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校是道德教育研究的创新之源,是道德教育实践的践行之地。此次参加江苏省邗江中学的“‘道德课堂’沙龙”,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感受,即与上半年举行的“‘道德课堂’研讨会”相比较,课题组老师们在对“道德课堂”问题思考的深度上,在对与“道德课堂”相关的教育问题认识的广度上.在将“道德课堂”实践于课堂教学的力度上.以及在将自己的研究与心得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2.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当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义称“人本主义”,起始于14-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与道德束缚。我国自古就存在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的社会管理思想。文章认为战国秦汉初年功利主义社会心态是以追求“势利”价值观为特征的。道德沦丧,知识眨值及秩序紊乱是重要的社会病。本文认为桑弘羊提出“官办盐铁”、“严威酷刑”之“与民争利’的国家控制对策是以皇权为核心的;董仲舒强调“以教化堤防之’的道德控制对策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司马迁着眼实际,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善者因之”、“利导之”、“整齐之”及“与之争”的多层次宏现系统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子提出“不言之教”,在中国思想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言之教”主要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独特的否定性思维方式;二是反对特权的政治理想;三是“言不尽意”的艺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早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就已经确立了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三个层次。即提倡“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纯碎利他”的道德;“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加以尊重、保护和发扬”的“利己与利他统一”的道德;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敲诈勒索的思想行为”,即反对“单纯利己”的道德。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也认为世界上不外乎以下五种类型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舍己利人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人后己  相似文献   

6.
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实验小学时开始提出“活教育”这一主张。什么是活教育?陈老解释说:“活教育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新教育。‘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已经埋殁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它要摧毁传统教育的锁链。”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方面: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爱国的起点。陈老认为实施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重视道德品格和人生观的教育。他指出要从教育目的入手,把做人的道德观、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和国际主义的世界观三方面的精神,贯穿于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做中国人”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陈老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道德思想中诚信主要以“信”这一概念出现。孔子本人就其重要性从四个方面作了论述:首先,“仁”是孔子整个道德思想的精髓所在,是对各种善的品德的最高概括,而“信”则是实现“仁”的必然要求;其次,“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再次,“信”是交往之道,即诚实守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精神纽带;最后,“信”是立国之基,强调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运动》是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22课。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即“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里涉及了几个概念:民主、科学、新旧道德、新旧文学,只有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才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究其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呢?我们可以按下面的知识结构图去做  相似文献   

9.
析:mind在本句中意为“介意、反对”,后跟名词或动名词,不可跟不定式,也可接“sb.’s+动名词”。本句中对方的回答是同意他抽烟,即不介意,不反对,要用no。[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张载是北宋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注重教育的“教养”作用,认为教育的目的在“立人之性”;他重视道德教育,反对“生而知之”;提倡因材施教,重视“力行”、“立志”、‘‘能勉”:倡导良好师德风范。对于他的教师道德思想,应予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新要求、“育技”与“育人”不平衡现状、生源质量和构成出现新动向等给“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通过“明理,点理想之光”“增信,增信仰之力”“崇德,筑匠人之德”“力行,做实干之人”,探索从“迎合”青年喜好到“赢得”青年价值认同的“四史”铸魂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无论是青少年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并结合自身体会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道德观。强调个人品德修养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核心思想。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最高原则,强调为国献身的革命气慨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最高体现。毛泽东的道德理论对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现、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配朽思想,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倡导“以德治国”的今天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黄兴党内建设主张主要集中于四方面:一是主张团结,反对分裂,认为革命队伍的团结是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是强调政党的党风党德建设及党纲党规的遵守;三是重视党内人才的培养;四强调政党建设应不断进取、改革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挖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的精髓,对于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倡导社会公德、整合社会资源,并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反腐倡廉的思想主要包括: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关于反腐倡廉的主要内容等,论述了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对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尚武精神,在先秦时期已形成崇德重和的特征,视"止战"为"武"的最高境界,原因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崇德、重和的尚武特征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一直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追求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1917年后,梁启超肯定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循民本主义,以自由、平等为崇高理念;循世界主义,纳博爱精神于其中,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西方社会存在真正的法治精神,以权利为本,迷信“科学万能”,排斥道德的作用。梁启超主张立足于中国传统,走“化合中西”之路,寻求一种新的文化综合,使人类全体都得到好处。  相似文献   

18.
耻感错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既是道德认识,也是重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当前社会耻感严重错位,出现了如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人的道德意识淡薄,传统伦理主体地位丧失,道德教育存在失误,社会机制不完善和经济尚不够发达。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完善社会机制,加快经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耻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早期《申报》是西方法文化输入中国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传播西方诉讼法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主张改革审判方式,禁止刑讯,倡导公开审判,反对超期羁押,还主张引进律师辩护制度,对清末的法制变革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崇尚武力与崇尚道义是《三国演义》死亡描写的两大聚焦点。前者表现为小说作者将武艺高强作为判断英雄的价值标准,以敌人的被杀反衬英雄本色,并将武装暴力视为消灭罪恶的有效手段;后者则集中体现于推崇为道义而献身的精神哒及直面死亡的无畏心态。小说尚力与尚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小说作者对于如何建立理想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救世英雄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