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蜀道难》笔锋缥缈,墨骑纵横,是李白首屈一指的代表作。据记载,《蜀道难》刚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盛唐诗坛,作家也因之而博得了“谪仙”的美誉。即令在一千二百余年以后的今天,它仍然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称誉。 《蜀道难》的写作年代以及写作缘由,自中唐以来众说不一。因此,对这首诗的解释,意见难于划一。去年,我曾写了《<蜀道难>寓意说补辩》一文,尝试着对这首诗的寓意作了新的探讨。这里打算在此基础上,对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作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 ,是一首对祖国山河绝美的赞歌 ,是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学生赏析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可从以下两点进行突破 :一、从主题突破关于此诗的主题 ,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自为蜀咏” ,“别无寓意” ;有的说以蜀道之难寓写仕途之艰难。哪种说法正确 ,这就需要考察一下李白的生平 ,特别是一入长安这段经历。李白从少年时代即“已将书剑许明时” ,满心希望将他的文才武艺献给“开元盛世” ,甚至梦想辅佐天子济苍生 ,安社稷。为了寻找能够识拔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他从15岁就开始“遍干诸侯” ,2 4岁又“…  相似文献   

3.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蜀道难》,“惊天地,泣鬼神”,是一曲浪漫主义绝唱,千古争诵!对于《蜀道难》的思想,自中唐以来就众说纷纭:有说是讽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有说是讽户部尚书兼御使太夫章仇兼琼的;有说是讽唐玄宗幸蜀的。这都不符历史真实,多近穿凿.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则云“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涂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明人胡震亨也说:太白为蜀人,自为蜀咏,不必实有所指。此说未免又低估了它的思想性。近几年来,有些同志在“李白两入长安”的前提下,认为此诗作于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开元十九年,主题思想是:表现“备受  相似文献   

5.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朋友入蜀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难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表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油),可以说自小对四川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政治寓意,众说纷纭。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敬请专家指正。 一 我们先研究一下《蜀道难》中的一节诗,这节诗是: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撇开这节诗的其他方面不讲,仅就字面上看,那末这节诗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朝廷任用非人就要造成军阀拥兵自重、恃险割据,甚至倾复社稷的问题。这点前人已有说明,有人就明确指出李白的《蜀道难》是“讽章仇兼琼”。既然这样,那末当时的朝廷存在不存在任用非人的问题?《蜀道难》是不是在“讽章仇兼琼”?如果不是,又是“讽”什么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 ]一代诗仙李白 ,不仅以其“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铸就了一座浪漫丰碑 ,也以其独特非凡的浪漫个性树起了一面精神大旗 ,其诗其人都是永远的财富。本节课引导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此引发拓展探究 ,促进师生互动 ,增强语文课的活力与文化底蕴。[教学准备 ]1 .印发资料《李白诗作必诵》 ,辑录《秋浦歌》、《望庐山瀑布》、《送友人》、《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等十几首诗作。2 .熟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思考 :①诗人写“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其中的数字用法在李白的哪些诗中还有运用 ?有何妙处…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名作《蜀道难》,发想超旷,感情炽烈,纵横变幻,怪伟奇绝,历代论者无不惊奇错愕,叹为观止。但其主旨,绵绵千余年来,却异说蜂起,莫衷一是。要而言之,可归纳为寓意和别无寓意两派。建国以来,多数论者认为前一说不足信,而采纳后一说。但是争论远没有结束。究其原因,固非一端,然总其要,大致有二:第一,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  相似文献   

10.
李白《蜀道难》主题八说《蜀道难》是李白诗作中的名篇,殷《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蜀道难》的艺术成就是有口皆碑的,然而对其主题,历来却众说纷纷,综合起来,有以下八种说法。一、危房杜,罪严武。唐...  相似文献   

11.
《蜀遭奇》是郭老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八日乘江津轮出三峡时在舟中作的。他在这首诗的题解中说:“李白曾作《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视为畏途,今略拟其体而反其意,作《蜀道奇》。” 大家知道,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前初到长安时送友人入蜀写的一首乐府体裁的诗。这首诗,以雄健的语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笔调,描绘了蜀中地势的险要,道路的崎岖,环境的恐怖,寓寄了作者对当时即  相似文献   

12.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我们一说起李白,就会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想起李白,就会谈及他的诗作《蜀道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且被皮日休冠以“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丧”的美誉。正是这样的一首传世名篇,对其主旨的探研却存在许多疑点,不能不算是一大憾事。无论是唐诗鉴赏还是中学语文教参均把这首诗的主旨归纳为:艺术地展现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我认为这个主旨的归纳颇为不妥。其一是情与景的色彩不一致,让人很难理解蜀地各处…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蜀道难》据说曾被贺知章“称叹者数四”,历代的诗评家也都把《蜀道难》看作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然而,正是这篇作品,在解读时,许多学者不免横生枝节乃至画蛇添足。其实,解读此诗并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在解读时怎样客观而公正地读出此诗的诗味来,遗憾的是历代的解读者几乎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这首诗寄寓深远,而最终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4.
《无家别》是杜甫的著名但诗“三吏”、“三别”的最后一首,也是其中写得比较沉痛凄怆的一篇。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安》写无丁,《潼关》写防御,《石壕》写遣妪,《新婚》写怨旷之夫妻,《垂老》痛阵亡之子孙,而这首诗写的则是归来无家,别亦无家的情事。诗题同前五首一样,也是诗人从现实生活出发,“即事名篇”,自拟的新题。顾名思义,既名为别,就应有告别的对象。《新婚》是新娘向将上前线的新郎誓别,《垂老》是老翁向老妻诀别。独这篇没有告别的对象,从头至尾都是一个士兵的自言自语。浦起龙谓:“似自语,亦似语客。”其实是自己向自己告别,仿佛对苍天倾吐着自己无家可别的悲哀。但这罕见而简短的告别词却概括了天宝乱后唐代社会衰损败落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蜀道难》在吟蜀诗作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后世诗人从李白的《蜀道难》的趣旨"难"的相反角度出发,以《蜀道易》为题,创作了一系列诗作.较典型的有唐代陆畅的《蜀道易》,宋代晁说之、范成大的蜀道诗,明代方孝孺的《蜀道易·有序》,现代郭沫若的《蜀道奇》.《蜀道易》系列诗作,在表现内容上,从"难"转"易",实际上是对李白的《蜀道难》的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16.
《蜀道难》为李白名篇之一,但它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却自晚唐以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晚唐至清,关于《蜀道难》的主旨,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恐杜甫、房(?)为严武所害而作。杜甫和房(?)在蜀曾为剑南节度使严武部下,武为人暴虐,李白恐房、杜遭其杀害,故作《蜀道难》劝其早离蜀地。二、讽刺另一剑南节使章仇兼琼据险拔扈,不受朝廷节制而作。三、讽谕唐玄宗幸蜀非计而作。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亡蜀地,李白认为蜀地危险,故作此诗以讽。四、《蜀道难》为乐府旧题,李白蜀人,沿用乐府旧题,写蜀地山川之险,兼言所守或匪亲,将据险割据,为害人民,别无他意。  相似文献   

17.
关于杜甫《赠李白》一诗的主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意及相关作品说明此诗既是写李白,也是写杜甫自己。其主旨应是杜甫对两人“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生活的反省,也带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相似文献   

18.
李白《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入蜀时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险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年),从表面上看一首送别诗,但它和作者其他送别诗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邮),可以说自小对四…  相似文献   

19.
李白《蜀道难》主题考辨何文祯李白《蜀道难》的主题已成历史公案,至今仍争论不已。归纳起来,大抵有如下说法。(一)为讽严武、忧虑杜甫房而作杜甫晚年与房都在蜀地作剑南节度使严武的部下。严武倔傲,为人暴虐。李白深恐他俩遭严武杀害,写此诗劝他们尽快离开蜀地。此...  相似文献   

20.
文老,我国古人写离别之苦的诗歌特别多。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劳劳事》这首诗,我就很喜欢。他写道:“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又很感人。那么这“劳劳亭”在什么地方呢?劳劳亭在现在南京市区,它是当时人们送别友人的一座亭子。在我国古代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人们在这些亭子里与友人、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