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所谓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针对过去教学的“封闭性”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指令性”的成份,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和运用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较为充分的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活动总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维活动。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巧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群体思维激发的有效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真心感悟、自主观察、自觉思维,激发学生发现和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构建思维型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在承担“陕西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研究”和其他有关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胡卫平教授的指导下.应用胡教授提出的“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开展了“思维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可以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在讲课时讲得准确,条理清楚,既有重点又有系统性之外,必须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议”、“讲”、“看”、“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思维活动,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里,思维信息的交流是主要活动的形式。实践表明,教师如能充分而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办事,使师生间的认识程序达到“同步”,引起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促使师生的思维“同步”谈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陈永泉 《课外阅读》2011,(4):158-15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现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冯步寿 《广西教育》2010,(22):60-61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涵,学生的语言表达是思维的直接反映。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数学语言贫乏,举手发言寥寥无几,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尤为突出。有人归咎于学生的年龄小,归咎于学科的必然,认为学生会“做”数学就行,“说”是语文学科的事情,从而忽视了“说”的训练。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思维是无限的.为学生创建科学探究的“思维场”,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开拓思维的空间,是科学课堂教学应落实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适时“布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让学生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勾起学生思维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灵感、诱发学生思维激情”,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引入.犹如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电影的“序幕”.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10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提问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应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激活剂”或“催化剂”,它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课堂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未经设计的提问,在这些提问下,课堂教学似乎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却没有丝毫彰显.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该精心地“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借“问”来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12.
“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问题,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往往在一问之后依据学生的发言再次提问,直到学生形成正确的解答为止,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追问可以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葛伟鞍 《考试周刊》2010,(43):188-189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多角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创新,培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欣赏”知识、“利用”知识.在与知识“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唤醒学生思维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师的指引和启发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思维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以学情为“基础”、以练习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祝莲 《学周刊C版》2014,(9):134-134
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也不例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就是“抛锚,设链”,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思维如何被激发并积极发散、思考方向是否正确、能否有序、流畅、开阔地进行思维,都与教师的“抛锚,设链”有关。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精心抛锚与设链。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抛锚”的时机和“设链”的方法等。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启动时激发、诱导,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启发、诱导,在学生思维僵化时活化、开导。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应正确认识“动”的涵义,这也是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的基础.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包含学生的表现,看学生是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是要求学生“动”起来.而此处的“动”,不但有“学生做、学生说”这类显性的动,更重要的是有“学生想、学生思”这类隐性的动.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动”起来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离不开老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可动”,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会动”.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正确认识、妥善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方法恰当、时机适宜、频率适度的“导” ,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我们认为 ,要优化学生学习反馈过程中的“导” ,必须把握好三“度”———广度、精度和深度。一、广度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在小学生的思维中 ,单向思维强于多向思维 ,纵向思维强于横向思维。因此 ,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 ,往往只注意问题的某一…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提问的质量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极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提问必须注意六“度”。一、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因教师把握不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出现:过易,学生“起哄”;过难,学生“卡壳”。所以教师的提问,必须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绝大多数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二、梯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相似文献   

19.
“变序式”课堂教学结构,是立足于具体的课文内容,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不违背原作“文路”的前提下,就原文现成的编辑思路,进行合理的解剖、整理加工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它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逐步促使和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20.
孟祥建 《成才之路》2009,(36):76-76
数学课堂教学是“问题”教学,“问题教学”的基础在于思维活动的启发与引导,因此课堂教学中正确地关注学生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