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哈代的研究者对《卡斯特桥市长》(下称《市长》)的评价相差颇大。有人说它“内容极好,允称佳作。”有人认为“它的思想意义无论对于今天,还是对于当时社会,都不是很大的。”外国学者吉丁斯在其著作《哈代》中,对哈代的其他小说介绍得比较详细,谈及《市长》时却一笔带过。 本文试图对《市长》的认识价值及其在哈代小说中的地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古希腊时期和哈代所处自然主义时期的命运观为横坐标,以人物的经历为纵坐标,探求哈代的名著《卡斯特桥市长》的希腊式命运悲剧,比较哈代命运观与古希腊宗教命运观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一直被认做是哈代的一部经典的悲剧小说,它属于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系列。在《卡斯特桥市长》这部小说里,自然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建立了小说的基调,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而且是"宇宙意志"的具体化。但是,在《卡斯特桥市长》这部作品中,景物意象的描述存在着语言的不稳定性和自相矛盾以及作者的悲剧观与人物性格的相互抵触的现象。与此同时,文本中还存在着的另一种"声音"。这些都造成了该文本的分裂倾向。  相似文献   

4.
托玛斯哈代继承并革新了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观念,结合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命运观。本文试从哈代重要的悲剧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出发,逐层深入分析哈代体现在其作品中的命运观念,以期更好的理解哈代的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托马斯·哈代杰出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然而根据伍尔夫的生活决定论,在维多利亚父权家长制的影响下,哈代已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男权意识的影响,并在作品中无意识地表达出来。在《卡斯特桥市长》中,主人公亨查德作为父权家长制的代表,操控着其他人物的命运,体现了哈代的男权意识,并说明了哈代女权主义的矛盾和分裂。  相似文献   

6.
多元决定的必然归宿──《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悲剧新探郝涂根《卡斯特桥市长》(以下简称《市长》)系英国十九世纪后期杰出的小说家哈代的一部悲剧小说,在创作这部宏著之前,哈代已经写出了十部长篇小说。然而,除《还乡})稍有特色外,没有一部称得上是名作。《市长...  相似文献   

7.
哈代四十四岁开始写作《卡斯特桥市长》,当时他正值年富力强的大好年华。至此,他已经写出了十部长篇小说。然而,其中只有一部算得上是名作,即七年前写的《还乡》。《还乡》之后,他又写了几部次要作品。时至一八八四年,哈代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采用了高超的叙事策略:独特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安排的叙事手法。本文通过分析偶然与巧合、对比与冲突,以及时间的循环和空间的重复的叙事艺术在增强小说悲剧性和揭示小说主题方面的作用,希望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哈代的这部小说和哈代独特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露赛妲和伊丽莎白是哈代的长篇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着力塑造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远离家乡来到卡斯特桥,各自为自己的追求而努力.通过对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孤独人生进行分析,试图提醒人们关注哈代小说中的孤独主题,并借此呼吁人们关注女性的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系列小说之一。历来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说集中描写的人物迈克尔·亨查德的性格与命运的分析上,以及哈代在小说中所展现的悲剧思想和宿命论思想的研究,而对迈克尔·亨查德的女儿伊丽莎白·简的研究则处于空白状态。本文试图对伊丽莎白·简在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活哲学与态度进行分析,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挖掘出哈代思想中潜藏着的生活理念与哲学。  相似文献   

11.
哈代以其"爱玛组诗"颠覆了英国传统挽歌。鬼魂意象在"爱玛组诗"中频现,而其诗歌功能迥异。鬼魂或是哈代直接抒情的对象,或是哈代追忆往昔的载体,抑或是阐释爱玛内心独白的视角。正是鬼魂的意象使得哈代实现了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时空穿梭,把爱玛组诗的主题从个性化的爱情推及人类永恒爱情的境界。同时,鬼魂意象是研究哈代诗歌现代性的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第四部“性格与环境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塑造了亨察德这一悲剧人物,由于自身性格弱点导致了其命运悲剧,而当时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先进的生产方式势必会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哈代在小说中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对主人公亨察德充满了同情,却安排了其悲剧命运,也体现了哈代对社会进步的认可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哈代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人生充满了忧患和痛苦。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完美形象,反映了他对人类真挚的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也是他人道主义的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1840-1928)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小说的副标题称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其中的“纯洁”二字,引出不少争议。哈代之所以固守着苔丝的纯洁,这与他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着根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有观点认为哈代的最后一部力作《无名的裘德》展现了对理想的徒劳追寻,文章通过分析穆勒的思想,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对哈代的影响以及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证明故事主人公的追寻绝不是徒劳无用的。在作品中,哈代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的洞悉、对现状的反思也是开天辟地,意义非凡。《无名的裘德》中弥漫着自由进步的精神,真正的"光明之城"只有通过代代仁人志士的探索和奉献才能发现,而那光明自由的王国就在每个不惧压迫、勇敢突破的人心中,这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哈代的宗教意识倾向历来颇多争论,一些评论还对哈代对待“堕落女性”的宽容态度表示过迷惑与不解。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实际提供了解开这些谜团的视角与工具。游戏场、游戏中的玩家、游戏原则等游戏要素一旦确定,游戏中单一的施为者便暴露出了真实的面目。此外,哈代的语言游戏还契合了审美规律,而这正是其作品传播久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的生命是短暂的,命运是悲剧的,但她身上具备的美德和爱,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毁灭的。小说体现了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人文情怀和社会使命感,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夏娃”作为《圣经》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其自身经历了诱惑、犯错和惩罚的过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哈代笔下的苔丝的悲惨命运“夏娃”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男人的罪应由女人承担”。这种隐喻投射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宗教道德说教的无情鞭笞,还丰富了“夏娃”形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卡斯特桥市长》体现了哈代小说的悲剧性。在小说中,作家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将生活中的悲剧现实反映为悲剧艺术,进而揭示悲剧的客观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经济旧秩序的解体以及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还乡》故事发生的场景爱敦荒原以及荒原上固守传统习惯风俗的居民就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缩影。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与荒原的关系,不管是克林·姚伯的回归荒原,改造荒原,还是游苔莎的厌倦荒原,摆脱荒原,都反映了哈代那个时代的“现代”青年与环境的剧烈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