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现状分析,认为完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避免对原有政策的路径依赖,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以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的竞争已由传统的以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为主的硬实力竞争扩展和深入到了大学文化层面的软实力竞争。本文通过审视民办高校的历史、现实形态和未来规划,分析民办组织制度的特性和内外部环境,论述民办高校文化力的形成潜能、能量流失及如何有效激发等问题,希望借此促进民办高校文化建设工程的持续性和整体性,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在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语言,英语既是我们交际与沟通的有效工具,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也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非常重要的渠道.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是高校一门必修课.此门课程的教学应体现自身特色,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存在的两难困境,并从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中西文化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重视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建设中的中西文化平衡问题;培养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利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等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两难困境的策略,以期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社会主义的本质,构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来源和主体内容。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文化路径。正确认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促进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和动力所在,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前沿阵地.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大学文化软实力休戚相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大学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动力载体.发挥大学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引擎功效,大学需要铸造鲜明的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特色,需要发挥大学所在地域的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功效,需要彰显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教学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之间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重视“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该文提出三点建议,力图通过教材、教师以及大学英语考试三方面的改革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及提升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赵玉宏 《海外英语》2013,(15):224-225
大学英语教学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之间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重视"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该文提出三点建议,力图通过教材、教师以及大学英语考试三方面的改革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及提升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软实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与高校软实力是大学办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主要包括大学文化精神、大学文化模式、大学文化理念和大学文化载体四个方面。高校软实力涵括了高校的吸引力、影响力、文化力、制度力、公关力、组织力等要素。软实力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文化,充满活力的大学文化是构建和强化大学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学校的文化品格,塑造高层次的大学精神,形成日趋稳定的优良校风,提升学校声誉、增强办学能力,促进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管理包括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需要优秀文化的支撑,研究中国大学软实力,需要自觉纳入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文化具有精神境界上的包容性、是非判断上的道德性、价值取向上的发展性、实现路径上的平衡性等特征,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来源,在观照大学软实力方面,具有满足大学软实力建设整体性布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重塑大学价值观等方面的意义,成为研究大学软实力的理论和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提升高校发展软实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高校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是高校自身发展及参与竞争的重要力量。高校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力量源泉,也是软实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升高校软实力,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主题、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加强大学文化创新、突显大学办学特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因此,大学软实力的发展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与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软实力的内涵以及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关系进行阐述和探析,并针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四大基本职能之一。为了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高等学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大学,文化软实力尚亟待提升。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有着自身的内涵特质,要加以把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更要加强整体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域来衡量中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是当前学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弘扬大学精神,始终保持学术自由的精神品质;发挥特有优势,坚持文化传承和学术创新的统一;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彰显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和独特魅力,是中国民办高校提升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高校本身。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内涵,是大学鲜明特色的源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建设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是高校强内涵、练内功、增强办学软实力的根本措施。创建一流大学,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呼唤大学文化的建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该文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现状着手,结合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突出表现为,文化向心力上信仰缺失、文化传播力上对外传播不足、文化发展力上体制不健全和文化影响力上话语权受到冲击。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向心力,加大硬实力投入,增强文化传播力,改革与创新文化体制,拓展文化发展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国家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以单纯经济、军事和科技为代表的"硬实力"间的比拼,而是包括"软实力"在内的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软实力"国家综合国力构成中又起着"硬实力"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是决定国家间竞争胜败的关键点之一。大学作为孕育国家精英的摇篮,如何通过大学文化建设提高我国"软实力",是一个极度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大学文化建设中应:1.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平台,提高传统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2.以大学文化为媒介,提高民族凝聚力;3.以大学文化建设为手段,提升世界对我国的认同感。最终,通过大学文化建设有效提升我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国家主流文化的载体,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对于制定国家文化建设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文章简要梳理了国内高教界关于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并就当前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集中华五千年文明于一身的国家,举国上下既有着一致的民族情怀和家国梦想,各个地区也有着各自的区域文化。那么,如何运用地方文献资料为提升该区域的文化软实力服务、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出贡献呢?这需要地方建设者在努力发掘本区域的特色文化,建立各项文化建设机制,完善各项文化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国家个各级政府制定的文化建设制度,促进区域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