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言语交际活动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民族文化成因可以通过宏观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主张天人相分;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注重等级制度和中庸之道,而西方人张扬个性、崇尚法制,重视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因此一个重视均衡、对称、含蓄,另一个则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审美心态与审美理想。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以得体性为归宿,不断调整在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2.
言语交际活动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民族文化成因可以通过宏观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主张天人相分;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注重等级制度和中庸之道,而西方人张扬个性、崇尚法制,重视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因此一个重视均衡、对称、含蓄,另一个则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审美心态与审美理想.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以得体性为归宿,不断调整在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交际修辞观的视角着眼,建立了新的旨在描写和解释言语交际活动的调控修辞理论,认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对修辞的本质与性质、修辞调控的过程、修辞策略的构成等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汉语交际中口语修辞的运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口语交际活动的动态性,决定了口语修辞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口语修辞活动较之于书面语修辞具有突出的显性特征,口语修辞中语境起着制约、补衬作用,口语修辞活动应符合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交际离不开话语建构和修辞控制,言语的修辞控制决定了交际活动中的修辞效果,本文以言语活动为研究范围,从言语的文化内涵、听者的社会心理和修辞主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三个角度讨论了中西文化视野下的修辞控制,即通过适当的调控交际话语加强修辞动机,达到修辞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社会符号学的相关理论,重新定义了交际修辞活动,即它是符号传达过程的双方,为使得符号意义在特定语境中得以顺利传达而进行的双向符号资源的调度与整合活动。该定义特别适合于多模态的社交语篇研究,因为社会语境中的交际活动已超越言语交际的范畴,它将可携带交际意义的物品与言语交谈共同作为符号资源,通过相关具体的修辞手段来促进交际目的实现。为此,我们以“礼物交际”为案例,试图检验这种偏向符用的符号修辞研究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言语交际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调整、选择的活动。一提起修辞,很多人马上就想起了比喻、排比、反复……等辞格。在语言运用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对辞格的滥用现象,诸如“人生固然是一场梦”“她明眸皓齿、肌肤胜雪、长发披肩……”“曾经的曾经都已经成为曾经”之类,让人感觉形象模糊,有的甚至让人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8.
谈浅学习修辞对教和学的意义胡性初一修辞并不是神秘玩艺儿,也不只是跟文人和修辞学家才有关,而是跟所有具有交际能力的人都息息相关的事。因此,不管从事何种工种的人,都有必要学习一些修辞的知识,才能在人际交往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教和学的活动)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翻译动机、翻译观念、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等问题。而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言语的运用,包括研究文本的修辞目的、修辞情境、修辞方式、修辞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翻译是一种以修辞为中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准语言是广义角度的特殊语言,是在一定语境中存在的修辞活动和语言现象,也是有声语言的伴随语言.文章通过对准语言的特殊性、在语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交际中的艺术修辞力量和在文学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关键性的分析,说明准语言是人们传播信息、进行交际的一种必须媒介,它以形象而明确的对象性和目的性,表现着人对自然与自身认识的深邃思想,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思想的直接现实.  相似文献   

11.
赵晓霞 《海外英语》2014,(10):273-274
In this new century,China is being engaged in many affairs with western countries.In order to make our country become more and more developed,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learning from western countries,including their culture,their economy,their education,their life style,and so on.Rite is one of these important aspects.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e,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rites and Chinese rites.This paper is written to illustrate it from one aspect: communication language rite.Literature review: Many scholars have written many books and articles to discuss it.They had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western rites and Chinese rites,and they did some comparison.Through these comparisons,they suggest that people should absorb advantages of Chinese rites and western rites and abandon their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国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中西方各自的传统节日作为中西方特有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具有其文化代表性。当代大学生热衷于追捧西方节日的现象,让人担忧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作者经过实证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只是对西方节日新奇的庆祝形式等产生兴趣,当涉及价值观等隐性的、核心层面的内容时,大学生仍然坚持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仍处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文化会影响民族的思维,而思维的表达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它更体现出了民族的思维特性。汉民族是一个深受氏族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的民族,自古以来在认识上倾向于整体模糊综合性,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的认识观,中国人的这种思维在语言上也得以体现出来。本文旨在讨论造成汉语民族整体模糊性思维的原因,并对其相应在语言上的表现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已经成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翻译出"非遗"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并且被西方受众所接受已经成为译界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西方修辞学中的受众中心论、认同说及修辞情境等相关理论,探讨了用西方修辞学理论指导"非遗"英译的理据及其对"非遗"翻译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西文化互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层次:还原的方式,即西学中源说;沟通的方式,即中西相合说;比较的方式,即文化差异说。这种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深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认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6.
赵晓霞 《海外英语》2014,(9):224+229
In recent days,with more and more frequent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their different culture,including different rites is involved in each other.Some people think that western things are definitely much better than Chinese things,so they imitate them from every aspect.It is not good for them to do so because some western things fit for westerners more than for Chinese people.This paper endeavors to illustrate that Chinese people should properly absorb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briefly introducing food and cloth cultur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乡土和农民往往承载了沉重的民族、历史想象,尤其是在血与火的战争时期和激烈的文化转型期,乡土文学通过其深切的生存母题、隐喻模式、强烈的现实相关性和在文化表述中的重复使用,而成为一种具有高度修辞功能的情感力量,也是现代中国人接续文化传统、连通集体意识、呈现现代困境和政治忧患的重要途径。将文学性的乡土叙事与民族志联系起来考察的方法.基于“写文化”层面的跨学科凸显和“修辞”研究获得的科学性地位.通过清理乡土诗学与文化政治、乡土叙事与民间经验及“民族一国家”想象的细微关系,有助于理解、解释现代民族共同体建构过程中的“修辞幻象”及其“诗性逻辑”。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语言中独立而固定的特殊成分,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典故、格言和歇后语,等等。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习语比其他的语言成分更具备典型性、代表性。从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解读宗教文化与习语的关系,剖析中西方宗教信仰差异,揭示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从而增进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习语的理解、掌握和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中西礼貌语言的比较分析中,阐明了中西方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以及二者在各自语言文化中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了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以期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使用者遵守彼此的礼貌原则达到相互沟通,从而获得交际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传教士为桥梁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以地理大发现为发端的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也需要与外来先进文化进行交流。两大原因的交织共同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大融合,而西方传教士便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