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源阁藏书经过杨氏四代人的搜集积累,形成了自己的藏书特色。杨氏藏书遵循的是“海源”思想,藏书之“源”,表现在版本上即是崇尚旧刻;内容上重正“经”正“史”。藏书之“海”,则是在追古的同时,又广泛搜罗其他版本,即使明清版本、海外版本亦尽行收藏;就内容而言则又不惟正“经”正“史”,对这之外的其他经史著作以及蓄藏极富的子集作品也极尽囊括。因为治学溯源,决定了杨氏藏书之精;又因治学求博,决定了杨氏藏书之广。杨氏藏书既以质取胜,又以量取胜。“精”和“博”是其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2.
宋版"四经四史"之书为海源阁镇阁之宝,杨氏独辟专室储存,名"四经四史之斋"。而"四经四史"当为宋刻《毛诗》两部、宋刻《三礼》各一部、宋版《史记》三部、宋刻《两汉书》各一部、宋刻《三国志》一部,若依王绍曾先生等订补所载,宋刻元明递修《两汉书》各一部亦应计入"四史"之中,于是"四经四史"则为十三部珍本典籍。  相似文献   

3.
宋版"四经四史"之书为海源阁镇阁之宝,杨氏独辟专室储存,名"四经四史之斋"。而"四经四史"当为宋刻《毛诗》两部、宋刻《三礼》各一部、宋版《史记》三部、宋刻《两汉书》各一部、宋刻《三国志》一部,若依王绍曾先生等订补所载,宋刻元明递修《两汉书》各一部亦应计入"四史"之中,于是"四经四史"则为十三部珍本典籍。  相似文献   

4.
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是我国著名的藏书楼,在我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今,对于杨以增父祖几代,以及海源阁藏书楼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对于海源阁藏书楼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为何命名为陶南山馆?弘农丙舍的意义何在?以及宋存书室的有无等,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5.
清代藏书家杨以增在清江浦任河道总督期间,依据天时、地利、人和等诸方面的条件,聚了从江南私家藏书楼中失散出来的大量的珍本秘籍,为“海源阁”藏书奠定了基础,其中不乏有镇阁之宝。  相似文献   

6.
海源阁以藏书宏富精善,而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然杨氏不惟收藏,对其藏书亦精心研究,尤其是在版本学研究上,颇有创获。杨绍和对二百余种宋元校抄进行了鉴定评估;对版本的递刻与递藏源流进行了考证与梳理;通过实践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善本观。这对后人进行版本研究,完善善本观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归安皕宋楼     
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归安(今浙江湖州)曾有一座遐迩闻名的藏书楼,名曰“皕宋楼”.它所藏宋版刻本,号称两百部,故名“皕宋”.连同其它所藏,共二十万卷.它与同时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并称海内四大藏书楼.有“四部之菁英,旷世之鸿宝”的美称.但是,有关皕宋楼的情况,因留存下来的史料较少,一般已不为今人所知.因此,笔者根据调查与搜集到的一些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对青年大学生的“凝心铸魂、筑牢根本”的作用。“四史”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史”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学史明理增信。面对形式单一、认同度不足、缺少整体协同等问题,要以“大思政课”格局构建为立足点,打造协同育人的“四史”教育模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四史”教育活动;创新传播载体、打造数字化“四史”育人路径,不断深化学生对“四史”的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9.
“四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增量,承担着帮助学生确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教育功能,承载着引导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的育人使命。高质量建设“四史”课程,需要在学理上阐释课程的基本定位、内容边界、建设理念三个基本问题。要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大逻辑中把握“四史”课程的整体定位,在课程内容的主题进阶中把握“四史”课程的个性化定位;要准确厘清“四史”课程同思政课必修课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同传统史学类课程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内部的内容边界;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系统协同的内涵式建设理念和“大思政课善用之”的开放性理念。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密钥。“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自觉既是思政课之需,也是辩证法之要,善于以辩证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哲学辩思中审视和厘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逻辑,在对立统一规律中擎画和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进路,不仅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应然之义,而且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然之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四史”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凸显,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愈发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四史”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也面临着现实困境,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思政课堂,依靠传统宣传模式,并充分融合新媒体推进“四史”教育的开展,为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提供多元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6):F0002-F0002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文学院教授丁延峰撰著的《海源阁藏书研究》于20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成果原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优秀”结项,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同时荣获山东省社科重大成果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工作,在思政历史教育中应当以“四史”教育为抓手,充分认识“四史”教育在树立正确大历史观、激发爱党爱国思想、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所具有的时代意义,认真剖析高校研究生群体“四史”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增强渗透能力、强化教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构建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等方法全面加强高校研究生群体“四史”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 “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四部纪传体史书的合称。早在汉代,刘知几撰《史通·自叙》叙其少时,“读《左传》、《史》、《汉》(兼插前后《汉书》)、《三国志》,迄皇家实录”,四史并列举之;宋代苏洵《嘉祐集》云,唐代史才“宜有如丘明、迁、固辈,而卒无一人可与范晔、陈寿比肩”,四史的撰者也齐名并称。但唐宋统治者与学人普遍重视《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科举考试特设“三史科”,故时有“三史”之称。至于“四史”之称起于何时,向为学术界所忽略。当今出版的《辞  相似文献   

15.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中的具身体验与入心笃行,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四史”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本文通过明晰“四史”教育的意义,思索当下教育中的“离身”困境,进一步探究基于具身理论的认知转向,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的教学为例,探寻入脑入心的“四史”学习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各有侧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新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思政课学习、课程思政学习、选修“四史”课、党校培训、专题报告、第二课堂等多种途径学习“四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7.
徐乾学,清康熙年间学者型藏书大家。他采取个人大宗收购、请友朋代购、抄录等方法广聚典籍,并建传是楼贮之。其身后传是楼藏书散出,明珠府、怡府乐善堂等多有收藏。今经传是楼收藏过的宋元版典籍见于海源阁、铁琴铜剑楼、天禄琳琅、爱日精庐、艺风堂、滂喜斋等多家藏书志中。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新要求、“育技”与“育人”不平衡现状、生源质量和构成出现新动向等给“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通过“明理,点理想之光”“增信,增信仰之力”“崇德,筑匠人之德”“力行,做实干之人”,探索从“迎合”青年喜好到“赢得”青年价值认同的“四史”铸魂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青海各族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并留存的丰富历史遗存是开展“四史”教育的本土资源和重要载体。青海地方“四史”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契合。据此,本文探索了以教育者、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要素为重要抓手和落脚点,将青海地方“四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启强 《广西教育》2022,(15):40-43+50
本文论述“四史”在大学生历史观教育中的价值意蕴,阐述“四史”蕴含的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内容,并基于“四史”视角提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路径:在思政课中融入“四史”,加强引导;在校园环境中浸润“四史”,潜移默化;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四史”,去伪存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四史”,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