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修喜 《江西教育》2010,(10):32-33
现今,许多人倡导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评课时我们也常听到诸如“这节课‘语文味’很浓”,“那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的评价。“语文味”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何谓“语文味”?怎样的课堂才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笔者试图透过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明晰“语文味”的概念,探寻“语文味”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陈宏 《教师》2012,(25):22-24
2010年.我非常幸运地与几位语文教师一起,成为了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吴春花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几年来,我参与吴春花老师主持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和工作室的成员共同阅读了《名作细读》《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等书籍,和工作室成员的共同阅读,形成了我们这个团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精神密码。我们研究文本,研究课堂,开展了以不同文体的课文为案例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我对文本解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领悟让我的教学实践变得更加有效和策略,也使我的课堂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度。在这过程中,我虽然感觉到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4.
有语文味的课让人如饮甘醇、久而弥笃。究竟什么是语文味,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语文味呢?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文体的一亩三分地。”我理解的就是要守住其中的三味:读味、口味、写味。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通市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提出的"三味课堂",指的是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的课堂。"三味"标志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核质坐标,体现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三味课堂体现了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整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界涌现出了一批新生代语文名师。他们大都是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受过省级以上表彰,无论职务高低一直坚守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和鲜明的教学风格,最重要的是课上得出色,得到公认,比如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薛法根等。这些名师代表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他们的学术造诣使之成为教学中的示范性力量,其课堂也成为是我们关注和学习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小学语文常态课堂应具有“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三位一体、三“味”共生,是对前阶段“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堂的彻底反思,是以所有儿童的名义向语文课堂要效率的响亮呼唤。  相似文献   

8.
《四川教育》2005,(7):46-48
于永正、靳家彦、支玉恒三位名师做课成都,给四川小语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的丰采。“走近名师”。我们关注的是名师之名“名”在哪里?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迪?我们更期望广大教师以名师为镜。不懈地学习、实践、反思。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步步“走向名师”。这,就是我部与乐山市实验小学、乐山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联合举办“走近名师”座谈会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什么是“语文味”?怎样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语文味”?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  相似文献   

10.
宁莉 《教师》2011,(19):72-73
名师们的课堂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让人记忆犹新。 记得2009年11月中旬,我曾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湖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饱食了一顿全国一流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餐。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经典的教学思路,扎实的教学功底,迥异的教学风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的教学理念,使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学写字课堂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的写字教学课堂。一成不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只能进一步加剧学生对于写字教学的厌恶情绪。因此如何突破和开创写字教学的新局面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创新,从写字氛围、教学方法到评价方式三个环节彻底改变传统写字教学,让“语文味”进驻农村小学写字课堂!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咬文嚼字品语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我们要理解"语文"的内涵,然后,咬文嚼字品语文,打造高效课堂,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以理解文本内容为最终旨归的传统窠臼中挣脱出来,走向以学习文本语言、关注言语表达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才算是回到了语文教学的原点。在一些名师的课堂上,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对语文核心价值(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孜孜以求,但这只是“点”上的精彩。当你深入到一线的课堂中去,从“面”上看看,你会发现,语文意识缺...  相似文献   

15.
没有“语文味”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课迫切需要返璞归真,语文就是要教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的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小学语文课堂要达到“三味”,也就是“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初中语文如何践行“三味”呢?在聆听了较多的专家的课,在与同行探讨一番后,我觉得初中语文也应该践行“三味”,即“语文味”“生活味”“成长味”。  相似文献   

17.
朱霄 《中国教师》2014,(4):36-37
“语文味”指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情感熏陶、文字鉴赏、写作表达等,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9.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20.
曾听齐鲁名师毕淑娟老师做过报告,她曾经说过,“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一是要有书声琅琅的韵味,二是要有咬文嚼字的滋味,三是要有动人心弦的情味,四是要有余音绕梁的回味。”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一节课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