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必经之路。商洛市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化率低、规模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规划管理水平低、内在动力不足、环境问题较为严重,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进商洛市城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中小城镇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城镇规划管理质量、注重产业聚集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建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生态型城镇化就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经济、环境和社会一体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型城镇化建设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必然要求。黄河三角洲生态型城镇化面临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多方面的挑战,为此,必须从牢固树立生态化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生态城镇建设的布局、积极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推进生态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20,(5):27-31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健康的绿色经济增长与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内蒙古新时期转型发展阶段的必然路径,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同互动机制,针对性提出内蒙古转型发展阶段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路径,明确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深度融合新型生态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以期为内蒙古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研究和相关协调发展理论政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严蓉  张娜 《成人教育》2016,(5):27-3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传统农业、农民在我国农村中仍占很大比重,这既不符合城镇化要求,也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工、兼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及其教育培训是城镇化的基本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和“城镇化”基本涵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一个舶来品,“城镇化”一词更符合中国国情。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从实质上看,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城镇化既是物质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明前进的动力。中国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发展进程、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规律、发展规模、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1)城镇化是城镇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农村扩散的过程;(2)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的过程;(3)城镇化是农村型的地域景观逐渐向城镇型的地域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4)城镇化是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即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化为第二、三产业的过程。以此为线索,本文试图就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作一初步探讨。一城镇化的过程始终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促使城镇化的动力因素有哪些?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 (一)城镇化的宏观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带来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不断显现,城镇化质量成为研究城镇化的新的切入点。从产业支撑、空间形态、城乡关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五方面认识城镇化质量的制约因素,剖析城镇化质量的演进机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底,以"四化同步"为过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即有质量的城镇化需要与民生改善贴合、与新型工业化耦合、与信息化融合、与农业现代化结合、与生态文明契合。基于现实制约与演进机理,提升城镇化质量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福利、结构升级夯实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挥互补效应、融入信息化提升品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指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过渡、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人口的生活生产方式向农村呈几何级传播,城镇的发展模式向农村覆盖的发展过程。在衡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设置合适的路径,文章就针对加快新农村城镇建设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文章利用2006—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其新型城镇化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两系统间的互动发展效应。研究发现: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健上升态势,其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异质性更明显;两个系统之间互有正向影响且均存在短期惯性特征,其中新型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程度更大。据此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带要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性,加强地区间经济互联互通和水生态文明协同建设,积极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分类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并将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同时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部署,城镇化牵动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中反映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规律和重要思想,对我们当今进行城镇化建设仍极具借鉴和指导意义。《论十大关系》所体现出的实事求是精神、以人为本原则和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应该成为我们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关键问题。而《论十大关系》中没有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问题,则更加折射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小城市图书馆联盟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对各类专业知识的需求,提出了满足市民的各种阅读和继续教育的需求,提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在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中小城市图书馆联盟建设必须予以再认识.在城镇化建设中,中小城市的政府应主动牵头搞好图书馆联盟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毕节试验区自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先行先试”思想理念,努力践行“生态建设”主题,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生态脆弱、修复难度大仍然是当前的生态现实。要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趋势、新常态,就必然要研究生态文明理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战略决策和现实路径,推进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探索有效的生态建设奖惩机制是当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镇体系是生态文明、绿色湖南建设的生动体现。建设生态城镇体系是未来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有利于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在建设洞庭湖区生态城镇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别于传统发展的战略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发展核心城市,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县城,有所侧重地发展小城镇。产业发展作为支撑洞庭湖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的基石,可以从战略合作、政策扶持、先进技术、特色产业等方面提升产业水平,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从建筑工程污染现状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重点探讨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制度。  相似文献   

16.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位置,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城镇化影响中国发展前景,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摆脱以往城镇化造成的土地浪费、缺乏规划、城乡隔阂、资源环境破坏,使两者和谐统一。通过生态美好乡村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用阜阳特色农业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产业与城镇化一体布局,从粮食主产区变为江淮大厨房,为社会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食品,完成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7.
加快城市绿色转型是中国努力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城市绿色转型的主体选择主要包括政府规划引导、产业界响应、企业自主行动、中介组织服务、社会群众参与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城市绿色转型,要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加快绿色产业布局,加强低碳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清洁生产,鼓励科研院所低碳创新,吸引社会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较为重视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独立的一章进行论述。这些重要的历史经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梦”的实现以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艺术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了,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园林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自古以来,城市都无一例外地坐落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园林城市是在中国特殊环境中提出的。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让人焦虑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时期,耕地面积减少,如何协调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是一个严肃课题。有没有园林对城市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中国园林,北雄南秀,表现了诸多独到之处与意境。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的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要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职业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播生态文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开展生态技术研究,发展生态产业;设置生态专业,培养生态技术人才。职业学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校园建设和生态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技术,培养生态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