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是国家推行的新医学人才培养方式。由于学位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原本从属不同部门监管,两者衔接存在培训基地与学位授权点资质不一致,培训时间不一致,规范化培训过程多头管理等问题。因此,要通过统一培训时间及明确相关问题,改变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培训基地教学质量等手段,解决学位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问题,进一步提升新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双轨合一”创新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重庆医科大学从报考条件、轮转时间、临床考核、学位授予等方面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研究生人数日益增多、培养类型多样化,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重庆医科大学自2012年起,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管理要求日益精细化的同时,传统管理方式的执行难度和人工成本均不断上升。信息化管理手段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转提供新的思路,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结合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信息化临床轮转带教管理系统并进行实践,提高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笔者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以后在临床学科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强调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应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科学的思维方法应是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贯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是临床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笔者还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应归位到国家和各级科技创新体系战略安排之中 ,医学科学学位设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只设立博士学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为提高培养工作的质量 ,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质量 ,北京医科大学近日出台了“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现行各培养渠道实行合轨的试行办法” ,在国内率先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七年制学生硕士阶段培养、优秀住院医师转博后培养及进修医师培养等多种渠道合并到统一的培养轨道。将原分属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医务处的多头管理模式统一为由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一家领导 ,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试行办法”要求各临床医院发挥优势 ,鼓励上述各类人员在各临床医院间进行学科轮转…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当前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临床技能训练、导师指导、课程设置、临床研究训练、学位论文环节等方面,探讨如何切实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为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轨合一”,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实施“四证一金”的培养模式后,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5所高校围绕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适合国情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探索了我国研究生临床技能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质性结合,促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健全,而且创新了“5+3”为主体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医学教育结构优化和学制学位调整的改革方向,同时也引领了我国其他领域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实践的基础上,遵循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目标,构建了“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5+3+X”培养体系是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X年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同时提出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建立临床技能训练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适宜的配套政策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5+3"模式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式,解决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重科研、轻临床"的问题。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面临着不同问题,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当聚焦临床问题开展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培养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应当改革现行招生制度和培养方案,提升临床科学研究效率,促进转化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