹来看,宽松信贷配合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作用效果明显,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时期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由适度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多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银行贷款过度增长的同时,也对银行尤其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把这些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点,文章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对全球化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传导,使得世界各国引发了经济衰退.就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来探讨我国如何通过经济政策、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加工贸易、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以保持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政府行为不但可以化解和抑制财政风险,而且这种行为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交织在一起,可以在改善外商投资者的投资环境的同时,提高其投资的名义收益率。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则在客观上巩固人民币必然升值的稳定预期,从而助长各类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市场的投机心理。因此,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政策举措必将在长期内刺激FDI涌入中国,并对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产生冲击。基于VEC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长期内财政支出、税收和汇率都会发挥吸引FDI流入的作用,而货币供给则因通货膨胀吸引会抑制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国家优化资源配置、顺利传导货币政策来有效进行宏观调控,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对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利率体制进行了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日渐明显.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需要和金融改革以至整个经济的改革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