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朝被确立以来,历1300年而不衰。近代以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科举制度走到了历史的尽头,1905年被明令禁止。它对社会政治、思想及文化都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可概括为:1.摧残士子,造成了近代人才的缺乏;2.败坏士习,加深了近代政治的腐败;3.窒息思想,延缓了近代政治改革的进程;4.禁锢智慧,影响了近代科学文化的繁荣。科举制的废止,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王丹 《文教资料》2007,(21):124-126
清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书院的积弊也日趋严重,在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书院的改革势在必行。戊戌变法时期和新政时期的书院改学堂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冯桂芬揭示了科举教育制度的弊病,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教育与书院教育,设立西学教育机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实用人才。冯桂芬改革科举教育制度的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对晚清教育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是以废除科举制度为突破口 ,由此推动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最终确立。受科举考试改革迟缓的制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招生入学、教学过程、毕业考试等环节上表现出过渡性特征。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创立阶段 ,外来性占主导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近一步发展 ,新式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地化  相似文献   

5.
北宋前期朝廷通过改革科举制度 ,扩大取士数量 ,促使士人阶层重新形成和扩大。而朝廷又无力通过兴办官学来为士人提供求学之所。具有私学性质的书院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 ,北宋书院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 ,由于受科举制度改革和官学萧条的影响 ,大部分书院只是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 ,没有真正体现书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该书由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杨齐福副教授撰写 ,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 6章 ,分别是 :近代社会转型与科举制度危机、近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废除、传教士与近代科举制度改革、新概念的生成及其对科举制度的冲击、近代新教育的出现与科举制度的终结、余论。作者深入挖掘史料 ,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模式 ,运用纵横结合的研究方法 ,从纵向考察科举变革的历程 ,从横向探究科举衰亡的文化因素。这有助于人们全面透视科举制度在近代的发展轨迹 ,更好地把握近代社会大变动的真相 ,进而认识近代文化发展的规律 ,凸显…  相似文献   

7.
清代广州书院在发展进程中逐步构建起一个层级书院网络,并通过这个网络影响和带动了广州乃至广东的文化教育发展,并有效地调动起商人阶层的求学积极性,争取到商业资本对书院发展的支持。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清朝的书院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强力作为,也得力于官、绅、商的有效互动。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使书院的社会功能转向了协助地方官府规范和引导区域文化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廷富 《文教资料》2012,(19):137-139
从隋代至清末的一千三百多年间,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国家管理与政治实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有其合理性与进步性,但其后来内容上的规范化、形式上的程式化和价值取向上的利禄性,使其最终走向极端封闭和衰败,阻碍了我国社会形式进化,延缓了我国近代化进程。重新审视科举制度,客观评价科举制度对我国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香港西医书院的创办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于1887年的香港西医书院,是香港的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医学高等教育的发端。该书院的组织机构、课程设置、考试方法及师资建设等,全面引进近代西方教育体系,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书院改制是指晚清"新政"时期对传统书院制度的改革。在清末"废书院,兴学堂"的浪潮中,贵州逐步完成了对大小书院的改制。书院改制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产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特殊的国内社会环境,是多种社会力量合成的产物。贵州书院改制不仅仅是贵州教育制度的变革,也是清末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清代甘肃书院时间分布特点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书院高度官学化的大背景下,甘肃实现了书院教育的普及,从省会到各府州县,甚至有些乡村,都有了书院教育。甘肃书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准备、兴盛、回落、中兴和废止几个阶段。甘肃书院的发展一方面折射着清廷文教政策和国内时局的变化,同时也受甘肃本土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甘肃书院的发展和全国书院发展不相一致,因此可以说,甘肃是清代书院发展中一个非代表性地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书院研究中的分歧主要有书院名称始见时间、具有教学功能书院的起始时间、书院与科举的关系、书院发展的阶段和若干里程碑、书院办学性质、书院办学程度、书院内部的组织管理问题、书院“制度”、书院现代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的辨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古代书院。  相似文献   

13.
明代书院是在明中后期官学衰微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背景使明代书院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但基于惯习,明代书院还是保留着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制度特点,使书院依然是明中后期最有活力的教育形式,扮演着批判当时教育弊端,提供新的教育经验的先导。书院的官学化使书院教育能够得到官方的支持,这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更有着积极的意义,明代甘肃始有书院,在很大程度上是书院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清末书院改制与学堂兴起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改制及学堂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社会变革是书院改制,学堂兴起的根本动因;清末书院自身积弊太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其改制的内在依据。书院改制的两次高潮是19世纪末的戊戌书院改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书院改制。书院改制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颇多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管理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古代书院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我国部分高校推行书院制这一现象出发,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与意义,以期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的废止对近代教育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促进了制度儒学的终结,使得传统的经史学科地位削弱,教育的主要场域从乡村转向城市,从传统书院转向现代新式学堂。学校的学科体系也随之转变,课程内容由以人文为主体转向以科学为主体,这些转向共同组成了近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科举场域是科举制度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自身的发展逻辑。科举场域、科举资本、科举惯〉--j的研究领域与“书院学”研究有着内在的关系,“科举学”研究不仅是“书院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科举学”研究拓展“书院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书院教育制度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发展经历了几度盛衰循环,体现出“以道抗势”与“以道附势”的双重性格。表面上看,“以道抗势”体现出“道”“势”的矛盾冲突,但实质上,由于“以道抗势”蕴涵的“道”“势”对立并不是“势”与“非势”的对立,而是此“势”与彼“势”的对立,即书院所倡导的理想之“势”与现实之“势”的对立,因此,“道”“势”是内在相依且可以转化的。“道”“势”相依既构成书院制度发展的内在脉络,也使得书院制度具有无法摆脱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9.
书院的经费管理对书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清代,管理更加完善,加强对清代书院经费管理制度及其方式的研究,对我国独立学院的经费如何更有效的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