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布莱希特的情人》讲述了20世纪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布莱希特在1948年回到东柏林后的短短几年中的生活片段,通过一个身份特殊的美丽女子的眼睛,展现了一个“平民”布莱希特的生活。文章从叙述学的角度分析了其叙述特色,对文中大量的空白进行了探究,并对其“在场的叙述”的特色进行了评论,力求用一种新的方法和视野对这部小说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3.
浅论“群体形象”在话剧《思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德国现代戏剧家兼诗人布莱希特的戏剧美学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多维度的探讨,对其现代戏剧的艺术观与“史诗剧”理论,现代表演艺术观与“陌生化效果”理论作了新的界说和辨析,从而揭示了布莱希特戏剧美学的革命性、现代、先锋性及其对现代美学与现代艺术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女人与城市·漂泊与寻找--王安忆小说创作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叙述倾向日益明显 ,写作技巧也日臻成熟。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母题是女人为生存和生活而进行的努力 ,本文中“女人与城市”部分就这一母题进行了讨论 ,并试图对其小说创作中的客观叙述加以分析。“漂泊与寻找”部分则从王安忆的自我意识出发 ,发现其小说创作中的漂泊与寻找的基调 ,同时对其中的主观叙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在西方美学中是个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把它作为美学与艺术本体论的根本问题提出,后来又经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加以发展。“陌生化”的精义在于使审美感知处于新异状态。本文以“陌生化”为分析散曲的切入点,指出元散曲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陌生化”倾向。如叙述视角的独特、意象“陌生化”、语言“陌生化”等等,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角度来透视元散曲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朱良 《高教论坛》2003,(3):169-172,175
从中国文化对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和理论的影响这一视角,分析了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创作上的东方渊源和特色,探讨了中国文化对构建布莱希特史诗剧戏剧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原的小说语汇平实、多用直义,句子精约,内涵丰富,多用口语,少用修辞,谋篇布局精当明白、干净利落,呈现出一种简约、朴实、明快的语言风格。探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受西方现代派小说家的影响,明快的语言风格主要得益于格里耶、布莱希特、博尔赫斯,朴实、简洁的语言风格主要得益于海明威;另外,也得益于他七年驻藏记者的经历。马原小说的先锋性仅是体现在他的“叙述圈套”上,而不是体现在他极其传统的语言上。对其语言风格的探究有助于探寻他“叙述圈套”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9.
剧作家高行健大学时接触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作品后便深受其“陌生化”理论的影响,其多主题复调现代史诗剧《野人》便体现了高行健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借鉴.本文将从自由的时空观,叙述体戏剧观及复调性三个方面来论述高行健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的形成和确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布莱希特借鉴和吸收中国戏剧的有益成分,完善和发展了他的"叙述派"戏剧理论。同时,他的戏剧理论也对中国戏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给中国戏剧的发展输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在《红树林》中,莫言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很大的创新,主要有2个方面:首先,对于时间机制的熟练把握,如“现在时间”与“过去时间”两相结合,同时又运用“时间压缩法”将历史切割成许多碎片,在碎片回忆中又切入叙事时间;其次,对于人称机制的巧妙运用,如“我”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你”与“我”合二为一,在第一三人称的转换中,兼用第二人称“你”将主人公引出。当然《红树林》中的叙事手法也存在不足,如时间交替中稍显混乱、人称转换稍显急促等。  相似文献   

12.
小说《爱妻》在叙事手法上大胆革新,通过对话叙事、嵌套叙事以及狂欢叙事等多重叙事手段,呈现了意义多元的文本世界,并表现了美国社会多种族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小说的对话叙事艺术是对拒斥同一性和唯一真理的后现代美学思想的一种呼应,而"未完成"的嵌套叙事带来的开放式结尾和狂欢叙事,折射出任碧莲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东方想象共同体的颠覆。  相似文献   

13.
“身体叙事”作为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 ,被中国当下的一批女作家奉为圭臬 ,但这一理论本身存在重大缺失。在实际操作中 ,它从反抗男权、捍卫女性出发 ,最终却出卖了女性的尊严和身体。本文分析“身体叙事”这一理论的缺失 ,分析中国当下以“身体叙事”为旗帜的女性小说文本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结合小说特殊的文体特征,我们应该从"揣摩叙事之工""品悟人性之真"这两个角度对小说阅读教学的内容重新构建,着力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叙述故事的叙事视角、叙述者和叙述时间,从而品悟到作品揭示的真实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真假同构的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一形二体、真假同构的关系,三个宝玉之间“真假同构、一形二体”的构造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和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视角功能和象征性文化意象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和可读性,使得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煞费苦心的构造也是作者避祸的特殊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16.
流行音乐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以来,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百余年来在普罗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参与了青年人的人格塑造与价值观形成过程。伴随消费主义思潮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群体,非常容易被当下眼花缭乱的媒体和传播手段裹挟而呈现“认同”危机。通过梳理中国流行音乐中的“家国叙事”,分析大学生“家国认同”危机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在大学通识教育中通过加入流行音乐教育这一环节,更加涵育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构建“家国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其较高的叙事成就也是值得关注的。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汉乐府叙事诗在叙事学的视域下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其开始利用叙事场景、人物矛盾与情节结构的巧妙设置,来讲述一个情节上严丝合缝、环环紧扣,情感上又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较其他汉乐府叙事诗更于细微处体现了叙事手法上的成熟,从而证明《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叙事诗精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大众媒介涵括了电视、电影、网络、音乐等。内容上,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纷繁多彩的信息,承载着所有使用它的人的思想情感;形式上,它采用复杂的叙事技巧,为人们提供思考现实生活的方式。随着现代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潮流,人们的“个性”引导了创作的趋势,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网络音乐,都慢慢改变了单向度的展示,它们在展示的同时与观众产生了交流。人们的“填充”使这些传达信息的工具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成为了与人对话的“机器人”。大众传媒的叙事策略锻炼着人的理解力,同时也遵循了人的审美需要,使现代人在机器的包围中,感受着人与机器交流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红字”三部曲是已故当代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对19世纪浪漫派作家纳塞尼奥·霍桑的经典名著《红字》的解构性改写。在对经典的重构中,后现代创作中常见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成为厄普代克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运用露迹、自我指涉、戏拟和碎片叙事等元小说策略旨在暴露小说的虚构性和不可靠性,借以达到解构原著的目的。17世纪清教禁锢下的男女主人公在厄普代克的笔下成为了20世纪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社会变迁带来的是人在价值观、道德观和宗教观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