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体育运动作为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学生心理失常,使他们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在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从而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尹东军 《考试周刊》2013,(43):122-123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两全发展,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一大课题。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校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体育运动对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促进在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原龙虎 《文教资料》2006,(25):163-164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心理健康标准出发,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教育的尝试方法,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多种方式,以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培养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作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文章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 L-90)",对1263名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自我概念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高自我概念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有积极影响;个体自我概念水平能较好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加强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体育运动改善自我概念是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全面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从单纯促进学生的体质、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转变。因此正确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需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耐受能力、纠正异常心理状态的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体育运动时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美 《教学与管理》2007,(6):117-118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了新的定义,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健康的心理,更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更能增进心理健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当前,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应注意教师观念与时俱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为主、体育运动适度.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增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对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有着良好的影响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以预防因此而导致学生心理失常,使他们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在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从而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文化知识。而且还应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并具有较强的身心承受能力。然而,多种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不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较多:一些人心胸狭窄、抑郁寡欢、自卑怯弱、退避畏缩、精神萎靡、自暴自弃、有心理承受障碍等等。所谓健康,应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慧能力正常、自我评价适当、情绪愉快稳定、意志品质坚强、人际关系融洽、环境适应力强。实践证明,体育运动既能改善情绪、培养人的意志、使人际关系和谐、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行为协调。又能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呢?我总结几年来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信息法对体育运动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以及实效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途径.目的在于为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王云 《广西教育》2013,(14):94-94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快乐,陶冶情操。近几年来,笔者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励志教育,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初中体育教学承担着加强学生身体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是教学普遍面临的难题。在教学中发现,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往的研究更集中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忽视了体育教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能够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法、献资料法研究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论述了体育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利用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指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现念,心理健康教育与增强学生体质紧密结合,培养体育兴趣,教会自主运动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与作用等方面,阐述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推动高校体育更好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高校有些学生出现孤独症、抑郁症、自闭症等症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治疗和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办法之一,应积极地发挥作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机,明了大学生的心理常见问题,积极利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提高校体育教学的系列策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促进作用,力求稳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