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0年,柴静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片人陈虻的面试。陈虻问她:"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柴静脱口而出:"我关心新闻里面的人"。九年后的夏天,柴静收到台里通知,要她参加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演讲赛,主题是"为祖国骄傲,为女性喝彩"。柴静想起自己上学时常参加演讲比赛,那时的她上台后,会来"几个拔地而起的反问句‘难道不是这样吗’,再加上斜切向空中的手势‘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然后便是"狗血一洒满堂彩"。  相似文献   

2.
央视前制片人陈虻说过一句话:“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我在柴静的《看见》中也读到了这句话。每当读到这句话,我会沉思很久,我想到了教育。教育已经喧嚣很久了,各种眼花缭乱的“理念”,以及花样翻新的“模式”,如同雾霾一般包围着我们,让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搞教育了。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月某一天,无意中在网页上看到《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一书的推介,一下子就被标题所吸引,与之产生了情感共鸣。该书还有一个副标题——《陈虻,我们听你讲》。这本书是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徐泓教授根据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程碑式人物之一、中国电视著名栏目《东方时空》缔造者之一、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陈虻留下的资料编著而成,全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陈虻成长的心路历程。该书虽然是写给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但是其中一些观点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也是通用的。下面摘选部  相似文献   

4.
梦想是什么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抿着嘴,想了一会儿,说:"我要当医生,我要救死扶伤!"后来,在幼儿园毕业那天,老师又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这回,我坚定地说:"我要当大老板,赚好多钱,给爸爸妈妈买大别墅。"小学时的作文课上,老师又让我们逐个谈梦想,有人说:"我要当宇航员!"有人说:"我要当警察!"有人说:"我要当老师。"老师笑了笑,说:"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有一个孩子举手了,那是个很安静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5.
<正>央视南院食堂,有一天集体吃饭时电视上正重播《时空连线》,我是主持人。陈虻吃完饭给我打了个电话:"人家问,这人是陈虻招的?你可别让我丢人。"说完把电话挂了。他骂人的这个劲儿,史努比说过——让人轻生的心都有。偏偏,他骂的都是对的。他审一个人的片子,审完把对方叫过来,问人家多大岁数了。对方莫名其妙,问这干  相似文献   

6.
新新书馆     
《新作文》2013,(4):64
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看见》柴静/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10年前她被选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地脱离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其央视10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它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1,(1):24-24
Liji□□□□en131@qq.com:我觉得没人关心我,因为我是一个太一般的人。 那你反过来——先去关心别人,就会换来别人的关心。为什么非要别人来关心你不可?其实别人也有需要关心的时候,而且值得你去关心的人多着呢。当别人有需要时,也请你伸出自己的手。这样,大家互相关心,就会互相开心。其实每个人都是"一般"的人,即普通人。  相似文献   

8.
<正>"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是柴静2013年在其新作《看见》一书序言中的一句话,笔者一直很是喜欢。说喜欢,不仅在于喜欢柴静主持的节目,更在于其书中记录着许多新闻故事背后的故事,发人深省,同时也蕴含着许多相通的哲理,每每读来,都会促使自己从蒙昧中以另一视角认识教育、思考教育,并从中学到如何做教师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当代学生》2013,(6):29
《看见》作者:柴静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柴静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柴静从现实中感受切肤之痛,由此对生活、人性有了更真切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究竟需要什么?古往今来,从书生到学生,人们习惯于在其前面加个"穷"字,人们的印象也是这样的。然而,现在"穷"学生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了起来。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某青年杂志社记者在西安一大商场门口,向十来名中学生作社会调查时,问:"...  相似文献   

11.
读书     
《八小时以外》2013,(1):117
《看见》作者柴静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时间2012年12月定价39.80元"你让别人看见,你才能看见别人,大家都同处于一样的生活,爱恨欲望都无不同。"不再刻意强调职业身份,老老实实"看见",传递着柴静十年的人生感悟。2003年,柴静开始担任《新闻调查》记者;2006年,柴静开博客"柴静观察";2012年,柴静新作《看见》出版。从"调查"到"观察"再到"看见",柴静说这是一步步地"后退",一点点把视线放平,回归  相似文献   

12.
两个月前的一天,爸爸妈妈在厨房里煮饭,陈小江在书房里玩电脑游戏。突然,电脑屏幕里弹出"你填真实信息,我送惊喜礼品"的页面。一直以来,陈小江都在这个网站玩游戏,所以对该网站发出的信息深信不疑。为了得到惊喜礼品,他就按提示填下了一大串个人的真实信息。当陈小江摁下确定键之后,浑身像通了电似的不停地打着颤。这时,爸爸妈妈也正好把饭煮好,就冲着书房喊:"陈小江,开饭啦!"过了半晌,书房里才传出陈小江慢腾腾的回答声:"来——喽——"  相似文献   

13.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柴静的《看见》这本书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本书是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我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在这本书中,柴静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记录下淹没在宏大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爱     
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正在上课,一个学生站起来天真地问:"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刚好课间休息的铃声响起,于是老师让大家先到校园里玩一会儿,记得在回教室时带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来。同学们欢呼着冲了出去。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等大家回到教室坐好后,老师说:"把你喜欢的东西给大家看看吧。"一个同学说:"我带回了一朵鲜花,大家说它好看吗?"第二个同学骄傲地展示:"我捉到了一只蝴蝶,你们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呀!我要把它做成标本。"  相似文献   

15.
吴明 《辽宁教育》2011,(1):60-61
有很多条"理由"支持班主任可以不再学习,比如:班主任工作量大,平时工作很辛苦;班主任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等等。但是使我们不得不学习的理由只有一条:胜任你现在的工作!大家知道,如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爱情(第一封信)亲爱的女儿:你的问题使我激动不已。现在你14岁,正在跨越成为一个成年女子的门坎。你问道:"爸爸,爱情是什么?"当我意识到,我现在已经不是在同一个小女孩谈话时,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在你跨越这个门坎时,我祝你幸福。但是,只有当你成为一个有头脑的贤慧姑娘时,你才能得到幸福。  相似文献   

17.
刘关军 《师道》2012,(5):56-56
孩子,你和我说,你有那么一点点"寂寞"。首先,我得恭喜你,学到了"寂寞"这个词,虽然我以为,你还没有学会"寂寞"这个词。这么和你说吧,我以为你那所谓的"寂寞"可能不是寂寞,而是无聊。你只是和许多人一样,一旦不"工作","就十分懒散,无所事事",就想要寻求消遣,轻松一下。  相似文献   

18.
丝乔 《家长》2011,(5):9-10
那天,我请假在家养病。女儿放学回来对我说:"妈,你的病什么时候好啊?"这是女儿第一次对我表示关心,我感到非常欣慰。可女儿随后却说:"我所有的内衣都换完了,就剩下身上穿的这套了。  相似文献   

19.
我经常遇到一些年轻的朋友给我发短信,强烈希望加入赞伯来学营销。并力陈自己具有营销潜质,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们提供机会。 我一般短信答复是:“谢谢你对赞伯的认同!请你具体和赞伯的行政经理赵经理联系”。不少人马上会给我发另外一条短信:“麻烦您告诉我赵经理的联系方法”。 收到这样的短信后,我一般不会再给他回短信,而其中的很大一部份人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相似文献   

20.
留钱做什么     
一日与友小饮。友微醉,对我说:"我现在的存款,我孙子那辈儿都花不完!你信不信?""我信。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必要给儿孙留得太多。"听我这样说,他却不以为然:"啥叫福?钱多了才叫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绝不能再让后代重复我的穷。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一座金山,过像样的日子!"他说的是真心话。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