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冬梅 《现代语文》2005,(3):28-29,27
"古诗"是魏晋以后人们对汉末流传下来的一批无主名五言诗的总称.据梁朝钟嵘言,他所见者犹有五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纂集<文选>,从流传的古诗中选出十九首载入书中,而冠以<古诗十九首>,后人沿之,遂成为这十九首诗的专名.<古诗十九首>以其浓郁的抒情特色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曹旭说"<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悲怆的诗."陆时雍<古诗镜>亦评其是"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古诗十九首>正是以五言诗的特有形式所抒发的作者内心那种凄凉哀怨悲怆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使"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这种悲凉凄怆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九首"有八首见于<古诗十九首>,这九首诗陆机都有拟作,称作"古诗".九首中有六首无论从题材、内容、风格还是从篇幅看,都接近民歌,文献中又称其中几首为"乐府"或"枚乘乐府",说明它们本是民间作品,后被收集入乐府,可能曾经过文人的润色.另外三首为文人之作,而从诗本身可以看出是西汉时作品.总体来说,<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应是西汉时文献所传,后来全被看成枚乘之作.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东汉末年下层失意文人将文化精神转化为创作实践的具体表现,流露出一种"忧郁的末世情怀".该文从忧郁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东汉末年下层文人忧郁的文化根源,从"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痛苦"、"相思离别、亲人难聚的忧伤"和"人生短促、岁月易逝的悲叹"等方面阐释<古诗十九首>蕴含的忧郁之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人对<古诗十九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汉乐府及之前文人五言诗的比较,力图从五言诗的诗体结构与语言自然质朴、节奏重复变化、比兴巧妙运用、抒情直率深婉的关系中,对<古诗十九首>以上的这些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证实<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的称谓不仅在其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名副其实,在对于五言诗的诗体结构的纯熟运用上也是名副其实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自在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古诗十九首>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人的觉醒、文学审美属性的自觉追求和文体的自觉性几个方面分别探讨了Ⅸ古诗十九首>所显现的文学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郭素媛 《现代语文》2005,(10):21-23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梁之际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其辑入<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因此诗以"孔雀东南飞"一句起兴,所以人们常称此诗为<孔雀东南飞>.后来元朝人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人冯惟讷辑<古诗纪>,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辑的许多古代诗集都对此诗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略有出入,最短的也有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被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誉为"长诗之圣",沈德潜的<古诗源>则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古诗十九首>作为拟女性写作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为日后文人拟女性写作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曹植作品引用<诗经>典故的统计、归纳,分析曹植对<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继承以及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追踪曹植艺术风格的渊源,探求文学观念的蝉变.  相似文献   

9.
木斋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成熟文人五言诗的产生时间确定在建安十六年以后,这有一定道理,但他认为《古诗十九首》等"古诗"都应该是与曹植有关,是曹植与甄后相恋事件的结果,这就为他的论证造成了困难。以《西北有高楼》《青青河畔草》为例,考察他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读,可以发现他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诗歌涉及植物意象。与《诗经》、《楚辞》相较,在植物意象的选取上,《古诗十九首》既体现传统而又多有创新;在植物意象的构造上,《古诗十九首》注重意象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上,《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融入了诗歌的抒情话语,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也即,较之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具有唯美化、组合化和更为情景交融的特点,由此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五言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标志其最高成就的就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最早被选录在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里,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复岭 《现代语文》2006,(7):115-116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五十六<邻曲>诗云:"拭盘堆连展,洗鬴煮黎祁."诗人自注:"连展,淮人以名麦饵.""黎祁,蜀人以名豆腐."<辞源>和<汉语大词典>便据此将"连展"一词释为"麦饵".前者仅仅释为"麦饵"而已,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后者却另有阐释.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继承与发展了《诗经》、《楚辞》与《乐府民歌》的抒情艺术,并在其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五言诗基本成熟。本文分析了《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多是抒发文人内心的情感,其思念诗与《诗经》有相似之处,但在二者对比中可发现仍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本论文主要从二者的思念主体、表现手法与个体意识着手,深入探讨《古诗十九首》。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的首要意义在于它以"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浓烈诗情和悲剧意识彰显出"人的终极有限",从而宣告了"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时代的来临.①"人的自觉"的本质性内涵--"我会死"以及<十九首>的作者对它的感知;②<十九首>所表现的汉末知识分子种种"朝向死亡的自由"亦即对生命悲剧的超越,这种超越表现为一种"悲情现世主义的浪漫情怀";③在此间所产生的惶惑与绝望,彰显出对一种"伟大信仰"的渴求.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是古诗艺苑中一朵奇葩,代表五言诗发展的最高成就,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古诗十九首》中文人忧生情结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首开我国古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先河,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古诗"中流露出鲜明的游子思归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是由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五言抒情短诗,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古诗十九首》和《诗经》往往相提并论,它之所以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人类出现之后,人类就开始了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自从形成了人类社会,人类就开始了对社会的批判。诗歌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和对社会批判的感性的表现方式之一。《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李泽厚先生说:"《古诗十九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我认为应该再加一句话,变成这样:《古诗十九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形式和内容所负载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