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教案和评职、考评、考核、评优等这些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建立了某种关联,于是教案的性质、功能和“身价”已发生了“质变”:从备课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变成了衡量教师整个教学工作重要标准;从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一个工具变成了教师获取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一个工具。教案既如此重要,当然要有一个标准了,由于教师所教年级、学科的不同,也由于检查者素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从内容方面确定教案的优劣,如格式的完整、字迹的工整、内容的全面等,而其中最显性的标准就是字迹工整(反映教师的态度)和教案的厚度(反映教师…  相似文献   

2.
王银芝 《山东教育》2002,(34):34-35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它将实现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的具体实践者是教师。而教师实践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师走向课堂的前提是备课———写教案。我认为,教案应一改传统面貌,由“教案”变成“学案”。一、备课应考虑:学生喜欢怎样学习?今天的学生已经厌倦了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方式,影响他们将来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也可以说会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认真…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减负,首先必须改变“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教学现象,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教学过程,编写好教案,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很难想像,不认真设计教学并写好教案,而是“抄一辈子教案”的教师会是一个称职的好教师。所以,笔者以为,教案不仅要写,而且要写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编写的教案也要适应改革的需要。1.教案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引导学生“学”,学…  相似文献   

4.
吴洪波 《广西教育》2009,(20):47-47
撰写教案,应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理性思考和宏观把握,促使教师明确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和手段,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教案编写只注重编写的过程,而忽视思考研究的过程,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表现:一是照抄照搬旧的教案。不少教师的教案千篇一律,缺乏创意,把本来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一种机械重复的劳动;二是重形式而轻内容。从一些教案的表面看,其中“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应俱全,但是实质性的内容却很少,缺乏个性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不待教师教,学生自己能学习”变成可操作的程序,变传统编制“教案”为“学案”(学案即学习方案)是关键,从指导思想、构成要素、设计原则、设计的基本策略、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学案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时下。不少学校的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所谓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和采用。但是,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三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写教案,而以针对学生制定的“学案”作“教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同时表现为以上三种现象:学案简单化、备课组统一、学案代替了教案。笔者认为:学案取代教案的做法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然而,由于当下电子教案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辅用书泛滥成灾,教师们用于备课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在许多教师那里,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结果备课变成了“背课”,或者变成了“抄教案”。不言而喻,这样的备课目标发生了偏离,形式陈旧单一,质量和效益低下。如何才能改进备课,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呢?笔者试以语文学科为例作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所谓“教案”就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教案本身服务于教学,应是教师创造思维的蓝本,现如今却被人为地异化了。有些地方和学校严格要求写教案,细致到一个手势,出示一块小黑板都要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听课时会发现有的教师忘了教案,对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急促地翻看“救命草”;有的教师为了沿着既定的教案,死拉活拽的将学生牵放到套路中来;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或只作为一个形式出现而已。此时的教案已扭曲为束缚教学创造性生存的条条框框,教师和学生只是在其中生产出来的“标准样件”,无甚…  相似文献   

9.
备课与烧菜     
据笔者了解,有些教师由于“懒”字当家,“混”字当头,备课往往变成了“抄”教案。买一本《备课教案》之类的书,或一字不漏、或断章取义地抄在自己的教案本上,以应付检查,而上起课来,则匆匆翻开《备课教案》,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参观了一个“优秀教案展览”,观后颇有感触。诚然,参加展览的教案的确很精致,也很实用,从形式到内容颇有功底,举办这么一个活动,对于落实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规范十分有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美中不足或说一点遗憾的是,笔发现,这些优秀教案均有瑕玷,那就是教案内容栏目的“教学后记”,都实在难属“优秀”.大多数教师只写了一两句套话,或干脆说“很好”,便草草收尾。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师的备课,“抄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学设计与上课实际完全脱节”等怪状随处可见。鉴于以上认识,我校自2000年开始,本着“要想教师有所为,应允许其有所不为”的认识,从改变语文教师的备课形式入手,为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松绑”,对全体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具体操作策略如下:一、审视备课方式根据本校“教师工作经历、教学业务能力层次明显”的师资实际,从“求实效、求发展”出发,我们对“语文教师备课应备些什么?”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撰写教案应体现实效。教案撰写要求做到少而精,每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应该说各学校在开展教案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教案的“工整”、“统一”、“实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对如何鼓励教师充分张扬个性,创新教案却做得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多注意形式的统一而忽略了内容的个性化;二是教师个体缺乏探索个性化教案的主动性。教案非要一个“模式”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单从形式上来讲,的确没有错误。学校以评比的方式对教师的教案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应该肯定。但在形式上不应过分“格式化”,退一步讲,有个格式也可以,但绝对不能过于细化,否则所有的教案从形式…  相似文献   

13.
要检查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三部曲”:听课、查阅学生作业、查看备课笔记。而在查阅教案时,如果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教师手中的教案已呈“古色古香”之态。问其所以,这些教师的回答往往是:教材未变,教案自然也就用不着新写。于是乎,一本教案每每是“新三年,旧三年,增增删删又三年”,一经写好,便经久不衰。甚至教师彼此之间还来了个“互通有无”,将旧教案交流使用。一本备课笔记,常常如接力棒一般辗转于数人之手。近年来,普通中小学各类教材已基本趋于稳定,即便教材的编排体例上有些变化,也大多属于微调,具体教学内容并无太大的变动,加之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课务安排上又采取了“循环制”,这就使得不少教师无须花费太长的时间便可以基本掌握所任教学科的全套教材内容。然而教材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教案亦可以不作变更地全然照搬。偏偏不少老师只注意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却忽视了“岁岁年年人不同”;单单想到“铁打的营盘”,独不考虑“流水的兵”。一旦“苦心经营”(如果教案乃自己钻研所得、是自已的劳动结晶还属比较好的,而另有一些教师连“苦心经营”都成问题,手中的教案往往是从“教案汇编”之类的书上摘抄或是干脆从网上下...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教案”就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教案本身服务于教学,应是教师创造思维的蓝本,现如今却被人为地异化了。有些地方和学校严格要求写教案,细致到一个手势,出示一块小黑板都要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听课时会发现有的教师忘了教案,对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急促地翻看“救命草”;有的教师为了沿着既定的教案,死拉活拽的将学生牵放到套路中来;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或只作为一个形式出现而已。此时的教案已扭曲为束缚教学创造性生存的条条框框,教师和学生只是在其中生产出来的“标准样件”,无甚个性化可言。  相似文献   

15.
要检查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三部曲”:听课、查阅学生作业、查看教案。而在查阅教案时,如果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教师手中的教案已呈“古色古香”之态。问其所以,这些教师的回答往往是:教材未变,教案自然也就用不着新写。  相似文献   

16.
教学后记,又称课后记。他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后。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写在该教案后面的字记载。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后记”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校为了对教师进行量化绩效考核,加强了对教师教案的检查。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这种教学常规管理上的“量化”要求。使备课工作追求形式,忽视内涵。这种貌似科学的量化管理使得教学被异化为精细操作的技术活动,教案变成了一堆可以描述、度量并能互相比较的数据。这种做法虽然方便了  相似文献   

18.
教师备课、写教案本是很自然的事,不知从何时起,写教案被口诛笔伐,似有“不除此举誓不罢休”之势。其理由很简单,就是要减轻教师的负担,以便教师可以全力以赴搞好教学。当前,教师的负担不能说不重。但是,写教案并不是造成教师负担重和工作应该拿写教案问罪。理由有两个: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按常规,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写教案是把备课的内容用文字固定下来,作为上课的依据。同时,教师的教学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连续的过程,的基础。所以,教师所写的教案不仅是上好当堂课的前…  相似文献   

19.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20.
要检查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三部曲”:听课、查阅学生作业、查看备课笔记。而在查阅教案时,如果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教师手中的教案已呈“古色古香”之态。问其所以,这些教师的回答往往是:教材未变,教案自然也就用不着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