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昆虫的“嘴”没有声带,因而昆虫“有口难开”。但是很多昆虫都能叫,有的甚至还挺响亮。那么昆虫发声有什么秘密吗?  相似文献   

2.
昆虫的“鼻子”在昆虫学里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做“触角”。昆虫的“鼻子”有很多种颜色:雪白、翠绿、火红、金黄、淡黑、紫蓝,有的还呈现出各种花纹。昆虫的“鼻子”各不相同,形状各异。苍蝇的“鼻子”  相似文献   

3.
糊涂法官     
昆虫区大法官螳螂老三,躺在安乐椅上,得意地翘起二郎腿,一边美滋滋地喝着牛奶,一边轻轻哼着“唧唧”小调。他回想起这几年在昆虫区当法官的日子,很有点政绩,颇受昆虫兄弟的欢迎。有的赞他“铁面无私”,有的夸他“断案如神”,心里不由得冒出一股骄傲来:天底下的法官,有几个能超过我螳螂老三呵!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活动“认识昆虫”之后,教师安排了美术活动,让幼儿画一只自己喜欢的昆虫。有的幼儿画了蜻蜓,有的幼儿画了七星瓢虫、蝴蝶……其中两名幼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向被视为间谍专长的窃听,在自然界中早就存在。在昆虫和植物的长期生存“战争”中,昆虫们早已开始了“窃听”行动。当植物被昆虫啃咬时,会产生一些化学物质,一是吸引这些昆虫的天敌来捕食它们,二是告知植物自身的防御系统加强“军备”,制造出对昆虫有毒的物质。会窃听的本领,让昆虫迅速破译出植物所发出的求救信号,提早做好准备。至于这场“战争”谁胜谁负,就要看昆虫们的破译技术和反速度了。昆虫也会搞窃听@逸星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恬静内敛、有的活泼健谈、有的不拘小节,但也有个别小天使会带着些许不足来到我们身边,与其说是缺憾,不如说是与众不同的“小特别”。通过冰山理论可知,我们不应只关注表面的“特别”现象,更应该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追本溯源后,我们方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1.借助“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猛烈地刮起来,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界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事实:各种动物,特别是昆虫并不是以所有植物作为食物,往往具有“偏食”的特性,有的甚至非常专一。生物学家埃连希(Ehrlich)和雷(Raven)对萝摩科(Asclepiadaceae)及近亲的夹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的研究,发现这些植物能分泌出白色乳汁,内含强心配糖体。这一物质为某些昆虫所厌恶,也为某些灯蛾幼虫所喜爱。  相似文献   

8.
绿丛中姹紫嫣红,你认为这是几片海棠花瓣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蜂蝶等昆虫飞临这朵“花”上采蜜,不仅得不到饱餐,反而会适得其反,将惹来杀身大祸———一双美丽而凶猛的螳臂正等待着他们呢。这种酷似海棠花的昆虫名叫———黠(xiá)螳。黠螳有着特殊的拟态,它们有的酷似木叶,有的又绝肖干枝。拟态使它们既可躲避天敌,又可迷惑昆虫,假如说枯叶状的黠螳是防守类型的话,那么,花果状的黠螳色彩鲜艳招蜂引蝶,该算作进攻型的了。在它们身上,人们赞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工。c伪装的高手——黠螳@江利  相似文献   

9.
上个星期,老师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每人捉一只蜗牛,准备在下次的科学课上进行“蜗牛赛跑”。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奔向花坛“,扫荡”蜗牛。找到蜗牛后,大伙儿绞尽脑汁,想办法使自己的“运动员”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只见他们有的喂叶子,让蜗牛填饱肚子;有的让蜗牛在昆虫盒里“游  相似文献   

10.
在大千生物世界里,一提到会变颜色的生物,人们马上会想到“变色龙”之类的爬行动物和蚕蝶类的昆虫。如果将变色与植物联系起来,你又会发现什么呢?面对一年四季中植物的变色,人们要么很茫然,要么不以为然,认为植物到秋季叶片变色是大自然所赐,不足为奇。可如果问你植物为什么会变色?为什么有的叶片会变色?有的花也会变色?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1.
虫虫警探     
可卡因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毒品,它是用一种叫古柯的灌木植物制造出来的。颇为有趣的是,有的昆虫竟成了古柯的冤家对头。这是一种银白色的蝴蝶,栖息在南美太平洋沿岸的秘鲁境内,被称之为“昆虫警察”。这种白蝴蝶形体优美、色彩绚丽,能对古柯灌木林发起攻击。它们接触古柯时会释放出一种生物毒素,使植株在一年内便枯死,被白蝴蝶摧毁的古柯已数以万计。这位“昆虫警察”理所当然地成了秘鲁防卫当局的“得力助手”。为了杜绝毒源、制止贩毒活动,这一机构和昆虫研究等部门拨出专款,大力繁殖这种“昆虫警察”,用来侦察和捣毁不法分子在山野偷种的古…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默默无闻的孩子,用极端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被忽视的孩子”。话题要从幼儿园的“开放日”谈起。每到开放日,孩子们就会特别兴奋,那些性格外向的孩子格外活跃,但是也有些孩子只是把这种喜悦放在心上,挂在脸上,却并不急于表现自己。这让他们的家长很不满意,于是有的家长就会把火发向孩子,就像任利萍老师文中的那位家长;也有的  相似文献   

13.
一、增加题目的开放度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常常会见物思主或触景生情 ,此刻的感受、想法才是最真实的。因此 ,我这样引导学生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中 ,无论是阳历或是农历 ,都有许多传统节日。遇到佳节 ,你也许会回忆起美好的往事 ,也许会特别思念某个人 ,也许有许多话儿要向谁诉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有的学生想起了中秋节时 ,让他最先尝到月饼乐趣的舅舅 ;有的学生想起了“六一节”在公园前的十字路口 ,将他拉离车道 ,避免一场车祸的不知名的叔叔 ;有的学生想起了“母亲节”,可妈妈却因家庭纠纷过…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学教师,每个人可能都曾遇到过学生提出的“怪问题”,从宇宙天体到云霞虹霓,从人类社会到昆虫蝼蚁,从日常生活现象到幻觉梦境,以至问到外星人的生活条件,人体特异功能的真伪,神鬼灵魂的有无问题等,真可谓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说这类问题“怪”,一是问题的提出往往使人意想不到,二是大多不容易解释清楚,另外,有的还有点与某种理论为难的味道。这常常使一些教师感到难堪,有时甚至下不了台。有的教师担心回答不好会丢了面子,索性避而不答,有的甚至把提问题的学生训斥一通。看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怪问题”,不仅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而且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实践课题。青少年喜欢提出“怪问题”,这跟他们的年龄、知识  相似文献   

15.
小青虫的梦     
夏夜的草丛里,音乐响起来了。“吉铃铃……”那是蟋蟀在开音乐会。他的琴弹得特别好,油亮亮的样子也特别神气。“噢,伟大的音乐家!”来听音乐的昆虫们都这么说。  相似文献   

16.
丁亮 《中学科技》2023,(2):20-25
<正>昆虫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历蜕皮发育和变化的过程,称为变态。有的昆虫要发生4~5次蜕皮,有的则会多达20余次。昆虫的最后一次蜕皮和变化一般称为羽化,这时它们变为成虫,并长出完整的翅膀(有些物种成虫无翅或翅退化)。此后,成虫不会再发生任何外形或内部结构的改变。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自己已经对昆虫的羽化知识了然于心。然而在一个秋天,一只小小的昆虫彻底颠覆了我对昆虫羽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花草的颜色与香味是花草与昆虫达成默契的一种方法。昆虫在很远的地方就可循着花香去找合作伙伴。合作的对象地点确定之后,昆虫与花草之间便会通过花蜜与花粉来完成默契。为了使昆虫容易找到花蜜,花草会在分泌花蜜的管道入口处长出与花的其他部位不同的颜色.这些“花蜜指路牌”指引昆虫到达采  相似文献   

18.
大米粒  鳗鱼丸图 《特区教育》2011,(4):F0003-F0003
为什么昆虫会“例行公事”地一次中断好几分钟的呼吸?最近,一项关于昆虫呼吸系统的新研究将揭开谜底:昆虫停止呼吸是为了避免因吸入过量氧气而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叹气?为什么会记不起自己3岁前的事?有的人为啥特别招蚊子咬? 请叹气吧,肺会感谢你的 你是否发现,即使是小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叹气.有的家长会因此教育孩子,“在别人面前大声叹气是不礼貌的”,或者“不要这样叹气,会把家里叹穷的”.那些“听话”的孩子以后会因此忍住或掩饰自己的叹气,真的好可怜.其实,叹气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每小时平均无意识叹气12次.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人会叹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麦克 《初中生》2008,(6):32-33
蟋蟀虽然是小小的昆虫,但是它们的婚姻是非常悲壮感人的。如果稍微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蟋蟀的尾部有的是两尾,有的是三尾。这两尾是雄蟋蟀,三尾是雌蟋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