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经费投入、教育规模、教育结构和机构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要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大发展,必须要实现高等教育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本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则是推动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目前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偏小;科研力量薄弱、传统学科偏重、应用学科不足;基础人才过剩、高精尖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实际需要,应扩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部分办学自主权,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学科建设诸方面的快速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生态经济学中的耦合协调度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较高的耦合协调状态,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稍微超前,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必经统筹规划,保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度规模,整合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4.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法规的形式,把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确定下来了。在这种背景下,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应该而且能够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并在此过程中求得自身以及整个西部高等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上的大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如何适应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呢?突破口在于体制改革,在于优化结构,在于调整服务方向。一、调整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加强工科教育东、西部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西部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的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西部成人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不加速发展,西部的成人高等教育就很难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本文拟就加速西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求对西部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建红  邱同保 《广西教育》2011,(6):10-11,32
目前,柳州市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是不协调的。要推动柳州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要主动研究柳州高等教育的规模、专业布局与柳州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关系,使柳州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柳州市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是不协调的.要推动柳州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要主动研究柳州高等教育的规模、专业布局与柳州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关系,使柳州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州高等教育规模近年来得以快速扩张。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要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据,走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并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满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动力,协调发展。一定经济结构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结构,教育结构通过提供劳动力,保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互动分析,着重从层次、类型及形式结构,探讨广州高等教育宏观…  相似文献   

9.
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西部经济,需要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类型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规模、形式和层次,充分地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西部高等教育目前的规模、学科专业、层次结构框架培养出来的人才结构总体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西部经济对人才的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而高校自身的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也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直接反映和影响西部的社会公平。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区域经济水平、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高校区域布局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不公问题突出,教育公平发展受限。究其缘由,既有教育政策与管理体制之弊,又有招考制度"城市化"倾向之偏,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经济阶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为了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发展,构建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前提;打破招生考试制度瓶颈是关键;完善西部高等教育投资机制是保障;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彰显西部大学个性与特色是根本。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具有明确职业指向性的教育,这是其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提供教育机会,满足人们的受教育需求,体现教育公平和人本关怀。因而,服务经济和人本关怀就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此,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模式应是兼顾服务经济和人本关怀两大功能,且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动态平衡模式,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本文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口和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关系,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对高等教育稳步、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扩招后的十年,广西高等教育和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通过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研究发现,广西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比较低。广西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理性扩大广西高等教育规模;坚持错位发展,形成广西高等教育的特色与优势;科学调适,优化广西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主导、社会推动、高校参与下,长三角地区通过举办教育论坛、开展校对校交流、签订教育合作协议等,进行联动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联动改革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人才、教育等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也必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需要协调发展;高等教育不能完全按照产业的运行规律去发展,而是必须遵循其特殊的教育规律;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需要整合和科学的分类发展;高校内部改革需要以人本、创新、全面和协调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以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为视角,阐释了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在分析东陇海经济带的经济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在服务东陇海经济建设中要注重多样化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服务社会力度;注重技术转化,形成地方特色项目研究;发挥人文社科优势,引导地方企业文化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高校科技园区,使其成为推动东陇海经济带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而言,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中原经济区战略为契机,带动全局的协调发展。河南的民办高等教育要在此过程中优化自身资源配置,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必须解决教育规模与新型城镇化不相适应、区域分布不均衡、高校学科设置不均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机制欠缺等问题,建设优质河南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为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发挥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吸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从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入手,探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地域优势明显。通过对苏南经济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与目前苏南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苏南高职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完整体系;二是完善基本条件,推进经济增长;三是适度发展规模,形成多层次教育模式;四是加强特色建设,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