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理事长在大会上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课文只是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材料,即语文只是一种"载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例子"。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依靠课文这一"载体"或者说是"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那么,"教什么"便成为让广大语文教师困惑的一大难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课就是用课文教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即教语文本体的知识、技能与策略。"因此精心选取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难题。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沿袭着单一、线形的传统教学形式,就课文教课文,教者"兴之所至",学者"见仁见智",头绪纷繁复杂,结果收效甚微。为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板块"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有效兼顾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通过一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教"语言",说明文教学必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教是为了用,语文教学的最终价值取向应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之能力,让学生从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说理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说了什么理,如何"说理",为何要这样"说理",教学生像作者那样"说理"。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该"怎么教"?在流派纷呈、众说纷纭中我们一直找寻着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的本质和精髓。笔者认为,要抓住语文课精髓,语文教学就应切实地关注学生和文本这两个要素,因其重要性,将它们冠以教学中的"双主体"也不为过。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李华平老师在教授《老王》的两堂课中紧扣文本"转向内",紧抓"关键"抓"症候",用最少的"教"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学",充分使教学价值最大化。特别是对于《老王》这一篇解读价值极大,却被人教"烂"了的文本,李老师用其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正道"之法。  相似文献   

8.
"举一隅"而学生能"以三隅反",这是阅读教学中的理想效应。但实际教学中经常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文本的"可讲处"到"可衍处",什么都教,实则什么都没教会,课文的教学价值未能彰显,更谈不上"反三"。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出发,从文本表达增值点、阅读能力生长点、情韵魅力共鸣点,精选体现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的"一隅",用足用好,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与表达能力,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有学生来问:什么叫做"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问问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阅读教学乃至全部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正是教学生"读懂".读懂,是阅读教学的各项教学目标、各项课程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原点,就没有什么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谁都知道,语文教学需要语文味儿,语文课堂要教"语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却在教"课文"。在他们的意识中,课文就是语文。其实,"课文"与"语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文也就是教材中二十几篇而已,而语文的内涵与外延则更为丰富,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文到生活,从阅读到文化等。凡是用语言概括的,用文字书写的,简而言之,都是语文。其实,编者也试图让教材立体化、课文语文化。然而,大多一线教师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毕竟受知识、地域以及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时最多,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主。课堂上,教师注重于繁琐的教学内容分析,这看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但实际上,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却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阅读课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反之,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指导阅读方式,培养阅读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学会阅读种种的书。如果仅仅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主题,习得相关表达方法,只能是蜻蜓点水式、浮光掠影式的,要想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感悟,除了教好课文这一"例子",还要将这一"例子"放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  相似文献   

13.
一篇课文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复合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内容或者说在确定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很茫然,要么什么都教,要么任意为之,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究其实质,这是受传统教学论"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理论影响的结果.教师在确定课文"教什么"的时候"目中无人",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规律来展开课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要解决确定课文"教什么"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关键点。是克服学生的原有语文经验与理解、感受这一篇课文所需要的经验之间的落差。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可以归结到一点,即帮助学生克服落差。对学生而言,必须学会新的阅读方法,形成与所读课文相适应的新的语文经验。要帮助学生克服语文经验与理解的落差.需要教师的巧问引导,让学生趣读、深读、思考的读、表情达意的读、有自我见解的读。从而缩短甚至消除学生对文本经验理解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总的理念、目标与要求,具体到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哪些语言文字,要从中理解什么,运用到什么地步,都要在语文本体性目标的观照下,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课文的特点,做出具体的选择和确定。  相似文献   

17.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选一些经典课文进行课本剧的编排教学,不但能促成合作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已被某些语文教师认同,但编排课本剧费时费力,常常导致教师们望而却步。笔者认为在课本剧的编排上,教师要运用一些"战术",使课本剧"轻装上阵"。一、抓转点"化整为零"某些经典的适合编排课本剧的课文都较长,编写、排练、再演出,一般在正常课时里很难完成。这样最好考虑把课文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语文",是检验语文教学改革有效与否的试金石。课堂上传统的"教课文"只是关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意的理解,并没有体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技巧和语文素养的培训。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教语文"的学堂不能仅仅只是教师对课文的阐释,需要在教学中抓住教学关键点,利用课文"相似性"特点,探寻独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总体来说,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一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有跳出单篇课文教学这个范围,从语文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去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二是只看到无数篇课文,而考虑不到课文的类别性,从文体的共性特点上进行阅读指导。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巧抓"特征"施教,做到巧抓教材编排的整体特征加以因材施教,巧抓课文文体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