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学人》2008,(2):23-23
2007年12月。两年一次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及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由此,每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总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我在《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上发表了《全面发展的“小院士”:汤润泽》一文,介绍我的学生汤润泽。一晃近10年了,这位曾经的中国少年科学院的“小院士”,现在怎么样了呢?  相似文献   

3.
“太空垃圾是怎么来的?”“能不能在飞船上装武器?”5月17日,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主办的“院士论坛”在北京的中国科技会堂举行。400多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小实验家,正在向“神舟五号”总设计师戚韧发爷爷、“神舟六号”总设计师杨宏叔叔发问哩!  相似文献   

4.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千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富翁”,却有着青睐便宜货的“怪癖”。一次,他看到商场有打折到10元一件的衬衫,一下买了10件。他说:“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穿起来方便。”  相似文献   

5.
当同龄的小伙伴们都在看月亮数星星、捉蟋蟀逮蚂蚱的时候,河南省郑州城东小学三年级9岁的韩钧炀已经是“全国百名小院士”之一。“小院士”是怎样成长的呢?小钧炀  相似文献   

6.
去年似乎是课改进入“低谷”的一个年头,民间私下里的怀疑、抵触、否定自不必说,见诸媒体的精英层的质疑声更是不绝于耳:“发现式学习”一定优于直接传授吗?“只重知识灌输,不重社会实践,是传统的弊端,还是现代教育的歧路?”“唱唱跳跳就等于快乐?”形成重磅炸弹的是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北大院士姜伯驹和四川大学教授刘应明针对课改的提案——特别批评了数学课标的“罪过”:更改了数学的课程体系,弱化了数学“思维体操”的特性,增加了“非数学”的东西……是院士的话毕竟好使,也是课改的组织者、设计者的虚怀若谷,几个月后,教育部重新组阁…  相似文献   

7.
目前,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教学人员中,约有一半以上出自“同门”,最多的甚至达八成。在2006中国工博会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上,与会院士直言,科研“近亲繁殖”现象的日益严峻,正逐步扼杀“帅才”,危害创新能力。有关统计显示,国内大学等机构“近亲繁殖”程度比海外约高5倍,诸多教师、导师毕业于本校,且越是知名度高的单位越是明显。“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与“尖子生”选择余地小是造成“近亲繁殖”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同出一门,研究方法类似,同质性强,必然导致学术上的封闭和创新能力的减弱。而学生也很难有超越老师的勇气,一切都…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院士制度施行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院士队伍逐渐扩大,目前两院院士已经达到了千余名。院士作为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是国家给予在科学界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的最高奖励。然而,当院士逐渐成为众星捧月的对象时,当院士头衔成为有些科学家的终极追求时,科学技术的纯粹性会不会大打折扣?院士制度实施多年来有没有改进的必要?诸如此类的问题逐渐凸显,在今年两会上,农工党中央黄延楠委员的"关于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提案"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声称:“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此话出自中科院院士之口。不能不让笔者感到诧异。  相似文献   

10.
王立杰 《师道》2009,(3):6-8
人们说王玉明是“院士诗人”,或许多看到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似乎高不可攀的头衔上的光辉。而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我立刻体会到了“院士诗人”的另一种意味。王玉明的和蔼、平易与质朴,跟文人身上常有的那副“派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月6日,第九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圆满结束。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高登义、潘习哲、王宁寰等专家,以及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颁奖活动。  相似文献   

12.
[国内]     
《中国科技奖励》2012,(4):10-10
陈竺王振义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1—2012”3月31日在京举行。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两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共同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相似文献   

13.
有媒体报道,2010年刚上大学的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同学惊讶地发现,中科院院士宋玉泉竟是自己的班主任。和他一样,数干名新生成为“吉林大学名师班主任计划”的首批受益者。无独有偶,前不久,多家媒体还报道了另一则新闻: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钟南山教授又多了一个身份一“班主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教育》2009,(2):F0002-F0002,F0003-F0004
浙江省宁波中学创办于1898年,始名储才学堂,蕴含为国家培育英才之意。100多年来,宁波中学始终弘扬“爱国、进步、科学、文明”的办学主旋律,遵循“自律、自立、自强”的校训,形成了“严谨、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校风、“严谨教育,爱心育人”的教风、“勤学勤思、求真求实”的学风,培养了包括1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21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在他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增选必须是一个审慎的过程。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有资格当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究竟是如何开展的?今年的院士增选又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08,(8):15-15
近日,年逾7旬的杨叔子院士作客武汉桌学院,在与学院2000余名师生探讨如何“踏平坎坷,成人成才”时,他表示从大地震中看到“80后”的表现是很有希望的,绝不是“垮掉的一代”,相反,中国会因为“80后”而更加繁荣富强。说完,杨院士向现场的“80后”学生深深一鞠躬。显然,杨院士的这一鞠躬,蕴含的意义多多。  相似文献   

18.
曹咏梅 《成才之路》2010,(8):I0005-I0005
五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感叹。中国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追问”,让中国教育界反思至今。今年“两会”期间,钱学森的弟子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以及曾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他们认为,普遍存在于社会的浮躁情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大敌人。  相似文献   

19.
新华网北京2007年1月21日电,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1日在京揭晓。本文选取“2006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信息命制一组原创题,供总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院士一词源于西方,中国院士的产生也是受西方的影响。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便着手成立“中央研究院”,并在1935年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等众多中国最出色的学术精英被选为评议员。评议会提出选举院士的提议因抗战的全面爆发而被搁置。抗战胜利前夕,为配合南京国民政府战后重建,评议会提出选举院士的办法。1946年10月,中研院拟定了首届院士选举的办法和名额并在1947年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批准。院士候选人由不同的方面提出,以无记名方式投票选举,尽量做到不以政治身份和背景作为入选候选人和当选院士的主要凭证,而是更多地强调学术,努力做到学术独立。整个过程由分组审查和评议员投票两个环节完成,尽管程序相对正义且得到评议会通过,但依然引发一些异议。在随后1949年的历史关头,院士们也不得不做出各自不同的政治抉择。南京国民政府希望通过选举院士来团结知识分子、推动学术进步进而带动国家进步的设想终因军事失败而成泡影。尽管如此,1948年首届院士选举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院士制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