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开展必须充分重视人们的心理层面,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结合心理学有关知识,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素质教育实施的是个性化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教师等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全方位加强心理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成为21世纪素质教育面对的新课题。本文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中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构建心理教育体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的异常心理主要有炫耀攀比心理、孤傲心理、敌对心理、懦弱心理、消极模仿心理。剖析初中生异常心理,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的异常心理主要有炫耀攀比心理、孤傲心理、敌对心理、懦弱心理、消极模仿心理。剖析初中生异常心理,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蔺志燕 《教书育人》2012,(26):20-2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要求学生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而小学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农村  相似文献   

6.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取向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尚未得到阐明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层面:对符合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在我国体现为对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对这种教育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在处理好两种不同需要之关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使素质教育成为真正符合兼顾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目标梅工形成教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心理与行为倾向,才能使正确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平等地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特别是农村学生家长育子心理对教育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影响,根据我从事农村一线教育管理工作十几年来的亲身感受,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分析,以便有效促进农村素质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分析;②“攀比、爱面子”心理分析;③“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心理分析;④“放任不管、树大自直”心理分析;⑤“急功近利、实用效益”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举国上下全民参与抗疫。在这场重大疫情应对中,民众表现出由于无知带来的焦虑、恐慌心理,侥幸带来的过度自信心理,持久抗疫带来的麻木心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松懈心理,以及疫情创伤后应激的社会心理,它们给抗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民众的社会心态。在认知层面,正视疫情,构建接纳的心态;在行为层面,全国一盘棋,树立服从的意识;在情绪调控层面,积极赋能,造就阳光的心态;在言论层面,明辨信息,构筑负责的心态。分析这次重大疫情应对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并及时调整民众的社会心态,助力防控抗疫,打赢这场全民战争。  相似文献   

9.
刘媛媛 《考试周刊》2010,(8):117-118
将心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就有必要对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许多心理阴影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学习心理.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培养中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目标。健康人格心理素质,是中学生所迫切需要的,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其主要内容包括: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和谐的能动适应心理,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创造性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审美心理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审美心理及教育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当前的研究以健康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偏差及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学生人格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还对其审美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研究者应当重视的问题。通过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影响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非健康群体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审美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只有让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人的心理,并以文化的形式存在,才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探索我国传统文化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学视角研究了核心价值观文化呈现与转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培育方式,为进一步深化探索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心理转化,重点研究了学校教育中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网络对读者网络心理健康的影响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就要重视网络信息导航,积极实施对读者网络心理中健康心理的提倡,促进读者网络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基本主张和研究现状;从具体实施(六种)和理念(两种)两个角度梳理了目前心理教育采用的模式,指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有关主张,用以指导心理教育,使心理教育真正关注大多数人的生活与发展,变事后式咨询和治疗为事前发展式咨询和预防等,从而有利于心理教育与咨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征,着重研究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心理矛盾、心理障碍及其危害,并立足于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在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婴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婴幼儿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婴幼儿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世纪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完整的人格。我国对婴幼儿心里健康的研究刚刚开始,在家庭中父母关爱对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的作用是全面的、长期的,反映在婴幼儿身上便是情感意志、社会心理等心理问题。也就是说,父母关爱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两者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18.
走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救治”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习惯于把高校心理教育视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稳定管理秩序,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的一种途径和手段,结果心理教育变成针对极少数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的心理诊治,而广大学生则被排斥在心理教育之外。要使心理教育走出心理"救治"的误区,心理工作者必须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全体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各种素质上,因为心理咨询的目的不是解决少数人的心理障碍,而是保证全体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自主创新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最直接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并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服务。开展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优化学生学习心理结构,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深入贫困现象内部,关注致贫精神因素,探寻贫困内在机理,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为了使家庭教育因素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扶贫、扶智的积极作用,早期家庭教育支持系统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触角延伸到贫困家庭,以提升心理生活质量、适应心理文化环境、关注“积极影响”的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支撑,目标是通过心理环境调整和心理生活优化,提升贫困家庭家长的心理生活质量,打造智慧型、公德观、幸福态和高质度家庭。早期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以心理生活质量为主轴,从三个维度上作出整体部署:第一,以能力—智慧为核心的积极个性特征心理资源供给,包括家庭教养理念、家庭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第二,以道德—责任为核心的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心性修养濡染,包括指向公民道德规范的政策舆论宣传、指向个体社会责任感的利他行为促进和指向良好村社关系的文化氛围营造;第三,以幸福—希望为核心的健康心理生活和谐体验,包括关注贫困家庭家长的高层次需要、帮助贫困家庭家长获得心理调适方法和促成贫困家庭家长的心理和谐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