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泉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压强差。在一个针筒里吸满了水,用力推动活塞,这时针筒内水受到的压强大于针尖外面的大气压,水柱就从针尖喷出,如果针筒垂直向上,就是一个喷泉的雏形。要形成压强差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小容器内部的压强,二是增大容器外部的压强。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容器内部气体的量,或者降低容器内气体的温度来降低容器内部气体的压强。可以在液体表面加压来增加容器外部液体的压强。化学上的喷泉实验是融合了物理、化学知识,利用化学方法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例析(2004年兰州初中化学竞赛试题)现代化城市中有各类喷泉…  相似文献   

2.
1.质量变小的气泡给烧杯里的水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中有越来越多的气泡从烧杯底部升起.在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水沸腾前,烧杯中上部的水温比底部的水温低,底部的水最先汽化产生气泡.在浮力的作用下,气泡不断上升.由于上部水温低些,气泡中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中的水蒸气就越来越少.因此,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体积也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3.
对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p.79“水在低压下沸腾”的演示实验装置,笔者认为,它至少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缺点:第一,它只可演示“压强减小,沸点降低”,至于课本上说“相反,如果增加压强,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是无法直接明确演示的;第二,它易让学生产生“沸腾不需要吸热”的错误认识(因演示中没有对水加热,水也确实未从外界吸热)。笔者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现将演示方法简述如下。先不接上抽气筒,在瓶中装上适量的冷水,对水加热,当加热到80℃左右时,水并未沸腾,再接上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气体,减小压强,可以立即看到瓶中的水沸腾起来,而且从温度计上可直接读出沸腾时的温度只有80℃左右,甚至更低。并能定性演示出,抽出的气体越多(这可以抽气的次数、速度上体现),即压强越小,水就能在更低的温度下沸腾。这便说明“压强减小,沸点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些教科书与资料中,经常看到下列问题:在池塘边看到从池塘底部上升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为什么体积会越来越大?对于这个问题,教科书与资料上都认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封在气泡中气体的质量没变,离池塘的水面越来越近,深度越来越浅,水对气泡的压强也越来越小,所以气泡的体积会越来越大.深度减小,压强减小,气泡的体积是会变大.但这一过程中,气泡体积的变化,是不是我们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呢?下面  相似文献   

5.
一、检查原理 先用与外界大气直接相连的水(或其它液体)以及胶塞、活塞、止水夹等密封手段将装置构建成一个密封系统,再根据物理学上的气体定律,充分考虑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加热、加水增压、活塞抽拉等)使装置内气体与装置外气体形成压强差,最后通过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一段水柱形成等现象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常情况下,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时,有一定的饱和蒸气压.当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气压相等时,发生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气化的过程.例如纯水在1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沸腾.由于表面能的存在,引起了各种过饱和现象,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过热液体即为其中之一.例如纯水在1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常难以沸腾,必须继续加热,超过正常沸点100℃时才能沸腾.  相似文献   

7.
常听人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在烧开水时,你会发现容器的壁和底部出现许多小气泡,气泡中除了一定量的空气外,还有因受热而产生的饱和水汽。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小气泡膨胀,在浮力作用下由底部上升;当气泡上升到温度较低的地方,气泡内大部分水汽又凝结成水;外部压强就比气泡内的压强大,这时候气泡就缩小。当继续加热使温度升高的时候,气泡的膨胀则  相似文献   

8.
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固体不能流动,压强只能沿某一个方向,即压力的方向产生.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部也有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侧壁也产生压强.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的压强是不同于固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可以用压强计  相似文献   

9.
器,里面装有深度相同的同种液度,试问这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是否相同? 对该问题,这里有两种答案,它们分别如下: 答案一:因为在具有自由表面的静止流体内部,在距液面为h处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pgh+P_0 P_0为大气压强,由于这三个容器内液体深度相同,容器底面积又相等。所以这三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力是相等的,都为:  相似文献   

10.
沸腾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液体沸腾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得出液体沸腾的条件:气泡内的饱和蒸汽压与泡外大气压强相等.  相似文献   

11.
李东升  李贵民 《物理教师》2003,24(11):55-56
密封容器内装有液体,液体将不断地进行蒸发,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容器内蒸汽的密度不断增大,因而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也不断增多,直到单位时间内跑出液体的分子数等于单位时间内返回液体的分子数时,宏观上看蒸发现象就停止了.这种与液体保持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蒸气,它的压强叫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的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蒸气的密度越大,即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返回液体的分子数,只决定于蒸汽  相似文献   

12.
在容器中用液体密封一部分气体.气体的压强如何求?有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容器内的同种液体中,取一个最低的液面,利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上下受到的压强相等这个性质求解.  相似文献   

13.
“水的沸腾”三疑三议□徽县麻沿中学王夫信在一定压强下,水温升高到某一温度值时,就会看到水内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胀大,上升,整个液体上下翻腾,水的表面和内部都在剧烈汽化,这就是水的沸腾。下面就学生在观察这一现象时所提疑问作些浅议。一、水沸腾时,水内气泡是...  相似文献   

14.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它对容器的底部、侧壁都要产生压强,同时,在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多少、体积等都没有关系.例1如图1所示的两个形状不同的容器A和B,底面积都等于100厘米2,装有相同深度H=20厘米的水,B容器上部管子的横截面积S’=4厘米2,h’=10厘米,下半部分是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立方体.置于水平桌面上,试计算比较:(1)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2)容器本身所…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说托管内水银柱是外界大气压支持的?为什么认为托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等于外界的大气压?答这两个问题,可用如下两个实验解释清楚.一是给密闭的水银血压计加压(打气),水银柱慢慢上升;减压(放气),水银柱缓缓下降;停止时,水银柱高度稳定不变,这说明水银柱高度是气压支持的,且与气压成正比.二是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1.打开阀门,向罩内打气,增大容器内气体压强,水银柱慢慢上升;2.去掉气筒慢慢放气,容器里气体压强减小,水银柱慢慢下降;3.关上阀门,容器里气体压强不变化,水银柱高度也不变化,…  相似文献   

16.
题圆柱形容器内盛有某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1800Pa,今将12N的均匀木块放入其中,木块有1/3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1980Pa.容器内始终无液体溢出.如果将木块露出液面的部分切去再将它放入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关于筒内水面上的油层是否受到浮力的问题在本刊展开了讨论。本文就液体内压强的机理和浮力等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以与同行商讨。一、液体的压强是分子斥力的作用现行初中《物理》课本写道:“液体因为有重量,所以对容器的底部要产生压强。”并用实验证明了液体对侧壁和液体内部均有压强,这有利于初中学生理解和接受液体内压强的概念。液体是介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形态,它既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又  相似文献   

18.
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应该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但在一些习题中,单纯地使用p=ρgh还不能达到目的. 例1 如图1所示,盛有一定质量水的封闭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水对容  相似文献   

19.
林达彬 《物理教师》2009,30(3):35-35
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在理解上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气体分子数密度越大,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就越多,事实上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也有紧密的联系,先粗略推导一下气体压强的微观表达式:如图1,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密闭的立方体容器内的分子数密度为n(单位体积内有n个气体分子),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的液体压强部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一个(或几个)容器内盛有一种(或几种)液体,把容器放在水平的支持面上,求(或比较)①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和压力;②支持面受到容器的压强和压力.这类习题有些同学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故对此浅析如下,供读者参考.设容器底面积为S,容器内所装液体的质量为m,密度为ρ.所装液体深度为h.一、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分析1.容器上下粗细一样的形状(如图1所示)①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p=ρgh.②容器底部受到的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