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情李鸿章     
一提起李鸿章 ,有人恨得咬牙切齿 ,有人则稍有同情之心 ,而众多史家对其亦褒贬不一 ,莫衷一是。梁启超称其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 ,“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曾国藩夸赞他的这名学生“才可大用”。美国人说“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 ,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但指其为“卖国贼”“窃国大盗”的人也不在少数。捧他的人也好 ,骂他的人也罢 ,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而得出的结论。我们常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好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屈指一算 ,李鸿章登上清帝国的外交舞台已是 19世纪 …  相似文献   

2.
李翰 《历史学习》2004,(4):13-13
人教版现行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61页叙述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时曾提到“论战中的封建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么是不是就该把李鸿章划入封建顽固势力的范畴呢?1895年后的李鸿章逐步淡出了中国政坛,但是他却一直留意着社会风起云涌。维新运动期间尽管李鸿章所深恶痛绝的“帝党”成员成了维新派的同盟并一直痛骂他,甚至拒绝李鸿章参加其活动,但是李鸿章还是先后为“强学会”和《强学报》捐资。对于李鸿章的这种行为,是不能简单的用“政治投机”来解释的,李鸿章作为光绪朝中最老资格…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他对时局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为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主要手段就是“师其所能,夺其所持”,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进而又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观点,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自己的洋务事业,有其为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相比.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仍有其积极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一书,归纳分析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梁认为李鸿章是“真将将之才”的兵家,是“为时势所造”的洋务“英雄”,是“应龙入井”的外交家;认为把晚清近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将“怨毒集于李之一身”是不公道的。梁与李“政治上为公敌”,然能以公平之心为史,所述凿凿,所论淳淳,为今天评价李鸿章提供了一个值得认真审视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与梁启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序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  相似文献   

6.
孙梅 《历史学习》2006,(7):28-29
李鸿章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仁见仁,智见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近代化的过程。尽管今天我们指责洋务派“认识肤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变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是惊天动地了。到19世纪80—90年代,人们还耻谈洋务。李鸿章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遭到反对是自然的了,“其时朝士皆反对合肥(李鸿章是合肥人),尤鄙言洋务”。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轶事     
在中国晚清史上 ,李鸿章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然而世人对他的评价分歧颇多 ,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但他也有凡人的性格 ,有着凡人的生活。李鸿章的学问、文章颇受曾国藩影响 ,他对曾国藩启口必称“我老师” ,恭敬如神圣。但李鸿章的日常生活很散漫 ,据说 ,刚进曾国藩幕府时 ,很不习惯曾国藩的规矩。曾国藩每顿饭都必须等到幕僚到齐后才用餐 ,缺一个人也不动筷子。李鸿章因不惯拘束 ,且懒散成性 ,对于这种严格而又有规律的生活很不适应。一天早晨 ,他假称头疼 ,没有按时起床。曾国藩接二连三派人催他 ,一定要等他来了才吃饭。李鸿章只得慌忙披…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特别是洋务经济思想及其活动,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解放前一些论者对他评论有褒有贬。解放以来,史学界许多论者鉴于李鸿章戴有“汉奸”、“卖国贼”头衔,而不敢问津。近几年来,虽有《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专论文章问世,但至今仍未见到李鸿章的洋务经济思想专论。而许多论者认为,剖析李鸿章的洋务经济思想及其活动,却是研究洋务运动不可回避或缺少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驰骋半个世纪。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他是中国封建官僚主义与西方思潮撞击下一个悲哀的产物,却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和外交近代化道路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近代史上罕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  相似文献   

10.
“外须和戎”是李鸿章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的认识出发而揭示的一条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他处理对外交涉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字外交贯穿于李鸿章外交活动的始终。由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且在外交谈判中经常表现为妥协、退让,因此史学界的很多人都认为外须和戎就是拱  相似文献   

11.
“就文学论,就人物论,鲁迅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是现在小青年的口头禅,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这个词用来指鲁迅,什么意思呢?我只好试着说下去,看看能不能说出意思来。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70年了,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愤怒激烈、嫉恶如仇、是“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地位余明侠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十分复杂的人物,是非功过,集于一身。本文拟从近代铁路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陈述自己的某些看法。可以说,中国近代之有铁路,是与李鸿章的努力分不开的。在他的倡导下,开始用火车站代替驿站,用蒸汽...  相似文献   

13.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开明的封建官僚。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兴办洋务来实现国家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极力妥协,并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主要卖国贼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虽然,其人物之位置果何等乎?其与中外人物比较,果有若何之价值乎?试一一论列之。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历时30余年。这一时期,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日趋加深的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局”时期。震惊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人物积极从国外引进军事装备和机器生产,师其所长,夺其所恃,并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于实践。洋务运动便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斗士梁启超不得不流亡日本.在日本,梁氏很快学会了日语,这使他有机会大量阅读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版书籍.这正如其在《东籍月旦·叙论》中所说的:“新习得一外国语言文字,如新寻得一殖民地.”对此,梁氏颇感欣慰,他说:“居日本东京者一年,稍能读东文,思想为之一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梁氏借鉴欧美、日本的史学理论,开始了企图打破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的探索.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梁启超于1901年发表了《南海康先生传》和《李鸿章》这两部重要的当代人物专传.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是中国在19世纪发生的早期现代化历程。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到今天仍莫衷一是。海外学者牟复礼从军队现代化等角度,严厉指责李鸿章的洋务活动。通过史实资料等,从19世纪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困境、近代中国军队现代化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牟复礼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失偏颇,李鸿章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应得到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在晚清政坛上沉浮近40年,总揽清廷内政、外交,军事大权20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尽管他去世已有100多年了,但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正是由于李鸿章的复杂性和争议性,所以对他的评价、研究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洋务、外交、战争、思想及其是否爱国等等。  相似文献   

19.
1889年4月,张之洞在《请缓造津通改建腹省干路》的奏折里最早提议修筑芦汉铁路(即芦沟桥至汉口,1901年法国延长至北京前门西站,又改称京汉路).他指出芦汉铁路是“铁路之枢纽,干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所萃也”.同月,清廷表示建设铁路干线是“一至不易之策,即可毅然兴办,毋庸筑室道谋”.并上谕李鸿章、张之洞会同海军衙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一个颇多争议的人物,而其“全盘西化”论尤遭贬斥。最近李振霞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现代哲学人物评传》(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胡适”一章中对胡氏“全盘西化”论进行了辨析,令人耳目一新。掩卷沉思,我得到了一些启示:胡适的思想基本上是前后一贯的,他一生都把实用主义作为自己思考一切问题的指导思想,“全盘西化”论虽然走进了死胡同,但却留下了一些值得反刍的思想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