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发挥.任何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不同译者对原著的期待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有不同之,因此译文也会受到译者的主体性的影响.本文试参考、比较《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一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重在原语作者和文本上,而忽视了译者的主体作用.事实上,在任何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始终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奥斯卡获奖影片<朱诺>的中文字幕翻译,从电影文本的选择到翻译策略的确定以及对字幕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都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杨晓丽 《文教资料》2011,(13):33-35
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以阿瑟.威利的译作《猴》为例,通过描述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文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分析考察《西游记》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论译者主体性在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中的呈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译者是翻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译者对原语文本、翻译策略、译文风格的选择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影响着译着主体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个理解、解释文本意义的过程,译者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至关重要。由于意义是翻译的核心任务,不同的意义观会导致对译者主体作用不同的理解,本文以现代阐释学理论为基点,指出文本意义不光具有确定性,也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它依赖于译者的能动参与,是译者和文本对话后的产物,意义的双重性给予译者主体性发挥一定的限定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是译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可避免并合理存在的。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的把握和再现两个方面,译者从自身的主观感受、语言的风格、意识形态和审美偏好及文化修养等角度,不同程度地发挥其主体性并影响着译文的质量。本文首先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界定,然后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审美层面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接受美学为指导,探讨了译者主体性,指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甚至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译者不能任意发挥主体性.制约译者主体性的因素来自原文文本、译文读者的主流社会文化和其文化知识以及译者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中译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充分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文形式上进行创造性叛逆的翻译,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发挥主体性的原则。接受环境是译者在翻译原文文本时所处的一个客观环境,对译者以及译文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译者的译文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接受环境的烙印,这也是接受环境在翻译时发挥主体性的结果。因此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和接受环境两者发挥主体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限制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近现代各种新学派的出现为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张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译者对文本的主体性选择、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以及译者作为译文的作者体现出的创造性是译者主体性的三大表现。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21,(1):66-68
在阐释学翻译理论框架下,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阐释学分析的翻译步骤,译者主体性作用在对原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过程中得到了彰显,在翻译《太平广记选》过程中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将中国文化内涵介绍给西方读者,实现了翻译再创造的过程。阐释翻译操作过程中从语言理解到译者主体性作用的考察,也为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实践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孙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104-107,113
主体间性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与原作者及读者的沟通与对话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在翻译审美和再现美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翻译活动其他主体如作者、读者、文本等进行平等对话中实现自我,译者主体性是具有主体间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它实际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每个译者的理解方式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不同之处。本文尝试分析《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进行比较评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张瑞玲 《文教资料》2010,(29):61-63
影视语言的特征、字幕的时空与文本限制因素等表明。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不客忽视。本文以翻译阐释学派理论奠基者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为理论框架,以动画电影《料理鼠王》为例分析了阐释学理论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具体指导字幕翻译,以及在此过程中字幕译者如何发挥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胡晓莹 《海外英语》2014,(4):110-111,123
该文尝试探究在《红高粱》的英译过程中,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翻译步骤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得以体现的,进而说明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在信赖阶段,引用葛浩文先生的亲口所言来佐证译者对原文本的信赖。在侵入阶段,分为文化的入侵和个人理解入侵两方面来佐证译者主体性在这一环节的体现。在吸收阶段,分为形式的吸收和意义的吸收两方面来阐述来突显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补偿阶段,援引实例,进而说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在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的每一阶段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译者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翻译观的“忠实”与翻译研究学派提出的“重写”、“操纵”,都需要译者发挥其主体性.译者综合各种影响因素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或策略组合以产出满足译者意图的译本,整个过程是译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带有社会、文化和性别特征的译者,必然会在其作品中留下特殊的印记,因此,要彰显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诠释中,还体现在对文本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17.
林柯 《文教资料》2011,(22):35-37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具有不确定性,读者在对文本的诠释过程中起主体性作用。在此,接受美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接受角度看,译者翻译的只是他头脑中的文本,即是译者和文本对话、达到视域融合的结果。译者对文本未定因素和空白的具体化,是语符—意象化中译者再创造的根源。另外,译者不同于普通读者,他必须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的意义,此时译语文本的隐含读者作用于译者语言符号的选择。意象—语符化过程实际上是译者创造性运用译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的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纳、补偿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译者的主体性比在翻译其他体裁的文本时表现得更为明显。然而,译者主体性是否能够发挥到最佳状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译者是否具备足够的文学理论知识。本文首先阐述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文学理论知识对译者合理发挥其主体性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标是整个翻译活动的关键,译者可以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标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从而摆脱了传统的“绝对忠实”的翻译标准的束缚。笔者通过研究中文材料的非文学翻译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应根据目标语文本的要求和目标语读者的期望积极发挥其主体性,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并强化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20.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阐释学代表人物斯坦纳提出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彰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以斯坦纳的阐释学为基础,分析陕北民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