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做好学生“学习适应期”的心理保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 《宁夏教育》2005,(4):67-67
学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由于角色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课程难度的加深等诸多因素,因此对所处的环境感到不适应。适应期是一种客观存在,长短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个体适应结果直接作用于学习,集中体现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上,导致不同适应状况。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学生在升学、转学时,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学习模式和新生活方式等变化,或多或少都会让学生不适应,个别学生甚至会感到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班主任应尽快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上适应新环境,顺利渡过恐慌期,融入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人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这就足中学生入学适应。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中学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提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一方面渴望能通过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心中对学习充满无限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在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时又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茫然不知所措。不适应带来焦虑,焦虑总会慢慢消融内心对学习的那份热情和兴趣。这是高一学生学习中的普通现象。作为高中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语文的学科学习?又该怎样引导学生永远保持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呢?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引导学生保持语文学习兴趣方面的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存在许多不适应,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惑,本从三个方面分析情况,论述如何让新生尽快地重新找回自我,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们在国内学习六、七年的英语,听说英语的水平大都不如在英、美等英语国家居住上一两年的儿童。这就是语言环境的问题。学习语言需要一个良好语言环境.而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的。听说英语的机会很少,学生普遍感到说英语很困难,因而很少开口,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7.
由于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存在自卑的心理,并且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院校后,很多学生并不能迅速调整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挫折,又容易自我否定。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多采用激励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自信以及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高一学生面对新环境出现问题的探析 学生升人高中之始,面临着与初中不同的环境,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不适应 从初中到高中,新的学校环境,新的教师,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使一些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一些学生原来在原来的初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人高中后发现学习内容增加,学习难度怎大,原来学习起来游刃有余,现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相当的吃力,而且成绩也显得非常普通.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的内容深度增加了.范围更广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让很多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学习上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感到吃力.不能突破自己的认知。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数学教学要求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作好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在教学中,要注意确定合适的知识坡度,实行小步子前进。特别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框架,便于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巩固。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多种恰当方法处理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也是解决初中、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如在高一入学考试后,复习平面几何知识,教师说明在解决…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大一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学习,所处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有部分学生出现不明显的不适应,新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是社会、学校、班主任、家长极度关注的问题。正确、及时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转折点,还能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新生出现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提出相应对策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能自塑良好的形象,端庄大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教师真诚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是自己学习的楷模。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才能通过学生情感共鸣来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名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多少。如果学生贮存的词汇量小,就很难在听、读中进行高效的理解,也很难在说、写中准确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国的英语教学属于外语学习,缺乏自然习得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麻烦。学生普遍具有畏难情绪,感到学习效果不佳,单词总是记了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学习适应性的四个方面分析了大一新生对网络视听说自主学习的适应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观落后;对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不适应;缺乏适应现代教学的学习技能;对自主学习表现出心理上的不适应。并且提出了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方案:转变英语学习观念、优化学习环境以及改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保持持续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样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人不仅身体少有疾病,而且能够对外界事物作出正确良好的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内在的潜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在遇到困难,挫折或取得成功时,能够采取正确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尽快适应当时的环境。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消除惰性心理、畏难心理、依赖心理。我校学生毕业后马上进入社会,多数人难以找到好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学习无用论”得到大多数学生的默认,再加上基础知识不牢固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学生易形…  相似文献   

17.
刘丽 《学周刊C版》2011,(11):122-122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也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可以说没有自信心便没有学习。高一新生来到一个新的教育环境,对一切都充满期待和憧憬.很多同学还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热情高涨。但一段时间后.自己感到学习上有点不适应.高中学习并不是自己想象得那样轻松.努力了见效也不是很大。特别是数学科目.较初中难度增加了.内容增加了.初学起来还容易.但完成作业和做课外题时感到很困难.考试起来发现好多题不会做.数学学习兴趣逐渐消退。此时.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既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员。特别是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新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多数新生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感到无所适从,难免有很多的不适应等等。要想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如何做好大学新生辅导员工作谈以下几点体会:一、给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新生辅导员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辅导员起着一定性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在学生中留下良好…  相似文献   

19.
复习课怎么上才更有效呢?不少教师都感到疑惑。他们认为复习就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往往采用"炒旧饭"的练习方法,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由教师讲评学生反复练习。由于内容不新鲜,练习形式单调,再加上中年级学生还没有从低年级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所以在适应上出现了断层,导致很多学生复习课上兴趣不高,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枯燥、乏味。这些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厌学是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甚至也是令厌学本人感到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在许多时候,学生自己也不希望自己厌学,但他们却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这一问题,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较好解决的话,其累积性效应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更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厌恶性反应定势”,即一接触学习情境就可能无意识地涌现出焦虑、压抑、烦燥,甚至恶心等种种不适应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而且严重的厌学行为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往往会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他们形成退缩、自卑、逃避、自我概念不良等个性特征。对此,笔力图结合自己在学校心理咨询实践中的体会和反思,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导致某些厌学类型的深层内在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