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瑛 《中学理科》2006,(4):84-84
基于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水平,可从以下三个角度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一、从能否完全电离入手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常从以下两个方面用实验证明之。  相似文献   

2.
学习目标:1·掌握电解质的电离过程。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重点、难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2·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电解质,课本中的定义是:在水溶液状态、熔化状态能导电 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正确判断电解质 及其强弱’是正确认识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以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基础。但其涵义抽象,据定义 判断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给该知识点的应用带来较多的不 便。为此’对上述知识做如下的阐述,便于认识、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森 《中学理科》2008,(5):138-139
电解质水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是近年化学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两弱、用守恒”,即抓弱电解质的“微弱”电离、盐类物质的“微弱”水解和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1.概念(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如CaCO_3、BaSO_4是难溶物质,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NH_3·H_2O属于弱电解质,NH_3却是非电解质.CuSO_4·5H_2O和CuSO_4都是强电解质.  相似文献   

6.
强弱电解质的内容包括强、弱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等概念;水的离子积和溶液 pH 的概念和应用等。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是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而定。若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为离子则为强电解质;若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离子,则应为弱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有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包括某些难溶性盐)等;属于弱电解质的有弱酸、弱碱、水等。在掌握强弱电解质时要注意:1.化学键与强弱电解质关系强电解质由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结合而成,但强  相似文献   

7.
“电离度”的教学内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发展,也是后边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基础,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与生产、生活联系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有一个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对比实验,通过它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电离,通过的电流就大;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通过的电流小。在演示时,感到该实验存在不足:只能证明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强,不能顺理成章地说明强电解质已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未完全电离。因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如下实验,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原理见图1。a.电源选用8V的交流电。b.A1是量程为3A的交流表,A2是量程为100mA的毫安交流表。c.K1~K8是…  相似文献   

9.
中师化学第八章中《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一书的教学设计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林元文一、课题: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二、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它们电离的特点,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三、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四、教学课时:1...  相似文献   

10.
1教材依据 山东科技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 2设计思想 本课时教学主要包含3部分内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含义、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在本节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知识,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就以“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教学切入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学中有2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它们仅一字之差,被称为化学中的两对“孪生兄弟”,现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课题: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材:《中专化学》(李金海主编)第八章第一节。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它们电离的特点,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课时分配:一课时(50分钟)...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中电离平衡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高考的热点.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使是到了高三,还有不少学生对部分知识模棱两可,似懂非懂.《2006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化学部分明确规定“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等”.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现将有关疑点、易错占归纳加下.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第二章第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没有分子存在。所以,不存在分子和离子间的电离平衡,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的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存在,分子和离子之间存在着电离平衡。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为离子。”对于这段话究竟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本文似做一简要讨论。 早在1887年阿累尼乌斯提出了关于电解质溶液的第一个定量理论。后经奥斯特瓦尔德等科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充实,形成了阿累尼乌斯电离学说。该学说的基本论点可以归纳成下面三点:  相似文献   

15.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等.现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臻 《成才之路》2009,(8):41-42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有盐类水解的概念、规律,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式的实验与分析。会深入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意义。因为在学习盐类水解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依靠探究式学习。其认知结构完全可能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刘正娟 《化学教与学》2011,(7):28+24-28,24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学习必须尊重物质客观存在的状态。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融熔状态下发生电离,是以微观离子形式存在。因此,得对学生建立微观粒子的运动模型,而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又无法观察到。于是,正确地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是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命题者在考查电解质溶液理论时,常将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作为命题的落脚点。一、考查“强弱电解质电离的不同特点”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离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表现出强弱电解质的不同。例1.(90高考)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1摩/升甲酸溶液的 pH 值约为2(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C)10毫升1摩/升甲酸恰好与10毫升1摩/升NaOH 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导电性比强酸溶液  相似文献   

19.
强酸、强碱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酸、弱碱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现以盐酸、醋酸、氢氧化钠和氨水为例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姜英华 《高中生》2009,(9):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C.只有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才是离子反应D.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