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与人合作在小学一年级试验过“问答作文”教学,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回答写下来。所提的一串问题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一定的思路,学生的回答逐渐通顺连贯;问题逐渐概括,回答逐渐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一群语句。举例如下:问:现在是冬天还是春天?外面什么风吹起来了?那是一棵什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致力于语感的培养。几年来我参加了“教学与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研究”的课题实验教学。我们以联想方法为主组织课文教学(主要是指阅读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语言文字及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发展形象思维,扎扎实实地提高语感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一册第五课《小竹排在画中游》,我根据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的特点,注意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例如在讲到“树木”一词,我这样设计提问:“许许多多的树,我们叫树木。一棵树叫不叫树木?”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定义,理解了“树木”这个词的含义,准确回答了问题。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联想,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情景:“这些树一棵挨一棵,书上用了哪个词来写它们?”学生回答:“密。”我又问:“像这样密密麻麻的树,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上课时或上完课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往往回答我的是:"没有问题了,我们都懂了."那么学生们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从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有问题的,只是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或者说有的学生就不能提出问题.他们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这也成了他们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英语教学四十多年了。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课。接班开始,我总要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让他们回答我提出的几个问题:1.你对学习英语的看法是什么?你喜欢学习英语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好英语?2.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3.你自己掌握了多少单词,多少短语?我让学生将他们的回答用汉语写在纸条上,交给我。这样,我对全班  相似文献   

5.
党史,是一门历史课,同时也是一门党性很强的政治理论课。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不感兴趣,教学中曾经有学生公然问我:“学这玩艺儿有什么用?”我告诉他说:党史课本不能直接去换烧鸡,但是,作为高等学校,不能没有这门课,作为国家不能没有人去研究党史。究竟有什么用?需讲完上下两册党史才能回答。由于教学中自己时刻想到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党史教学中自己注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几年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朗费罗说 :“翻动木柴 ,可以使死灰复燃 ;同样 ,改变方法 ,也可以使知识灵活起来。”照此说法 ,在自然科学教学中 ,我们变传统的传授知识型为传授探知过程型 ,让学生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 ,自行获取科学知识 ,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  一、发现问题是学生掌握探知过程的源泉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狠抓了发现问题的训练。一是抓住课题 ,要求学生回答 ,看到题目后有什么想法 ?你最想知道什么 ?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引导学生探知 ;二是抓新知探究完毕后的想象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我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连问”?怎样“连问”?“连问”在教学中有何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连问”真正成为一种科学的实用的点拨教学方式,真切体现“点拨“的精神实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连问”的实现机制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先说明图1。教师把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作出回答的情形可能有这样几种:a直接圆满地作答;b只回答问题的一个方面;c偏题或离题。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较差的学生,出现bc两种答问情形较为多见。这时教师进行连问就相当适时、切合、重要。比如:学生答出了甲,教师问乙不也是答案吗?学生依此答甲乙,教师再连问:答甲乙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提问形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1.直叙式提问直叙式提问,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口头叙述回答。例如,在“分数”教学中可以提出:“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加、减运算的法则是什么?”等问题。这种提问形式能检查和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训练学生对定义、法则、公  相似文献   

9.
遐思录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就是课堂上的操曲者,学生就是课堂上的观剑者。 任何一部作品本身,都不仅回答着“我在写什么?”而且,也在回答着“我是怎样写的”问题。作品实质上是写作理论的形象化。 任何一个教师本身,也都不仅回答着“我在教什么?”而且,也在回答着“我是怎样教”的问题。讲课实质上是教学理论的形象化。 同时,还应诱导学生善于提问自己:“我在听什么”?同时还应回答:“我是怎样听的”问题。 处理好上述两种关系,在教与学上就会建立起把知识化为能力的桥梁。这样,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论文的分类和格式狭义的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记录和总结,也是与同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它要回答以下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了什么结果?这些结果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必须预设,精彩离不开预设。因为教学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预设是什么?预设就是打算怎样来上这节课,预设就是如何解读教材、查阅资料,预设就是制定计划、形成教案。具体点说,预设就是:这节课我要教什么?我要学生怎么样?我准备采用何种方法?我期望学生怎么回答?想深点想远点还有:学生的理想状态怎样?学生的现实状况如何?学生有不同反应我该怎么办?学生思维跑出了设定的轨道我该作何打算?可以说,预设越精,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课堂也就越精彩。那么,课堂教学该怎样预设,又要预设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1,(28):34-35
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写不完地写呀?我怎么就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呢?怎么回答好呢?准确的回答应该是:我的大脑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为学生,为教学,为教育,总是在思考着学生,反思着自己。为什么非要这样呢?我想,这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情结、爱心和信念。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些问题:学生应该如何提问,老师该问什么问题;怎样评价学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等。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在有限的课堂里抓住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和指导,以上提出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针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回答老师的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天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如果要问一个语文老师教学中最怕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定然是作文教学;如果要问一个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定然是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中最不该有但最普遍的一个怪现象。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作文难教难改,教师苦;作文难写不好得分,学生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曾有过如此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在我的教学中行之有效,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共勉。第一步: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建好语文学习百宝箱教语文的老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厚积而薄发。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下笔如有神的,这就好比电脑的内存…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整体—部分—整体”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讲读教学法。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飞夺泸定桥》一文来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课前布置预习,提出具体要求: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提出一些简单而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一步就是从整体出发,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教学时,我提出:本文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是写什么人做什么事?这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的?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飞”和“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学中,我曾反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爱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几乎同出一辙:爱就是男女之间的情感。每每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禁哑然。爱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早已缺席。何止是爱呢!时下在中学生的作文中真情的缺失几乎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也曾听到许多老师孺子不可教也、一  相似文献   

18.
要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智素质,同时又能达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站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数学教学。下面谈我的几点体会。1.以“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把课本知识设计成一个个有坡度又彼此相联的小问题,整个教学围绕解决这些问题来展开。比如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如何引发学生探究定义本质的兴趣呢?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小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如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如何使学生懂得美术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这些都是美术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曾经听过南师附中金朗竹老师在初一教的一节“图案欣赏”课,在这方面受到不少启发。金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以启发式和谈话式交叉进行的。在说明这堂课的教学目的之后,他向学生提问:什么叫图案?图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同学们都愉快地作了回答,因为课前发了《图案基础知识概述》的讲义,所以学生们回答起来并不困难。他又拿出一个白色的瓷碟和一个蓝花边图案的瓷碟对比,提出了“哪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