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不仅属于婴幼儿,而且属于成人。正如依恋理论的奠基人鲍尔比(Bowlby)所说,依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成人的依恋可以传递给下一代,并对早期亲子关系和婴幼儿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分析了《正常人》中成年人依恋理论风格下的依恋类型。研究发现小说中玛丽安的依恋类型主要体现为专注型、恐惧型和安全型;研究同时发现,玛丽安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时候经历了精神聚焦疗法的三个阶段,即情绪接纳、情绪调节以及真情回应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形成亲子依恋,而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会对个体的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鲍尔贝进行依恋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有大量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使人们了解了依恋的概念以及依恋形成的标志,并将依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依恋不仅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斯皮茨是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重要发展者.他的理论主要针对生命头两年,尤其是第一年的婴儿,将其间发生的微笑反应、陌生人焦虑和摇头说"不"作为心理发展的三个指征,以此来描述自我与客体关系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婴儿两种心理病理学,并提出依恋性治疗方法.尤为可贵的是,他将精神分析的临床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同时积极采用测验法和电影方法,进一步推动了精神分析向正常心理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寄宿制幼儿教育一直受人关注,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对此褒贬不一。在西方,由于受心理学家鲍尔比依恋理论的影响,最好的托幼机构不如一位最好的母亲的观点颇有市场。心理学家斯皮茨对孤儿院儿童发展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母  相似文献   

6.
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关注的焦点,而爱与爱的缺失是其作品着力表现的主题,她的新作《慈悲》也不例外。依照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从爱的缺失、爱的寻找和爱的回归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女儿对母亲的依恋,以期找到奴隶下一代走出伤痛获得救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理动力人格取向的依恋研究验证了当代心理动力理论和依恋理论提出的假设。威胁无意识激活与依恋有关的表征,进而影响个体对有关依恋的材料的认知加工,并在依恋风格上表现出差异性。应对内部冲突的防御陛压抑和投射是去激活策略的特征。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把以安全感为基础的两种自我表征作为缓解压力、解除困扰的内部资源。  相似文献   

8.
寄宿制托幼机构的教育一直受人关注,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对此褒贬不一。在西方,由于受心理学家鲍尔比“依恋理论”的影响,因此“最好的托幼机构不如一位最坏的母亲”的观点颇有市场。心理学家斯皮茨对孤儿院儿童发展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母爱剥夺”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极为不利。依照传统的依恋理论,在婴幼儿期获得安全感的人,较容易和他人相处,能服从母亲的要求,并且很少依赖成人;反之,则会在日后人格的形成、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9.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短篇小说《学游泳》讲述了辛格尔顿夫妇针对儿子保罗学习游泳展开的争斗。小说中对夫妻二人关系不睦及保罗对母亲的依恋的叙述继承了传统的“俄狄浦斯情结”母题。但文本中对夫妻二人各自心理的详尽叙述和保罗最终"游离"父母的言简意赅的描述,则在叙事层面上修正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子对母亲先天依恋及由此产生的恋母情结的过度强调,表现了斯威夫特对"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母题的阐释和反思,及其对成长主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鲁淑兰 《考试周刊》2009,(50):34-35
精神分析学是由奥地利心理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此理论最初运用于精神病的治疗方面,后因为涉及潜意识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且与文学创造有密切的关系,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评论。经过一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精神分析学已经自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并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乃至哲学等广泛领域等。本文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中的"情结"理论及力比多理论来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人物形象作大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亲子关系中,有些家长希望能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给孩子全方位的呵护,渴望达到亲密无间的境界。根据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安斯沃思等有关婴儿依恋发展阶段的研究,年龄在6个月到2岁的婴儿处于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此时的婴儿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表现为明显地依恋母亲。母亲与婴儿之间保持亲密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能让婴儿获  相似文献   

12.
阿德勒治疗法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最早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以其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几种心理治疗方法之一。这一治疗方法对弗洛伊德开创的古典精神分析治疗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古典精神分析治疗许多基本的思想与方法原则;另一方面,它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古典精神分析治疗的概念、观点和具体技术。文章对阿德勒治疗法与古典精神分析治疗的这种复杂关系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依恋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依恋研究史为线索综述了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依恋评估方法的发展、依恋与个体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关系等几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在依恋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安娜·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娜·弗洛伊德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她对精神分析的贡献具有独立性与原创性。《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扩展和深化了防御机制的概念与功能,为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学领域,提出了精神分析的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以及诊断图、发展线索等理论,并将儿童精神分析思想应用于教育、法律、儿科学等领域,为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建构与应用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依恋理论作为理解儿童个性 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理论,从动 力机制的角度讨论了依恋安全程 度对个体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 影响,本文拟从依恋研究的视角 和研究成果分析依恋影响师生关 系的机制,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 立提供微观指导。 一、依恋的理论及发展 Bowlby提出的依恋理论,是  相似文献   

16.
喜欢你,有道理!依恋是婴幼儿与母亲或亲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结,一般在婴儿出生后半年开始形成。依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鲍尔比(Bowlby)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建立一种温暖、亲密、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获得了满足,也感到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宝宝把与母亲的依恋作为“定位的灯塔”,向外辐射到与其他人的人际交往中。有着安全依恋的宝宝,容易与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没有形成安全依恋的宝宝,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缺乏安全…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析理论从弗洛伊德时代发展到埃里克森时代经历了很大的理论变迁。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倡导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基本上是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先导,并在继承弗洛伊德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提出了某些超越弗洛伊德理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范围。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埃克里森也并没有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生物学观点的束缚。今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正确评价和把握这个理论的发展动态,是科学和哲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考察了弗兰克尔存在分析人格理论的产生条件和基本内容,并对之提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文中指出,这一理论是西方心理学从精神分析向人本主义转变的桥梁。对克服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缺陷,对于我们思考人格问题均有积极意义。同时,本文也批评了这一理论不应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不该为宗教神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以及不该矫枉过正,一叶障目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考察了弗兰克尔存在分析人格理论的产生条件和基本内容,并对之提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文中指出,这一理论是西方心理学从精神分析向人本主义转变的桥梁,对克服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缺陷,对于我们思考人格问题均有积极意义。同时,本文也批评了这一理论不应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不该为宗教神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以及不该矫枉过正,一叶障目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早期教育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关键期理论提供了早期感知教育、言语教育等的理论基础,智力发展速率、精神分析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习惯论及依恋理论分别提供了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早期人格培养、早期知识学习、早期行为习惯培养、早期情感培养及早期人际关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