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于氯水性质的教学中,有两点关注较多,一是氯水的存放时间问题,二是检验氯水的酸性和氧化性的方法问题。基于氯水的不稳定性,理论认为用氯水做实验必须是新制的,久置的氯水不行;氯水既显酸性又显氧化性,于是理论认为向氯水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会有明显的“先变红后褪色”的过程.并可以用此方法来演示验证氯水的酸性和氧化性。下面用实验来检验这两种理论推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2-5]氯水被分解。 若用MnO_2和浓HCl加热制取的Cl_2制成的氯水,颜色过浅,过一段时间后近似无色。为了使学生看清氯水的浅黄绿色,可用KClO_3与浓HCl不加热制取Cl_2通入水中。 为使学生明显看到氧气泡往上冒,可在盛氯水的烧瓶中事先倒点NaClO(或KClO),演示时再往烧瓶中灌满氯水,再行倒放于盛氯水的大烧杯中,NaClO遇氯水中的HCI,生成HClO,可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本)第一册第103页,[实验4-4]内容为: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检验是否有氧气放出。如此操作有以下问题。①如果滴水太慢,空气不易排尽,木条不易复燃。②如果滴水太快,氧气迅速扩散出试管,木条也不易复燃。所以教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易把握时机,演示效果不佳。笔者以为还可以补充检验产物中有碱生成以及验证Na2O2漂白性的实验内容。为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Na2O2的性质,就此演示实验做了如下改进,愿与同行探讨。a.操作步骤。①按图1所示安装好仪器,并检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按现行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教材进行《氯水在光照下分解》实验时 ,因装置中盛氯水的烧杯、水槽都是敞口的 ,而溶于水的氯气易挥发 ,所以 2 - 3天内容器中氯气几乎挥发完了 ,这样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不利 ,实验时虽能观察到气泡产生 ,但难以收集到足够的氧气 ,加以验证。为克服以上不足 ,可改为如下装置 :1 实验用品仪器 :烧瓶 (2 5 0mL) ,试管 (约 2 0mL) ,烧杯 ,塑料管 (小孔 ) 2根 ,单孔橡皮塞 ,双孔橡皮塞。药品 :新制的氯水 ,蒸馏水。2 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在烧瓶中加满新制的氯水 ,在试管中加满…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乙种本)上册实验1—4氯水分解实验装置有三个明显的不足:一、药品用量大,二、由于圆底烧瓶瓶口较大,使得瓶内的氯水与水槽中的水相互扩散,反应生成的部分氧气会逸出瓶外;其三,产生的氧气不便检验。为  相似文献   

6.
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做为氧气的发生装置,试管上方放置一个球形横口试管(并用橡皮塞),用以收集氧气。加热大试管的混合物,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已充满球形横口试管后,按以下顺序做氧气一系列的化学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有一个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实验2-5),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可用这一方法制取氧气。  相似文献   

8.
1 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步骤  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做为氧气的发生装置 ,试管上方放置一个球形横口试管 (并用橡皮塞 ) ,用以收集氧气。加热大试管的混合物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 ,已充满球形横口试管后 ,按以下顺序做氧气一系列的化学性质实验。2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烧红的木炭插入试管的球部 ,(横口下端放有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观察现象。2 2 硫在氧气中燃烧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加热 ,直至发生燃烧 ,先观察硫在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然后再伸入试管的球部 ,观察现象。2 3 铁在氧气中燃烧把光亮的细…  相似文献   

9.
光照氯水使次氯酸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是耗时比较长的实验之一,研究发现短波紫外线(UVC)、强光照射和氯水中氧饱和度是直接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内置UVC光源、石英材质仪器和专用紫外线反光材料等措施能提高次氯酸分解速率;避光陈化和预光照是提高氯水氧饱和度的手段。综合这些因素设计的光照氯水实验装置,能在光照5~8分钟内收集到足够气体用于检验。  相似文献   

10.
现用初三化学教材中,演示“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的实验时,用三支试管做实验,其中用两支试管分别给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加热,以带火星木条证明未放出氧气以后,将二氧化锰倒入氯酸钾,再用带火星木条证明放出了大量氧气,这样做不免费时费力。若将试管予以改进,便可将后两个实验“合二为一”。只用一支试管,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58页的"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不仅是初中科学中的重点内容,而且能为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实验利用漏斗和试管收集水中金鱼藻产生的氧气,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相似文献   

12.
在两个试管里分别加入溴化钠溶液2毫升,然后向其中一个试管里加氯水1毫升,向另一试管里加碘水1毫升。再在两个试管里各加入无色汽油(或苯)1-2毫升,振荡后静置,观察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教材在教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有一演示实验:I.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Ⅱ.微徽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许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种制饱和氯水的方法新疆乌鲁木齐市矿务局第二中学田秀峰在高一化学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均要用到氯水。而制取氯水时会遇到两个难题:其一因Cl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要制得呈现黄绿色的饱和氯水需较长时间;其二因Cl2有毒,若实验系统密封不好,会散逸出来污染...  相似文献   

15.
1 探究对象如图 1所示装置。图 1      图 22 探究缘起对“氯水见光分解实验”(见高一化学第一册P6 8页 )改进的成功。原实验装置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氯气污染无法避免 ;(2 )氧气产生的速度极慢 ,且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作检验。改进后的装置 (如图 2 ) :将装置 (包括粗导管 )灌满氯水 ,在粗导管口塞上橡皮塞 ,打开漏斗活塞后置于较强阳光下照射一小时左右 ,即可在粗导管中收集到约 10mL氧气 ,拔掉橡皮塞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复燃。基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成功 ,我引发学生们思考 :“这个装置能否适用于其它一些历时较长、反应会…  相似文献   

16.
一、防装置漏气装置连接好后必须检验气密性 ,避免因装置漏气而长时间收集不到氧气。二、防试管破裂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 ,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药品中蒸发出的水分凝结为液态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加热时要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避免因局部受热温度过高引起试管炸裂 ;实验结束后应让试管冷却至室温再用水清洗 ,防止高温的试管在水中骤冷而破裂。三、防倒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 ,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再停止加热 ,防止水槽中的水因负压而倒吸。四、防收集的气体不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要让水槽中的气泡均匀…  相似文献   

17.
高一化学教材,学生分组实验五,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试管中加入约3毫升氢硫酸,然后滴入氯水,观察现象。我们按上述方法实验,看不出明显现象。后来又用现制成的氢硫酸和氯水重做,仍无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 ,所有高中教材都只要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 ,而不要求检验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另一生物是NaOH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首先 ,我们仔细观察了过氧化钠和水在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发现二者反应并不像其他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那样———固体消失后 ,产生的气泡很快消失 ,而是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 ,产生的气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泡慢慢减少 ,如检验完放出的气体为氧气后…  相似文献   

19.
氯水见光分解实验的改进浙嵊县甘霖中学(312462)宋河勇取一圆底烧瓶(500ml)在其瓶口加一单孔橡皮塞,其孔眼大小恰好能插入一小段去底的小试管,然后将新制成的饱和氯水注入该容器。并将带小试管的烧瓶倒置于一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由较强的聚光灯直射...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演示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气体减少或增多、体积不等于五分之一的情况,为此,笔者做了以下改进:将集气瓶改成两头通的大试管,红磷改成白磷,将试管放在温度超过40℃的热水中,使白磷在试管内被点燃,这样就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在瓶口形成热气流,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