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感、道德感与“实践道德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精神有“理论道德精神”与“实践道德精神”两个结构和两种形态。前者是道德教育的意识和思维,即“知”的结构;后者是意志和冲动,即“行”的结构。在广义上,作为“行为一般”的意志有客观意志(狭义的意志)和主观意志(情感)之分。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传统以“理性 情感”为精神结构,以情感为“实践道德精神”的精神哲学基础。据此,伦理感与道德感就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发展传统的道德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伦理感”以“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感、实体感、精神感为基本规定,道德感以得道感、敬重情感、义务感为基本规定。现代道德教育哲学应当由对“理论道德精神”的偏执,转向对“实践道德精神”的深切关注,实现道德教育的精神哲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赫尔巴特的训育过程可概括为"维持的训育""决定的训育""调节的训育""专持的训育"等四个阶段。在对儿童的道德培养方面,应把握训育的艺术,做到"赞许"与"惩罚"相济;把握恰当的时机,处理好训育、管理和教学的关系;了解训育对性格培养的影响,处理好训育与性格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1月10—11日,首届体认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并成立了体认语言学专委会。研讨会以"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之路"为主题,以"体认语言学与后现代哲学""体认语言学的学科体系""体验的维度与体认原则""语言现象的体认解读""体认与语言习得"为议题,开展了20场报告。来自四个国家、120多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本次会议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第欧根尼既延续了犬儒派的自然法的生存信念,又开发了自己独特的身体训练和德性训练的方案,着意于"世界公民"的培育。第欧根尼的哲学源于苏格拉底,属于"小苏格拉底学派"。他所开发的自然教育传统明显不同于以柏拉图哲学为代表的苏格拉底学派,又明显不同于以阿里斯底波为代表的小苏格拉底学派。第欧根尼与阿里斯底波维护了自然法和自由意志的古典哲学精神。就此而言,真正传承苏格拉底哲学的也许并非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而是第欧根尼和阿里斯底波。  相似文献   

5.
李铭 《教育文化论坛》2019,(1):33-38,136
《传习录》以语录及信函的形式,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王阳明的哲学主张与治学理念。体察《传习录》中"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等重要论述,可以发现其具有自然法上的普遍意义,并且接通了正义、理性、自由、公平等重要价值观念。王阳明"以儒为主,兼通释、道"的哲学体验,突破了传统儒家法思想的一般认知,阐发了人本主义与思想解放的先声,并以"本心"得失作为社会观念和法律制度的正义性基础,在中西自然法思想辨析中具有重要的法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柯尔伯格(L.Koblberg,1927~1987)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建立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沿着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路线,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领域辛勤工作了三十多个春秋,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并以此为核心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体系,开创了国外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体系,包括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和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国内学术界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和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两个方面介绍得较多,而对其道德  相似文献   

7.
对初中生诚信道德自我进行测查表明:初中学生在诚信道德自我及其认知、体验和意志行动上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城乡差异不显著;女生高于男生;初中生的诚信道德自我概念水平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诚信自我认知和体验水平高于自我意志行动的水平,显示初中学生在诚信道德自我发展过程中存在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自我认知与自我意志行动、自我体验和自我意志行动不协调统一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8.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名伦理学家。但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对于其伦理学思想研究甚少。从善与意志、伦理品评、道德性格、五道念、训育等方面,试图勾勒赫尔巴特的伦理学思想体系,这不仅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赫氏教育目的和道德教育提供参照,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西方伦理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康德和王阳明分别以"自由意志"和"良知"为核心建立先验道德哲学。两人关于道德律的先验根据、善恶的根源、为善去恶的可能性有共同处,其内在成分、经验知识关系、实在性论证有差异性。中西哲学具有融通互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摆脱当前道德危机以及建构普世伦理提供了丰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分析疫情中的个人道德缺失现象及其成因,提出"以义导利""不诚无物""仁者爱人""仁者爱物"四个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个体道德又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私德"具体要求的道德理念,以期助力培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品质,进而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实践活动,教育不仅关注人的道德问题,而且始终关注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使人成为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实践哲学的基础,康德与赫尔巴特在其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实践哲学以及实践性教育。实践哲学的不同理念决定了实践性教育的不同类型。康德为实践性教育制定的“理想方案”与赫尔巴特对教育进行的“科学设计”被认为是相互背离的两条逻辑,产生了“理想的教育”与“科学的教育”的对立。如果对康德与赫尔巴特的实践哲学与实践性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会发现,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方案只是形式上的对立,其实在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的路径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尤其二人教育思想中对自由、个性的关注对当下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准备期"的观点出发,考察了日语意志动词和无意志动词的含义。并且在"わざと""思わず""うっかり""つい"这四个副词的使用给动作行为的"准备期"所带来的影响下,研究了意志动词与无意志动词的区分。结果表明动词的意志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在特定的语法条件下,意志动词和无意志动词会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45):133-135
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激发思想道德情感""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激发学习的趣味性""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发挥榜样力量,坚定学生信念"。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导致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过于强调道德认知教育,忽视了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道德情感的支持作用和道德意志的保障作用,最终影响了道德行为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15.
道德观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在"道德即自由的自律"的基础上,围绕义务和自律范畴,探讨了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等问题,主张依靠理性力量建立纯粹的道德。自由意志、敬重义务和道德自律是康德道德观的思想精髓,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困境的消解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书基于历史与逻辑同一的方法论,对百余年来的学习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前瞻。20世纪谱写了学习研究的"三部曲":"动物是如何学习的""机器是如何学习的""人是如何学习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科学在方法论的创新和发展上取得了两大主要突破,即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为代表的新基本框架和以会话分析为代表的新研究方法。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学习科学逐渐走向成熟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建构主义认知观、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和多媒体教学的设计理论,以及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7.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年)是德国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过渡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也是现代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他终生未能当成大学教授,而是以"个体户"的身份从事哲学研究的。正因如此,他的著作少了许多晦涩与玄奥,多了几分明快与清新。  相似文献   

18.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柯尔伯格批判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道德教育哲学和以洛克为代表的文化传递论的道德教育哲学的两种错误,即价值相对论错误和自然主义谬误之后,在其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若干假设之上,建构了其道德发展的哲学。并从其道德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道德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西方早有研究.当代皮亚杰最早运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进一步确认了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的不变性,梳理出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从基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到按照社会规则进而到超越社会规则的主线;新科尔伯格理论在继承与发展科尔伯格理论的同时也丰富了道德认知理论本身,其理论主要由道德图式论、道德类型论和四成分模型构成;而后科尔伯格理论则以艾森伯格的亲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吉利根的女性道德心理学为代表,其内容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概念进行重构,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道德人格和道德自我的探究.在道德测量方法方面,主要有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访谈法以及新科尔伯格理论的DIT1和DIT2.实际上,道德理论应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伦理心态是以道德的认知方式、道德的情感方式、道德的行为方式构成的道德心理反应机制,认知形成信念,情感形成爱憎,行为形成人格,伦理心态既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构建道德行为,也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完成对自己的构建。伦理心态在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四个构建角色,即:构建自我的共同体的道德态度、道德思维,构建自我的道德本性、伦理本性,构建自我的非"绝对自我例外"的道德态度,构建自我的道德创造能力。伦理心态对道德行为的构建作用来自三大资源的支撑:认知、情感和意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