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谈的带“他”结构是指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句法现象: ①、这件事一定搞他个一清二楚。②、回国后,我一定要睡他个三天三夜。③、今年先种他几亩试验田。对于这种结构,语法界早已注意研究,但各家的说法却不尽相同。赵元任先生(《汉语口语语法》)、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都认为它们是双宾式,其中“他”是假  相似文献   

2.
主谓易位,是指句子的主谓成分位置变换,而句法关系不变的一种言语表达形式,是古汉语中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按其谓语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它区分为形容词谓语的易位、名词谓语的易位、代词谓语的易位、动词谓语的易位、副词谓语的易位等多种类别.将它同现代汉语主谓易位句进行比较,还会发现:一、古汉语主谓易位并非“特殊文言句法”,它的结构与功能和现代汉语主谓易位大体一致;二、古汉语主谓易位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语气停顿;三、主谓易位是相对常规主谓句而言的,不能恢复为常规句的不是主谓易位句;四、主谓易位的形成原因并非都是为了突出强调主要信息,有的完全是话题追补;五、应将主谓易位和呼语后置区别开来。主谓易位句并非单一的语法问题,也非纯粹的修辞现象,只有结合三个平面理论来分析它,才会得出更全面更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汉语口语语法》是结合语音因素系统研究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旨出了语音和语法之间的密切关系,对语言单位和语法结构单位的确定和语言结构类型析描写时密切联系语音特征,将语言特征作为区分各种语言形式标准之一,并借助语音消除歧义。语音是汉语重要的形式特征,新世纪需要“句法、语义、语用、语音”相结合“四个平面”的语法观。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的专著——《新著国语文法》出版六十周年。《新著国语文法》是国语运动的产物,是汉语语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揭示白话文内在规律”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这一部比较完整而又独具特色的开创巨作以句法成分为核心,将标点符号和修辞引进了语法专著,建立了“句本位”教学思想。时隔六十年,汉语语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句本位”教学规制的基本思想却一直在指导着传统语法的教学工作,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也给研究语法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史存直先生提出的“回  相似文献   

5.
符号视角下的词和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词,词是什么。关于词的界说问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我们先扼要介绍一些这方面的论述: 1.王力先生认为:“一个词,就是一个简单的意义单位。”(《中国语法纲要》) 2.吕叔湘先生说:“语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是词。”(《语法学习》) 3.陆志韦先生认为:“凡是拼音的时候必得联起来写的一堆字母就是一个词。”(《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4.高名凯先生说:“词是语言建筑材料的单位,它表达一个概念,而有一个语音形式。”(《汉语语法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语音停顿与词义表达的关系问题。一、语音停顿和词语分合;二、语音停顿和语法层次;三、语音停顿和语用结构;四、语音停顿的灵活运用。 一、语音停顿和词语分合 什么是停顿?至今能被普遍认可的说法是:“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不少论著试图将停顿分类,有语法停顿、逻辑停顿、生理停顿,心理停顿、感情停顿等等,实际上,从广义上讲,停顿是生理需要,更是表意的需要。就表意而言,  相似文献   

7.
一般讲语法只讲到句子为止,句群、段落、篇章则被认为属于作文法的范围,语法学管不着,也不该管。在我国,把句群、段落、篇章放到语法里讲,而且讲得比较系统的,首先是而且只是黎锦熙、刘世儒两位先生合著的《汉语语法教材》(第三篇)。这部著作是196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们之后,似乎很少有人再这样做了。吕叔湘先生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段和段之间的联系,往往应用语法手段(主要是虚词),但是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手段,如偶句、排句、问答等等;还常常只依靠意义上的连贯,没有形式标志。因此,篇章段落的分析方法和句子内部的分析方法有较大的差别,语法分析到句子为止,还是有点理由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马氏文通》句读论中顿、读、句这三个语法单位。提出“顿”不是一级语法单位,“读”中的矛盾是因为没有把传统的东西和外来的东西统一起来,《文通》不立复句自有其根据和合理性。文章认为马氏的析句法是比较科学的,对西方语法体系的模仿反映了作者头脑中的语法思想。  相似文献   

9.
程慕宏 《学语文》2002,(1):22-22
先看句子:“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他的名字,叫能行的来代替吧。”这是孙犁先生《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中的句子,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此句疑有不妥,今略作分析,以为同行备课一助。 原句是一个“把字句”。“把”字句的句法特征是,“把字句中的动词不能再带有受事宾语,但是可以带其他性质的宾语”(倪宝元、张宗正《实用汉语语法》,第154页)。原句中“抹去”带有受事宾语“他的名字”,因此不符合“把”字句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思珩先生在贵刊2000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顿号常用在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语气词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大,因此应该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李先生以此为依据,认为“这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功能句法中“主从关系”的若干问题,作者认为:(1)功能句法中的“主从关系”不同于传统语法的“主从关系”;(2)“主从关系”不妨看作是“内嵌”的一种形式;(3)小句复合体不是“高于”小句的句法单位,小句的成分可以由词组/短语体现(这个词组/短语还可以内嵌有同级的词组/短语或高一级的小句),也可以由小句体现(即小句平面上的内嵌);(4)韩礼德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表示的是并列关系的小句之间的关系,不能全面概括内嵌小句与相关小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愚公移山》中“而山不加增”一句,中学语文课本末作诠释,廖序东先生的《文言语法分折》把“加”作为副词,训为“更加”,作句子的状语,来修饰动词谓语“增”,不少同志在讲解这一句时也这样解释,把全句译为“可是山不更加增高”。笔者认为,这样训释是欠恰当的。从字义上看,单独一个“加”字,可作副词“更加”,但这不是它的本义。《说文》: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般的语法书上都这样说:词序的安排和虚词的运用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有主要就有次要,汉语中次要的语法手段还有哪些,语法书上又见不到。拙文拟对语音停顿的语法功能作一点简要论述,权当拾遗补漏,并就教于方家。 对于语音停顿的语法功能,很早就有人意识到了。林焘先生早在62年就曾以“三加四乘五”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三加四乘五 (a)/s(?)n,jia,si,ch(?)ng w(?)/ (b)/s(?)n;ji(?),si,ch(?)ng w(?)/ 2a在“四”后有较大的停顿;“三加 四”是主语,“乘五”是谓语;用算式来表示是:(3+4)×5=35。2b在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文通》孕育了“句本位”思想,创立了词法、句法分立的语法体系,客观总结了古汉语语法规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文通》的主要缺点是句成分设置残缺不全,语法概念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关恩娣 《考试周刊》2011,(78):97-98
对存在句的生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及语法化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分析和解释;语存在句的生成、发展和演变过程,指出存在句的基本要素《括存在地点、存在主体和存在关系;蕴含“存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进入存在句:语法化对存在句产生了“虚化”和“语法化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修辞学习》和《营口师专学报》两家杂志联合发起的语法修辞能否结合问题的讨论,在语法学界和修辞学界都是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它对语法学、修辞学的研究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讨论中,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可以结合,以复旦大学的郭绍虞先生为代表.一种认为不能结合,以史锡尧先生为代表.郭绍虞先生在他晚年所著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指出:“汉语的语法可说经常与修辞相结合的.结合是正常的,不结合是部分.”并从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汉语语法一方面非常容易,一方面又非常复杂.汉语语法的复杂性即在于汉语语法经常与修辞相结合,因而“语句组织”“丰富多采”,变化多端.并批评“洋框框”的语法只是“分别词类”“规定语句组织规律”,因而不能解释密切结合着修辞的汉语语法的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何芋是甘”语出周容的《芋老人传》。课文注曰:喜欢吃什么芋。这是动宾倒装的句法,表示强调。显然,注释者把句中的“是”当作表示宾语前置的助词来理解的。我认为不妥。首先,它不符合古汉语中如“唯命是听”“唯余马首是瞻”等。“唯……是……”的固定动宾倒装句式,也不符合“何陋之有”“何罪之有”等“何……之……”的习惯用法。其次,把“何芋是甘”看作宾语前置加以注释,则与文意也相违背。  相似文献   

18.
论句本位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本位语法为黎锦熙先生所倡导。对词类本位语法而言,句本位语法是一种重大的革新与进步。本文前四部分先论述黎先生句本位语法思想形成的三个因素:一、对汉语特点的认识;二、国外语法著作的影响;三、教学实践的体会。然后对句本位语法教材——《新著国语文法》和以句子为中心的教法,对句本位语法的析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以及析句结果的表示法——图解法和读书标记法等作了全面的回顾与评价。本文最后一部分着重论述黎先生的句本位语法思想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应好好地继承,并应吸收现在语法与语法教学法研究的新成果加以丰富和发展。语法教学因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不同,教材和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句子为中心的语法教材和教学法可以供实验,供选择,也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动词后面的"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是处在动词后面的“到” ,它们在句中所发生的组合关系和表意作用是不同的。因此 ,不能作相同的处理。粘附性、语音停顿、“得”的换用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动词后面的“到”的词性和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格”辨》(TheCaseforCase)一文是美国语言学家菲尔摩创立格语法的经典文献。文章通过梳理《“格”辨》中格、格框架以及深层格等核心概念,重点解读该文中格语法的体系建构。文章认为,《“格”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深层结构中引入格以实现对转换语法的修正,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创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格语法体系;《“格”辨》的意义在于将语义和句法结合,开启句法语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