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21世纪日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表现为新世纪初期实行"宽松教育"和2008年至今倡导的"学力教育"。新世纪初期日本面临着众多的教育问题,例如,青少年畸形发展教育荒废;国内经济的不景气以及来自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压力;学生表现欠佳等问题。日本不得不对其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改革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但日本在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宽松教育"理念与"学力下降"现实的冲突、教师难以把握新课程、教材编写右倾化等问题。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应该注重课程改革的整体性;学习借鉴别国经验并吸收创新;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模式;顺应全球化、信息化趋势,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透视日本课程改革带来学力下降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各大媒体甚至整个社会一直在关注着一个热点问题,即日本学生的基础学力下降的问题。随着2002年4月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实施,有关这方面的话题更加升温。一部分学者和媒体把学生学力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近年来文部科学省进行的课程改革。因为课程改革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再加上与新课程同时开始实施的学校周5日制教学,使学生在校的学科学习时间实际减少了近30%。课程改革还适当降低了一些学术性学科的难度,提倡宽松教育,等等。这些举措成为今天导致学生学力下降的直接矛头指向。究竟日本学生的基础学力是否真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填鸭式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校园问题和教育危机.80年代初,日本进行了"宽松教育"改革,倡导创造轻松宽裕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力".但PISA2003、PISA2006两次测试中日本学生成绩的下降使"宽松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学生学力下降的批判层出不穷.2008年,文部科学省的政策由"宽松教育"转向"去宽松教育"."宽松教育"确实有其问题所在,但学生学力下降不应完全归咎于"宽松教育".对"宽松教育"和学生学力下降的考量,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不同群体的阶级立场与教育的系统性;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原先强调结果平等、整齐划一的教育体制已越来越难以激发达到成熟阶段的日本社会的活力。在政治上,“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为解决教育领域的弊端,同时也是为了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教育改革,日本政府于1996年提出了“宽松教育”(ゆとり教育)的方针,本文探讨了宽松教育的理念及其带来的“学力下降”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当前新的改革取向——培养“扎实的学力”,通过教育思潮的转向分析日本教育的经验和问题,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田凤 《考试研究》2010,(3):104-111
本文探讨了日本政府1996年提出的"宽松教育"的理念及其带来的"学力低下"的争论,同时通过对日本2007年度学力考试内容及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重心已过渡为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扎实学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基础学力对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宽松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适应全球化的自由竞争,日本东京都率先进行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期望"从东京都改变日本"。东京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自由选择学校制度、高中多样化、校长管理及经营权的加强、教员考核制度的完善以及恢复学力测试和学生培养目标的修正等方面,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面向未来,东京都出台了第三个《东京都教育愿景》,包括充实个性和社会自立教育、培养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人才、培育健全心态和健康生活能力、推进奥运会及残奥会教育、提高教师资质与能力、提高家庭和社会教育能力等内容,以期培养引领未来的国际性人才。  相似文献   

7.
日本第七次中学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二战"以后进行了七次中学课程改革,几乎每隔十年就要进行一次课改。最近的一次是以2008年颁布的《中学学习指导要领》为标志,这个《要领》是在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指导下,对中学课程内容进行了重大修订,增加了外语、理科、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量,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增加,以提高基础学力。日本紧贴时代的需要、重视母语教学、强化道德教育、注重外国语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日本根据国际形势及社会发展要求,并依据《教育基本法》修订《学习指导要领》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文章主要以日本2008年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对象,对其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对我国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部会临时委员、早稻田大学安彦忠彦(YasuhikoTadahiko)教授多年来专攻课程理论、教育方法、教育评价,著有《新学力观与基础学力》(1996年)、《初中课程的独特性及其编制原理》(1997年)等专著,发表过不少探讨“学力观”的论文。本文以“扎实学力”的论题为中心,阐述了从“被动式学力观”转型为“主动式学力观”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日本2007年第一次全国学力调查的历史背景与主要结果,揭示了近年来日本儿童学力提升的原因。日本政府和社会努力培养儿童扎实学力的政策和措施,对于现阶段我国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通识教育成为我国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与美国通识教育思想产生的时间几乎同步,李长之等中国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通识教育。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思想探索,李长之深刻反思了中国传统“通才教育”与西方现代“专才教育”各自的优劣,最终明确提出了“寓通于专”的教育主张。李长之这一思想对于当今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启示,既有助于人们认识通识教育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的紧密联系,也有助于开拓“寓通于专”的新型通识教育思路,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通识教育与“中国文艺复兴”事业之间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2.
“seminar”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出现,引起了西方大学文科教学范式的重大变化,即由过去的“讲授式”变为“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革,促使西方大学文科教学向以学生自主型学习的方向发展,并使“研究性”学习成为西方大学文科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国民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框架为背景,从教育社会学的宏观视角分析战后英美自由主义国家从经济民族主义时代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转型期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并将这一阶段的教育变革历程镶入这一背景中进行相关梳理,就教育和国家、社会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突出这些国有的国民教育在全球经济时代的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国家化的双重趋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PISA测试的进行,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关键,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预示着未来数学教育的走向。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中学数学观更值得关注。数学教育的发展应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改革评价体系等进行,逐渐形成依托数学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博雅教育是对现代大学教育中过分突出专业教育的反叛和改善,如何在博雅教育理念下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做好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工具教育价值取向下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误读,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就是等同于优质有形的、专业的、外在的高等教育资源;重新探析博雅教育理念,即博雅教育是一种理智教育、一种基于大知识观的教育、一种自由教育理念;进而分析博雅教育理念下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建构,包括学科群资源、大学学术共同体、校外资源和校地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多方面已取得大量的成果,但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不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教学考核评估制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分析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提出新的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介绍了该专业在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类型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类型,要培养高质量高职人才,必须聚焦学生的职业能力定位和培养。目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定位模糊,缺乏有效的培养方法,对此,高职院校应树立能力本位育人观,构建高质量高职人才能力模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和结构化“双师”队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各大学都对其培养计划和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本文通过对七所中美著名综合性大学设置的通识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相互之间的异同,尝试为中国大学的通识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持续的改革,从最初的入职教师能力框架到首次建立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再到大体形成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制度,并经过多次修订于2010年颁发了完整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从而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认证机制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最新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以其更加明确具体的标准结构和内容、充分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和持续性的评价方式、从以过程为导向转为以结果为导向的认证要求,体现了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更加开放灵活的发展理念,反映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和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改革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国外四大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BTEC、北美的CBE、德国的Dual System坚持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具有以能力培训为核心、行业主导和法律制度平台优良等共性原则。借鉴国际经验,我国教育改革应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主线,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模块体系;贯彻教师下"岗",实现产业和职业教育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