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处于转型期,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向企业(合作社)发展,如何适应形势、整合资源,强化高校、地方和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出一条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全面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农业大学以"科技驿站"建设为依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构建了"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科类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关注“三农” 全力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王庆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78-179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学生及农业类高校的发展,对解决民生问题和"三农"问题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科专业人才与职位的匹配上问题突出,毕业生的供需矛盾明显。本文就农科大学毕业生的特点及解决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力求对推动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姗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60-261
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确保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保障。农科类大学生是科学技术、知识、文化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肩负着实现"三农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农科类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人民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撑。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内涵以及其与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契合,根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和问卷调查,详细分析我校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现状,最后在"中国梦"引领下,提出针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菜篮子"的重要性逐年增加,以往被视为冷门的农科类专业也开始"回暖",但仍有部分农科类大学生对专业了解存在局限性,导致专业意识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应根据农科类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性、实践性与多渠道原则,通过凭借思想教育平台、探索多元教学方法、依托校园学生组织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等策略,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科大学生应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先导力量.通过梳理农民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的历程,明确了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内涵,阐释了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爱农、懂农和事农的基本特征.从个人、高校和社会等三个层面探究当前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困境,并基于农科大学生事农意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政策扶持力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爱农意识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政策扶持引导等方面进行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双创")的农业科技人才是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农科类本科生,采用"以加强基础理论为重点、以科研及实践为创新平台、以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模式,并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农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实践创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实践第一的哲学思想,针对农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农科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在学习理论课前就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在大学期间就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研究—创新的过程。结果表明,大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很好地掌握了农业先进技术,达到了技术指导的水平;通过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大为增强,达到了在专业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华中某所农业大学191名不同年级与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专业承诺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农业高校专业承诺水平普遍不高;除规范承诺因子外,其他三个因子和总承诺因子得分农科专业得分极显著低于非农专业大学生;(2)三、四年级是专业承诺发展的转折点,农科专业承诺度呈上升趋势,而非农科专业承诺度呈下降趋势,两者间的差距开始明显;四年级二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3)农业类高校的鲜明专业特色与氛围可能更有利于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发展而不利于非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下乡"即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是一项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农科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能够延续"五四运动"光荣传统,使广大青年学子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区情、民情,发挥农科专业优势,服务农业生产."三农"问题调查、"三农"政策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科技支农等活动内容是农科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特色.实践证明,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农科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发挥专业优势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农科大学生作为农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是未来"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农科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养成与校地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构建是促进农科大学生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农科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国家现代农业和自治区四大农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对农科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农科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着力培养农科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宏观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下,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受关注。从根本上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农科毕业生顺利就业,既是市场经济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阐述了影响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以及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内容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和心理趋向,提出从帮助农科类毕业生完善自身,力推学校改革,紧密联系家庭和人才市场,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建设等各方面构建完善的就业帮扶体系,为进一步促进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围绕高校大学生考研服务体系这一主题,文章从现有大学生考研服务模式、服务主体、服务的理论支持三个方面回顾和梳理了大学生考研服务的现状。针对当前大学生考研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高等学校应立足考研同学的实际需求,分析研究考研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探索高校学生考研服务体系构建的模式和途径,切实发挥高等学校在学生考研过程中的指导与后勤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科类专业一直有很多学生不愿报考,其原因是毕业后要到基层工作,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近几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从农科类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专业调整、就业渠道的拓宽和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结合农科专业的特点,探讨目前农科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此希望对农科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结合农业高等院校农科类本科专业自身特点和当前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了农业高等院校农科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并对其教学和管理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农科类博士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研究力量,肩负着培养服务于农业发展、农业教学及农业科技进步等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农科类博士生招生质量体系构建目标、内涵及招生实际,高校应从加强学科建设、实施优秀生源培育、改革招考制度、优化招生资源配置、建立招生与培养协调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努力构建招生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农科类博士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期,职业理想的形成决定了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农业高校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农科专业大学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科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形成,关系到未来农科专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热也越来越影响大学生选择,课题组通过调查大学是考研行为,剖析本科生的考研情况,同时对大学考研提供相关指导意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