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潜在影响,可将未来就业岗位划分为四个区域:安全区、慢变区、危险区和结合区,并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替代效应主要发生在强调弱社交、结构化和低技能的危险区;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创造效应则主要发生在强调强社交、非结构化和高技能的安全区;而在慢变区和结合区内,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潜在影响兼具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是发生替代效应还是发生创造效应,主要取决于该区域内的劳动者是否具备人工智能商数,以及是否能实现人机共舞。因此,高等教育要提早谋划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教育模式,通过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失业危机。对于安全区而言,人工智能替代就业的可能性较小,但也并不是绝无可能;对于慢变区而言,尽管人工智能渗透的速度、深度和力度没有那么明显,但教育仍要做好随时迎接人工智能的准备;对于结合区而言,教育大有所为,关键在于让未来劳动者具备与机器协作共生的能力;对于危险区而言,高等教育依然能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产业领域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的出现,取代了会计岗位上的多项基础性工作,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上的应用,探究人工智能给高校毕业生在未来就业中带来的利与弊,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新兴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潜力。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替代了一些工作岗位,引起了一定的失业情况,也使得人们担忧起未来自身的就业情况。但是人工智能在替代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未来的趋势依旧会是人机协作。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为人们带来新的工作机遇,应当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智能工作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变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毕业遇到的头等大事是就业。如何理性认识求职过程的挑战与机遇,也就自然地成为求职心理准备和求职实务准备的首要问题。因此,理性认识大学生求职挑战与求职机遇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现实状态、就业期待欲望的意义、就业人文素质的作用,不仅是大学职能部门应尽的教育职责,也是推进我国高级人才市场良性培育和高级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团委作为联结共青团和大学生的基层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学生处等其他职能部门相比,高校团委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高校团委应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方面,应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调整其就业意愿,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要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增加就业机会,从大学生就业市场匹配方面,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此,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更新;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优化就业市场环境。同时,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市场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晨风  汪芳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3):152-156
大学生毕业遇到的头等大事是就业。如何理性认识求职过程的挑战与机遇,也就自然地成为求职心理准备和求职实务准备的首要问题,因此,理性认识大学生求职挑战与求职机遇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现实状态,就业期待欲望的意义、就业人素质的作用,不仅是大学职能部门应尽的教育职责,也是推进我国高级人才市场良性培育和高级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霞 《考试周刊》2010,(37):198-199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不少大学生不能清醒地面对现实,存在依赖等待心理,未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学生就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情报参考》2004,(9):29-29
面对就业低潮,美国大学生并没有恼恨新经济或一味埋怨就业市场的萧条,而是未雨绸缪,提早为未来的职场之路做好准备。他们用新实用主义来化解“毕业失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与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不断增强.论文对国内外有关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考察,试图把握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现状,同时为教育部门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具有三维差异,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成熟,这种三维差异呈现扩大趋势.三维差异存在的根源,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性质的改变、不同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概率有别和不同区域或部门中劳动者自身素质有异.未来教育应科学预测人工智能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新要求,学校教育应增设人工智能学科专业教学内容,推动情感性教育和终身学习深入开展,以实现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和社会充分高质量就业双重目标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