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现状入手,对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继而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三方面提高地方高校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的教学对策,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研究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颖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103-106
论文主要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等方面研究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研究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应用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以应用求生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地方性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科应用性一般是对学科体制健全程度和发展水平进行衡量的标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高校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成为教研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入手,对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全面优化开展。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视为高校的一个重要基础专业,有其固有的优势。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高校转型改革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弱势与不足也凸显出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合理、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使汉语言文学专业陷入尴尬境地。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为其转型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应该针对实际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工作。本文从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我国学科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语言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纵观古今,语言能力的表达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人生修养。目前各大高校都在进行改革,高校的汉语言专业当然也不例外,旧的教学理念需要被摒弃,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汉语言学科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适应现今的社会,以社会中需要的岗位来进行课程的重点培养和解说,以免学生满腹经纶却无处可用。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转型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各大学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该学科培养了中文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当前,汉语言文学社会需求广泛,就业规模大,各大岗位均缺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时代发展下,我国当前的科教事业受到了大规模冲击,对于人才的需求在逐步变化中,这对传统的汉语言专业而言不啻为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探讨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特点,总结了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建国以来一直是我国高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使得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必须成为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本专业要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汉语言文学类通识课程对培养理工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有着显著的意义。但是目前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还差强人意。本文提出:只有破除观念上的障碍,建立较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类通识课程体系,完善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学科与专业的设置原则、目的来看,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的行业、职业分工需求相适应;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境地和趋势来看,专业的设置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求职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计与发展,必须考虑其职业应用性。但是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批判性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等通用于各行各业各职位的基础应用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设置新闻出版、秘书、语文教育等专业的课程,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跨专业应用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常规选择。本文结合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情况,试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模式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     
正专业解读汉语言文学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对中学语文的理解,学习课文中所涉及的字、词、语法现象、修辞现象、文化常识等内容,侧重点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学基础知识。而高校中所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在此基础上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重人文,轻工具"现象,探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明确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授课模式、增设实践环节、完善教学评价等,积极探索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F0003-F0003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在原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哈尔滨市教育学院中文系、哈尔滨大学文法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的基础之上,于2000年3月升为本科专业,是校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16.
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本科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了。传统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环节的强化等四个方面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祥文 《教书育人》2011,(18):26-27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综合类与师范类院校中设置最普遍的一个传统的基础性文科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复合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理工类与财经类院校也纷纷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改变  相似文献   

18.
汉语言文学作为培养汉语学科人才的专业知识,因为其学科本身性质和其他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存在很大不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一直不是很高,而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定要不断增强专业应用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特点及提高其专业应用性的一些策略做叙述。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规律的专业。临沂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调研.确定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创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为外语工具课程、网络工具课程、基础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方向骨干课程和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五个部分,体现出创新性、实用性和国际化等方面的鲜明特色。经过从方案到实施的推进、从形式到内容的推进、从教师到学生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初步显示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科呈梯形结构,即学科基础平台深厚但并不刻意追求高尖端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二是不取研究型大学的狭义的"文学"概念,而取广义的"文学"概念。由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与职业的具有"对称"与"非对称性"的双重特性,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既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专才",也非高职高专的"职业匠才",而是"职业专才";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不是培养"有用的工具"。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改革猜想有三:首先是以"泛文学概念"改造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加以改造;其次是建议国家高校学科目录中增设"汉语言文学写作",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第三是建议高校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文学"之下设置"汉语言文学与企业文化"专业,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