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行政授权立法的肇始及其发展始终伴随着争议、碰撞和理解错位.笔者试从分析行政授权立法的概念入手,考证其产生、发展的原因,作其磨合于宪政的思考,并论及行政授权立法的法律位阶,以期对行政授权立法的明确化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法律地位应定位于授权性行政主体。学校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行为具有法定性,历史上学校是行政主体,从现代国家立法现状来看,学校具有授权行政主体的身份。学校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有授权性行政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研究》2017,(2):120-126
美国教育集团的管理是在法律保障下运行的。授权人制度是美国特许学校及特许学校管理组织保障学校及组织合理准入和公正问责的主要措施。通过对美国《特许学校法》授权条款的文本分析,揭示授权方的职责、评估与制裁以及授权方的经费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国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是我国事业单位法人,属于法律法规授权行使部分行政职能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民事主体三重身份。正确界定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有助于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高等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法律救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管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空驶费”案例,引出什么是授权立法,以及在中国立法体制下,授权立法所存在的问题,所以提出应对授权立法进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监督,不能让法只“授”而不“督”,从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6.
宪政是研究授权立法监督的逻辑起点、理论基石和最高价值准则。因此,要在宪政原则指导下不断完善我国授权立法监督体系,把握宪政原则在授权立法监督中的作用,探寻该体系在法的应然状态与突然状态矛盾间的平衡点,进而推进我国授权立法监督建设。  相似文献   

7.
监察立法权具有制定一般性规范的权力能力,从而在规则创制维度强化了监察权。约束监察失控风险并规制监察立法权,应在权力源头上警惕"功能代偿"实践逻辑所揭示出的人大立法功能的系统性不足。及时满足监察职权须以"法律"形式具体化的宪定要求。在权力行使上确立"人大的法规创造力原则",明晰国家监委就领导性管理事项立法的创制性立法权限,防止创制性立法侵入监督性管理事项的领域。认知"一般授权+解禁授权+专门授权"的配权结构,释明国家监委无权行使授权性立法权限,进而通过更新法律保留清单预防授权性立法权限被僭越之风险。  相似文献   

8.
1996年职业教育法修改在即,针对该立法刚性不足,缺乏操作性的问题,从法律规范刚性与柔性关系的一般理论入手,分析我国1996年职业教育法在立法刚性上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性质定位,操作性规定的完善,增加责任条款等方面,加强我国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刚性,为刚性执法提供良好立法前提。  相似文献   

9.
行政立法也被称为委任立法或者授权立法,是我国立法形式中的一种。行政立法体制则是行政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立法权、行政立法主体设置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然而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观念的进步,对于行政立法体制进行完善是大势所趋。从立法权限、立法程序以及立法监督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是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5,(4):59-63
未成年人侵权是侵权法中特殊而又重要的问题,近些年未成年人恶性侵权案件多发,现实的需要凸显出立法的不足,我国对未成年人侵权的立法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并没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可以作为侵权责任的主体。法律应当明确未成年人可以作为侵权责任主体,并适用自己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立法要在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和兼顾作为特殊侵权主体的未成年人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中央权力机关与中央行政机关立法权限划分是中国立法体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临时性及法案起草方面,相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言,行政机关明显占优势,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授权立法监督不力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实践中国家立法通过的法律绝大多数法案由国务院起草并提出,授权国务院立法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充分发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法律绝对保留事项,依据《立法法》对授权立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授权立法监督。  相似文献   

12.
企业理应享有对企业数据的财产权益,学术界对法律如何保护企业数据存在不同看法。现行知识产权法注重保护作品、专利等智力成果,数据立法侧重于保护企业数据背后的资本投入,二者立法目的不一致,难以将数据保护纳入知识产权法体系。赋权模式主张为企业设定数据所有权,却不具备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条款与一般条款在规制数据竞争行为时,其调整范围要么过窄要么过宽,难以把握数据保护和竞争利益维护的平衡点。日本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新增“限定提供数据”条款,通过将数据内涵具体化、数据侵害行为类型化,在适度保护和鼓励开放中实现平衡。我国对企业数据的立法保护可以借鉴日本的行为规制模式,通过新增数据不正当行为条款,打造自由、创新的数据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一部法律是否良善主要取决于该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与完善,以及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正案》,不论是从文本反映出的立法技术,还是文本设计的一些具体条款,都有着进一步斟酌和商榷的空间。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应当充分行使自治立法权,制定出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法规,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主体理论是法学理论的重点,大多数法学主体理论不能满足整体社会和混合社会的法律实践的需要。主体理论的革命带来对经济法主体的重新认识。维护整体经济利益的主体享有经济监督权,是经济法主体的核心。以中国证监会为代表的享有经济监督权的法律授权的主体需要变革隶属于行政机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税收授权立法应包括授予地方税收立法权。在我国,授予地方税收立法权是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适应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需要,并且具有法律上的可行性。在授予地方税收立法权时要维护法制的统一,不得破坏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行政立法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得到了法律文本的支撑。回顾历史,行政立法在本源上来自议会的授权。那么行政立法的正当性基础根本应在回归到委任立法上,并同时通过事前立法控制、事中程序规制和事后司法监督等方式补强其正当性。最后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要,立法主体可以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从立法规划实现率不高、部门利益倾向等方面出发,质疑我国立法规划制度的存在必要性.我国立法规划因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对法律的迫切需求而产生,当下孕育该制度的历史条件并未根本变化,立法规划不可轻易废止.从法律体系建设的角度看,立法规划是法律系统化、科学化的必要手段.从阶级利益的角度看,立法规划制度契合统治者利益.对立法规划中政府部门利益法规化倾向应警惕,但不必过分担忧.立法规划的实现率不高情况已逐步改善.立法规划有必要但不等于毫无问题,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将立法规划制度纳入立法法,明确立法规划为立法程序中的必要程序之一,从而使该制度本身并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8.
行政裁量权的永远存在,意味着对行政裁量的控制是个恒久性的问题。行政法学传统的观点认为,依靠立法权和司法权来监督和控制行政裁量,即可达到最佳控制的效果。然而,在实践中,虽然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而行政程序控制理论的出现,弥补了立法途径与司法途径的不足。相信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者控制的结合,能有效监督行政裁量行为,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任务"的规定,是对前苏联刑事诉讼法立法模式的借鉴,反映着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社会政治要求。虽然冠称"任务",却更具刑事诉讼目的之性质。其内容"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价值倾向和规范功能的虚置,使得"任务"规定的修改显得非常必要。如果在现有条文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可能与其他条文的规定交叉重复,或者再次沦为"装饰性"的政治口号。因此,将其中的可取内容充实到总则的其他条文中而不设"任务"的规定,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